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课时作业(解析版)
1.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变大
C.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中都存在H+
2.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A.CuO B.Ag C.BaCl2 D.Mg(OH)2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铝锅表面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铁锈也耐腐蚀
D.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小明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酸碱性质时,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实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方案
使用实际
判断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 ,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氧化铜粉末
如果溶液变蓝,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硝酸银溶液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 B.B C.C D.D
5.能除去铁锈的试剂是( )
A.氯化钠溶液 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水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再涂硼酸
B.食醋可用于除去水垢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药剂中的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
7.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8.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建筑业上利用熟石灰制三合土或砌砖、抹墙
B.利用稀硫酸来干燥氢气
C.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和造纸业
D.利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9.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胃酸过多,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下列物质可用来制造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是
A.NaOH B.Ca(OH)2 C.Al(OH)3 D.KOH
10.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时,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锌粒
11.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2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 B的单质可制作铅笔芯;C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的原子序数为17。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2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B的元素符号:_____;B的单质在C2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
(3)A、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____(填“中性”、“酸性”或“碱性”)。
(4)元素D与C的质子数之差等于______________。
12.在化学复习课上,同学们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并用下图表达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请你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物质类别属于_____。
(2)不同的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填微粒符号)。
(3)根据酸和碱的反应,可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下列反应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反应 ②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13.氢氧化钠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药品。
(1)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可以用如图的流程:
①步骤①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
②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吸收_____气体而变质。
④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_____(填序号)。
A 硼酸溶液 B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 稀硫酸 D 石灰水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1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若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到____的现象时,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2)图2实验中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反应。
(3)图3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推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
小方认为此实验设计不够完善,他对实验方案进一步改进,能充分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1)增加对比实验:用同样的装置,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
(方案2)取反应后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出现的现象是___。
(4)实验结束后,小华同学将图l、图2两个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静置后,发现废液缸中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呈蓝色,他判断该蓝色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
1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____时,停止滴液。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3)问题分析:小红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小杰得到的结果偏小,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写一条即可)。
16.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氯气的制取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释]
氯气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碳等化合物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表示为:
②氯气可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
③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制取氯气: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氯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D装置用于收集氯气,可知氯气还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由于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原子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说明了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
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溶液中都存在H+,故D正确。故选B。
2.B
【解析】
稀硫酸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A、CuO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A正确;
B、Ag和稀硫酸不反应,故B不正确;
C、BaCl2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故C正确;
D、Mg(OH)2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D正确。故选B。
3.D
【解析】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水中氢元素显+1价,故选项推理错误。C、铝锅表面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铁锈,但铁锈很疏松,易腐蚀,故选项推理错误。D、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推理正确。4.D
【解析】
A、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B、用pH试纸测定pH值,若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C、氧化铜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果溶液变蓝,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D、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5.B
【解析】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掉;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水都不与氧化铁反应。故选B。
6.A
【解析】
A、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选项A不正确;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酸反应,食醋可用于除去水垢,选项B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选项C正确;
D、药剂中的氢氧化铝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中和胃酸,选项D正确。
7.C
【解析】
A、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故氢氧化锂具有该性质,故错误;
B、酸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故错误;
C、碱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氢氧化锂没有这个性质,故符合题意;
D、碱可以使酚酞变红,故错误;故选C。
8.B
【解析】
A、熟石灰是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常用来制作三合土、砌砖、抹墙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来干燥氢气,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中的高级脂肪酸发生反应,来制作肥皂,氢氧化钠在造纸业中常用于分解纤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盐酸可与铁锈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盐酸可用于除铁锈,不符合题意。
9.C
【解析】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的碱性太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应该用氢氧化铝。选C。
10.A
【解析】
A、在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中,无色酚酞试液都不变色,无法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符合题意;
B、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变红,可以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可以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不符合题意;
D、锌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可以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不符合题意。
11.可燃性或还原性 C 酸性 9
【解析】
(1)A2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则A2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2)B的单质可制作铅笔芯,那么B是石墨,由碳元素组成,元素符号为C;C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C2是氧气,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3)D的原子序数为17,那么D是氯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它的水溶液是盐酸,呈酸性。
(4)元素D的质子数为17,C是氧元素,质子数8,则D与C的质子数之差等于
12.金属氧化物 H+ Al(OH)3 +3HCl=AlCl3 + 3H2O ①
【解析】
(1)酸可以与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反应,所以A类物质为金属氧化物;
(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所以酸溶液中都含有H+;
(3)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Al(OH)3 +3HCl=AlCl3 + 3H2O;
(4)①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故正确;
②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相互交换成分有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故错误。
13.分解 Na2CO3+Ca(OH)2═CaCO3↓+2NaOH 二氧化碳 A
【解析】
(1)①步骤①中,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分解。
②步骤③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③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而变质。
故填:二氧化碳。
④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不能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溶液显碱性)、稀硫酸(有较强的腐蚀性)、石灰水(溶液显碱性)。
1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复分解 气球鼓起 等体积的水 产生气泡 CuSO4 Na2SO4
【解析】
(1)图1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若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可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符合“两交换,价不变”特点,是复分解反应;(3)图3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推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二氧化碳被消耗,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出现的现象是:气球鼓起;[方案1]增加的对比实验是用同样的装置,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蒸馏水,通过对比气球膨胀的程度可以判断二氧化碳能否和氢氧化钠反应;[方案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取反应后的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出现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4)静置后,发现废液缸中有蓝色沉淀,上层溶液中没有盐酸,上层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铜,则没有氢氧化钠,所以上层蓝色清液中一定有硫酸钠和硫酸铜。故答案为:(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CuSO4+2NaOH=Cu(OH)2↓+Na2SO4;复分解;(3)气球鼓起;体积的蒸馏水; 产生气泡;(4)CuSO4 和Na2SO4。
15.无色 10% 滴加稀盐酸的量不足(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变为中性,红色消失。
(2)由图可知,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50g,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
设4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10%。
(3)如果滴加稀盐酸的量不足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16.烧杯 除去HCl气体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烧杯;故填:烧杯;(1)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氯气饱和食盐水,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故填:吸收氯化氢气体;(3)D装置用于收集氯气,氯气由长管进入,空气由短管排出,可知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密度比空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