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
综合复习题1(解析版)
1.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 +CaCO3↓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d克时,溶液呈中性
2.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A
CO (CO2)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Zn粉(Cu)
适量CuSO4溶液,过滤
C
Na2SO4溶液(Na2CO3)
适量稀盐酸
D
CaCl2溶液(稀盐酸)
适量Na2CO3溶液
A.A B.B C.C D.D
3.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KNO3 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 B.H+、K+、NO3-、SO42-
C.Na+、NH4+、NO3-、OH- D.Ag+、Ba2+、NO3-、Cl-
5.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A.H2SO4、Na2SO4、BaCl2、FeCl3 B.BaCl2、HCl、NaNO3、AgNO3
C.Na2CO3、HNO3、NaNO3、BaCl2 D.H2SO4、NaOH、MgCl2、Ba(NO3)2
6.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SO42﹣、Mg2+、Ca2+等)和难溶性杂质(泥沙等),以下是粗盐提纯思维导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通过溶解、过滤操作,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B.②、③、④通过加入相应试剂沉淀杂质离子,是因为相应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C.任意交换②、③、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并不影响杂质的除去
D.⑤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pH为7
7.钾肥能提高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小明家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应施用的肥料是
A.Ca(H2PO4)2 B.NH4H2PO4 C.CO(NH2)2 D.KCl
8.“一带一路”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染坊常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盐来处理丝绸,这种盐是
A.熟石灰 B.碳酸钾 C.乙醇 D.烧碱
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
A.②④⑤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10.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NO3 B.CO(NH2)2 C.K2CO3 D.Ca3(PO4)2
11.某工业园区甲、乙两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 Cu2+、Fe3+、C1- 、OH-、NO3-六种离子,甲厂含有其中的三种,乙厂含有另外三种,两厂废水的直接排放对当地水质带来产重影响。某课外实践小组对两厂废水进行实地检测,发现甲厂废水星碱性。
(1)甲厂废水中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
(2)经课外实践小组多次实验,发现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别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______两种物质(填化学式),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12.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得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出一个即可).______.
1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中都含有大量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 ______
(2)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______(任举一例)。
14.某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______;
(2)性质②的反应为中和反应,试写出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A Na2CO3 B CO2 C FeCl2 D Ba(NO3)2
15.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FeCl3、MgCl2、B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⑴气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气体F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碱性之一)
⑵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⑶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⑷溶液H中,最多可以含有____________种溶质(填写数字)
⑸写出生成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⑹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钟物质当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___(写化学式),你的理由是___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的实验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序号),以及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17.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B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组成里含有______(写离子符号)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与实验一相似的现象。
(3)说明实验二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该溶液中除指示剂外含有的全部溶质是______。这种滤液会对水体产生污染,需要加入过量的______(填字母)处理后再排放。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石灰石 D 稀硫酸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首先发生的是盐酸和Na2CO3反应,有CO2生成,应该有气泡产生,所以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过程中无明显现象错误。选项A错误;
B、实验开始到a克,HCl反应完,生成NaCl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CaCl2;a克到b克,CaCl2反应了一部分,没有反应完,生成的是不溶性的CaCO3和 NaCl,溶液中溶质仍然为NaCl和CaCl2只有两种。选项B错误;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c克时,因为溶液中已经没有HCl,所以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 +CaCO3↓,正确。选项C正确;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d克时,碳酸钠溶液过量,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溶液呈中性错误。选项D错误。故选C。
2.D
【解析】
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Zn粉能与适量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稀盐酸和CaCl2溶液均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3.D
【解析】
KNO3 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A正确;
农药可以通过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故B正确;
熟石灰Ca(OH)2呈碱性,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C正确;
合理使用化肥才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否则会造成土壤板结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故D错误。故选D。
4.B
【解析】
A选项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B选项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选项中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发生反应;D选项中银离子和氯离子能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B
5.C
【解析】
A、氯化铁显黄色,可以先确定,氯化钡可以与稀硫酸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故氯化钡可以第2 确定,硫酸和硫酸钠不能确定,故错误;
B、该反应中的氯化钡和稀盐酸不能确定,故错误;
C、碳酸钠可以与硝酸反应放出气体,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以鉴别碳酸钠、硝酸和氯化钡,剩余的就是硝酸钠,故可以鉴别,正确;
D、四种物质中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C。
6.C
【解析】
A. ①通过过滤操作,可除去固体中难溶性杂质,正确;
B. ②、③、④通过加入相应试剂沉淀杂质离子,是因为相应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正确;
C. 任意交换②、③、④中加入试剂的顺序并会影响杂质的除去,错误;
D. ⑤经过②、③、④,溶液中含有Na2CO3、NaOH,显碱性,加入适量稀HCl,当溶液的pH=7时,恰好除去Na2CO3、NaOH,无杂质引入,正确。故选C。
7.D
【解析】
小明家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缺钾,应补充钾肥。
A、Ca(H2PO4)2中含磷,为磷肥,不符合题意;
B、NH4H2PO4中含氮和磷,是含氮和磷的复合肥,不含钾,不符合题意;
C、CO(NH2)2中含氮,为氮肥,不符合题意;
D、KCl中含钾,为钾肥,符合题意。故选D。
8.B
【解析】
A.熟石灰属于碱,错误;B.碳酸钾属于盐,正确;C.乙醇属于有机物,错误;D.烧碱属于碱,错误。故选B。
9.D
【解析】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
10.A
【解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B、CO(NH2)2中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C、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错.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错.故选A.
11.OH-和K+ 氯离子,硝酸根离子OH-,Fe3+,Cu2+KCl和KNO3
【解析】
(1)甲厂的废水呈碱性,故废水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不可能 含有铜离子和铁离子,则一定含有钾离子,可能含有氯离子,硝酸根离子;
(2)铜离子和铁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故这些离子是OH-,Fe3+,Cu2+;过滤后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由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阳离子含有钾离子,故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KCl和KNO3;
12.Fe2+、Al3+ Fe + 2AgNO3 = 2Ag + Fe(NO3)2 或 Fe + Cu(NO3)2= Cu + Fe(NO3)2
【解析】
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Al(NO3)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反应;因为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铁粉,即所加的铁粉过量,那说明原混合溶液中的银和铜全部被置换出来,即滤液中肯定没有Cu(NO3)2、Al(NO3)3,因为铁和Cu(NO3)2、Al(NO3)3反应时生成的是Fe(NO3)2,所以滤液肯定中有Fe(NO3)2;又因为铁不能从Al(NO3)3液中置换出铝,所以滤液中肯定含有Al(NO3)3;所以,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Al3+和Fe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AgNO3=2Ag+Fe(NO3)2 或 Fe+Cu(NO3)2=Cu+Fe(NO3)2。
13.Cu2+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Cu2+SOBa(NO3)2
【解析】
(1)①Cu(NO3)2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和硝酸根离子,CuSO4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都含有的离子是铜离子,符号为Cu2+。②锌比铜活泼,故锌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锌溶液是无色,铜是红色金属,故现象为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反应前后离子消失了,说明它是铜离子,没有变化,说明它是硫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说明是与硫酸铜中的硫酸根反应有沉淀生成,故可以是硝酸钡,化学式为Ba(NO3)2。
14.红色 NaOH+HCl=NaCl+H2O C
【解析】
氢氧化钠有四类化学性质:第一类是与指示剂反应,可以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紫色石蕊变成蓝色;第二类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第三类是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这类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要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分析,要有沉淀生成;第四类是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NaOH溶液显碱性,酚酞滴到碱性溶液中会变成红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红色;
(2)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性质③是与盐反应,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排除B;氢氧化钠不能和碳酸钠、硝酸钡反应,排除A和D;氢氧化钠能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氯化亚铁。故填C。
15.NH3 酸性 Cu(OH)2 NH4+、Cu2+ 5 BaCO3 +H2 SO4 =BaSO4↓+H2O+CO2↑ FeCl3 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而溶液E显蓝色
【解析】
铵根离子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氨气,氢氧根离子会与镁离子、铜离子、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沉淀;硫酸和碳酸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所以混合物A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气体的,只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所以白色固体A中一定存在氯化铵,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C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无色溶液D中含有氯化钠;混合物A中加入硫酸,会得到蓝色溶液,所以A中一定含有氯化铜,会生成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所以A中一定含有碳酸钡,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FeCl3溶液显黄色,溶液E显蓝色,故一定不含FeCl3。综上可知,混合物A中一定有NH4Cl、CuCl2、BaCO3,一定没有FeCl3,可能有MgCl2。
(1)气体C的化学式为NH3 ;气体F是二氧化碳,水溶液呈酸性;
(2)沉淀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为Cu(OH)2;
(3)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阳离子是:NH4+、Cu2+ ;
(4)溶液H中,最多可以含有硝酸铜、硝酸镁、硝酸钠、硝酸、硝酸银5种溶质;
(5)生成沉淀G 的反应是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BaCO3 +H2 SO4 =BaSO4↓+H2O+CO2↑;
(6)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当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FeCl3,理由是: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而溶液E显蓝色。
16.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缺少玻璃棒引流 ①⑤②③⑥④ 出现较多量的固体
【解析】
(1)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操作⑥是过滤操作,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3)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因为要计算产率,所以在粗盐提纯之前要先称量粗盐质量,然后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得到精盐,最后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称量精盐之前的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②③⑥④。
(4)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17.产生气泡,固体溶解 Ca(OH)2+CO2=CaCO3↓+H2O CO32-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CaCl2、NaCl、HCl C
【解析】
(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一中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固体溶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组成里含有CO32-?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与实验一相似的现象;
(3)酚酞遇碱变红色,在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说明实验二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溶液中没有碳酸钠、氢氧化钙,取该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锌粉,有气泡产生,溶液中含有盐酸,所以该溶液中除指示剂外含有的全部溶质是:CaCl2、NaCl、HCl,这种滤液会对水体产生污染,需要加入过量的石灰石处理后再排放,熟石灰和生石灰加入过量后,溶液仍显碱性,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