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达标作业(解析版)
1.有人说:“隋炀帝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下列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灭掉陈朝,活捉陈后主 B.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C.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D.励精图治,开创繁盛局面
2.如图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录用人才的分布比例图,与该图吻合的结论是
A.科举制实行目的是巩固士族(豪门贵族)的地位
B.科举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完全没有作用
C.科举制一定程度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
D.科举制的负面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
3.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晋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5.“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往来
6.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7.“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歌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9.“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A.赵州桥的修建 B.大运河的开凿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市舶司的设立
10.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11.隋朝自统一全国到灭亡,共存在了37年。
判断:
改正:
12.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3.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________。
14.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15.581年,北周外戚________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16.隋朝大运河
(1)这条运河是隋朝哪位皇帝统治时开凿的?
(2)图中的A、B、C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地方?
(3)隋朝皇帝开凿这条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17.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1)上图描述的是______(水利工程的名称)?
(2)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B.余杭指今
(3)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到洛阳去,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
(4)此河开通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增加人民负担,是当时的罪过,但是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C选项符合题意。隋文帝灭掉陈朝,活捉陈后主,A选项不符合题意。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对当时也产生了积极意义,B选项不符合题意。隋文帝时期开创开皇之治,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2.C
【解析】
依据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录用人才的分布比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该图吻合的结论是科举制一定程度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激发了士子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故正确答案为C。ABD 对图表信息解释不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3.C
【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期,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实行考试的方式,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随后成为历朝选拔人才做官的主要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4.B
【解析】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可知这一制度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读书人群体,并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一制度是科举制,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朝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5.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是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诞生改变了以往按门第选官的制度,且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控制的局面。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故选B。
6.A
【解析】
依据题干,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581年、589年、605年,结合所学知识,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大运河,故A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知,它的意思是辛苦读书十年(虚数)无人知道,直到科举考试榜上有名才被天下人知。结合所学知识,隋炀帝时期,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时期完善了科举制,科举考试制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B项符合题意;A项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CD两项都比唐朝晚;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解题的关键,需理解这句诗的涵义,它鼓励读书人,认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出名、当官,诗歌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还需熟悉我国科举制的发展过程,隋炀帝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朝完善了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1905年,科举制废除。
8.A
【解析】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陈,实现了南北统一。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9.B
【解析】
依据题文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我国古代大运河的高度评价,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B。
10.C
【解析】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给平民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判断:错误;37改为29。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设洛阳为陪都。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所以隋朝从统一全国到灭亡,经历了大约29年。故本题表述错误,把37改为29。
12.洛阳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3.杨坚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杨坚灭掉了陈,统一全国。故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杨坚。
14.进士科的创立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故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进士科的创立。
15.杨坚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即隋文帝)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故填:杨坚。
16.(1)隋炀帝
(2)A:余杭;B:涿郡;C:洛阳
(3)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图中的A、B、C分别指的是当时的余杭、涿郡、洛阳。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用六年时间开凿了大运河。
17.(1)隋;京杭大运河
(2)北京;杭州
(3)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解析】
(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图片描述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京杭大运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主持开通了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因此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A.涿郡指今北京; B.余杭指今杭州。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通五条水系,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B点余杭到洛阳去,可能经过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通,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