7.1酸及其性质
课时作业(解析版)
1.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A.A B.B C.C D.D
2.铬酸铅可用作黄色涂料,常用以下方法制取:K2CrO4+Pb(NO3)2=PbCrO4↓+2KNO3,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测溶液的酸碱度
C.稀释浓硫酸 D.检验氧气
4.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X
稀盐酸
水
水
双氧水
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5.“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硝酸钾 B.氧化铜 C.碳酸钾 D.氢氧化钾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药品
B.读取液体体积
C.倾倒液休药品
D.稀释浓硫酸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B.将一氧化碳通入装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8.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A. B. C. D.
9.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10.如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的示数变小,此现象说明浓盐酸具有
A.酸性 B.腐蚀性
C.吸水性 D.挥发性
11.现有八种物质:①熟石灰、②纯碱、③磷矿粉、④硝酸钾、⑤纤维素、⑥维生素、⑦盐酸、⑧硫酸.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_____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
(2)_____可用作复合肥料.
(3)_____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12.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_____(填“酸”或“碱”),试剂A的名称是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_____。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3.A~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与D的反应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E是一种蓝色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有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写出C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废铁屑主要成分是铁,还有少量铁锈(Fe2O3),硫酸亚铁的生产工艺如图所示。
(1)在反应器中除发生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SO4)3+Fe═3FeSO4这两个反应外,还会发生另外一个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器要加强通风,严禁烟火,其原因是:_____。
(2)将成品在有氧条件下焙烧,可转化为Fe2O3、SO2和SO3.为了提高SO3的产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系列探究,实验数据如下:
编号
空气通入量/Ls﹣1
温度/℃
SO2产率%
SO3产率/%
a
0.02
850
45.4
54.6
b
0.06
850
30.5
69.5
c
0.10
810
11.1
88.9
d
0.10
850
11.1
88.9
e
0.10
890
11.2
88.8
①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哪些因素对SO3产率的影响_____。
②根据上表数据,生产过程中采用实验_____(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最合理。
③分析上表数据,空气的通入量对SO3的产率的影响规律是_____。
15.近日微博热传:84消毒液与洁厕灵相混合使用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刺激性有毒气体,这是真的吗?某探究小组同学对此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果果说:该气体可能是CO2、H2S、H2、O2、Cl2中的一种;
(1)倩倩说:不可能是CO2或H2S,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梅梅说:也不可能是H2或O2,原因是__________;
经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是Cl2。
(查阅资料)
①84消毒液与洁厕灵相混合后会产生氯气,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aClO+2HCl═NaCl+Cl2↑+H2O。
②氯气在有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反应:Cl2+H2O=HClO+HCl,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把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从而起到漂白的效果。
(进行实验)
(3)小组将收集到的气体样品通入图2装置中,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时,则说明该气体是氯气。
(4)实验中需要闻收集到气体的气味,闻气体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
16.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探究影响化类反应速率的因素。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解答图像题,应抓住三点一走势,三点即起始点(一般表示反应的开始)、转折点(表示反应的结束)、终点。氢氧化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完后,加入的盐酸开始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水;所以开始没气体,后来有气体生成,A正确;B.HCl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B错误;C、镁的活动性比铁的强,所以镁比铁和酸反应快;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由于Mg的活动性比Fe强,所以反应速率更快,所用时间更短,且相对原子质量更小,故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多,正确;D、向一定量盐酸中滴入水,并不能改变盐酸的酸性,所以PH无限地接近7,错误,选B
2.D
【解析】
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K2CrO4+Pb(NO3)2=PbCrO4↓+2KNO3,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3.D
【解析】
A、过滤时,需要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故选项错误;
B、测定溶液pH值,应该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对照标准比色卡测量,不能直接伸入待测液;故选项错误;
C、应该将浓硫酸沿杯壁缓慢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进行稀释;故选项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检验氧气;故选项正确;
4.C
【解析】
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说明X和Y反应生成气体或者是混合之后放出热量。
①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②水和氢氧化钠混合之后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③水和氯化钠不反应,混合之后也不放热,不符合题意;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题意;⑤水和硝酸铵混合之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解析】
酸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碱、酸碱指示剂、某些盐反应,因此X是盐。
A、硝酸钾是盐,但是不能和盐酸反应,X不是硝酸钾,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不是盐,X不是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钾是盐,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X可以是碳酸钾,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是碱,X不是氢氧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
【解析】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所示操作错误,故B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不正确。故选C。
7.D
【解析】
A、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白雾,而不是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小液滴,错误;B、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错误;D、蒸馏水是软水,向蒸馏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正确。故选D。
8.C
【解析】
酸一般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而选项中只有C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故C符合题意
9.C
【解析】
A、因为溶液的总质量起点为0,所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选项A正确;
B、m点是曲线的转折点,此后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比m点前小,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因此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选项B正确;
C、m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已恰好完全反应,此后只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氯化铜质量应相等,铜元素的质量也相等,题中所述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说法错误。选项C错误;
D、虽然n点对应溶液中含盐酸,但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挥发出去,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铜,选项D正确。故选C。
10.D
【解析】
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的示数变小,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质量减少。故选D。
11.⑦ ④ ②
【解析】
(1)盐酸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故选⑦;
(2)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可用作复合肥料,故选④;
(3)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故选②。
12.酸 紫色石蕊试液 Fe2O3 Fe+2HCl═FeCl2+H2↑
【解析】
通过分析可知,黄色溶液应该是铁盐的溶液,浅绿色的溶液应该是亚铁盐的溶液,蓝色溶液应该是铜盐的溶液,那么无色溶液就应该是酸的溶液,从而可以得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所以A为紫色石蕊,B为氧化铁,C为铁,D为氢氧化铜或氧化铜,同时蓝色溶液可以与C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也可以验证C为铁。
(1)通过推导可知,溶液X是酸,试剂A的名称是紫色石蕊溶液;
(2)若X为稀硫酸,B为氧化物,它们生成的是黄色溶液,我们知道的黄色溶液应该为铁盐的溶液,所以B应该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C与X的反应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13.H2SO4 CuO+ H2SO4=CuSO4+ H2O或Cu(OH)2+ H2SO4=CuSO4+ 2H2O 分解反应 改良酸性土壤等
【解析】
A与D的反应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则A与D一种是酸,另一种是锌,E是一种蓝色溶液,所以E通常是硫酸铜溶液,D能与E反应,所以D是锌,A是酸,通常是稀硫酸,A能生成E,所以推理正确,由于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B与C一种是碱,一种是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通常是金属氧化物,所以B可能是氧化钙,C可能是氢氧化钙,代入发现推理合理。
(1)由分析知,物质A是稀硫酸,它的化学式为:H2SO4;
(2)反应①是稀硫酸生成硫酸铜,所以它的化学方程式为:CuO+ H2SO4=CuSO4+ H2O或Cu(OH)2+ H2SO4=CuSO4+ 2H2O;
(3)图中有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碱与酸、盐与酸的复分解反应,有金属氧化物生成碱的化合反应,没有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由分析知C可能是氢氧化钙,它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改良酸性土壤。
14.Fe+H2SO4=FeSO4+H2↑ 反应器中含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空气通入量和温度 c 空气通入量在0.02 Ls-1到0.1 Ls-1范围内,空气通入量越大,SO3的产率越高
【解析】
(1)废铁屑中含有铁单质,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H2SO4=FeSO4+H2↑;
反应器中含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遇明火或加热的情况下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所以反应器要加强通风,严禁烟火,故填反应器中含有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
(2)①由图可知,实验中研究了空气通入量和温度对SO3产率的影响,故填空气通入量和温度。
②由图可知,实验c和d中SO3产率均为88.9%,且氧气的通入量相同,为节约能源,采用实验c的提取条件最合理,故填c。
③由图可知,空气通入量在0.02 Ls-1到0.1 Ls-1范围内,空气通入量越大,SO3的产率越高,故填空气通入量在0.02 Ls-1到0.1 Ls-1范围内,空气通入量越大,SO3的产率越高。
1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硫元素 无色、无味、无毒 B中布条褪色 小心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解析】
(1)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2)因为氢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所以该气体也不可能含有氢气和氧气;
(3)若A中布条不褪色,而B中布条褪色,则说明该气体溶于水中,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之一为强氧化性(或漂白性);
(4)闻氯气时,在操作上应小心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16.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反应物的颗粒大小等)
【解析】
(1)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根据控制变量法,锥形瓶中只有碳酸钙的形状不一样,而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而a点反应速率快,b点反应速率满,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小,则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