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解析版)
1.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2.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南北两端分别是
A.余杭、涿郡
B.余杭、长安
C.洛阳、长安
D.洛阳、涿郡
3.589年,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使我国南北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4.下图反映了隋朝
A.结束长期分裂,顺应了统一的趋势
B.在面对陈的战争中具有绝对性优势
C.文帝时国家的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D.统治残暴,引发农民起义致其灭亡
5.2013年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
①建立隋朝
②设置进士科
③下令开凿大运河
④开创开元盛世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下列示意简图中大致反映隋朝大运河的是( )
A. B.
C. D.
7.《咏史》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下面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最能说明这个道理( )
A.汉文帝、汉景帝 B.隋文帝、隋炀帝
C.唐高祖、唐太宗 D.唐太宗、武则天
8.最近热播的《隋唐英雄传》说到这样一位皇帝——他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请问这位皇帝是( )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9.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10.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出科举制的特点是
A.注重门第家世
B.取士方式多样
C.关注道德品质
D.公开公平竞争
11.隋朝时期,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一条以扬州为中心的大运河。
判断:
改正:
12.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
13.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581年,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626年,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
(3)________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_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14.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___朝,统一全国。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_,南至________,连接了海河、________、淮河、________、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________的运河。
15.隋朝大运河: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
(3)请写出开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16. 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当即写下《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跨,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请回答:
(1)在谁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创立?
(2)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京时间2014年6月22日,经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中国大运河”跨省系列申遗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包括我省洛阳市加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共7项遗产。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也是我省第4处世界文化遗产。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开凿大运河的是哪一位皇帝?中心是哪一城市?
(2)大运河哪两段途径我省?其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大运河申遗成功有什么现实意义?除了大运河以外,请你再列举一处我省的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1.B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 “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特别是“商店”、 “出售”、“卖之”的词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词语说明商业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B。
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选项B符合题意;秦朝是公元前221年建立;618年唐朝建立;1271年元朝建立;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A
【解析】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顺应了统一的趋势,实现了国家统一,A符合题意。BCD项内容在图片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5.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与“隋炀帝杨广”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选项②③隋炀帝杨广有关,选项B符合题意;建立隋朝的是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开创“开元盛世”局面的是唐玄宗李隆基。选项①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由北向南依次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依据地理知识可知C是大运河,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重视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朝灭亡。隋文帝、隋炀帝的统治最能说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故B符合题意;汉文帝、汉景帝、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与题干的“败由奢”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D
【解析】
依据题干“《隋唐英雄传》”,可知是指隋唐时期,秦始皇是秦朝皇帝,孝文帝是北魏皇帝,故AB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隋文帝建立隋朝,完成国家统一, 隋炀帝时期下令开通大运河,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历经艰辛取回佛经,传播了佛学文化,加强了中印文化交流;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传播了唐朝文化和佛学文化,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两位高僧的身上都体现出百折不挠的精神。故C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D项不全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C。
10.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打破了门第限制,平民也可以通过真才实学做官,“自由报考”“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体现出科举制公开公平竞争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判断:错误;改正:扬州改为洛阳。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故本题表述错误,把扬州改为洛阳。
12.洛阳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故本题填洛阳。
13.杨坚 李世民 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 1662 1684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史称五代,而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十国,合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将领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4.陈 洛阳 涿郡 余杭 黄河 长江 最长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518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15.(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A:洛阳 B:涿郡 C:余杭
(3)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6.(1)隋炀帝
(2)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隋炀帝。
(2)结合所学知识,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隋文帝为有效地进行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充任各级吏员,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隋炀帝时始置进土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17.(1)隋炀帝;洛阳
(2)通济渠、永济渠。其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意思相近也可)
(3)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或有助于激发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或有助于对大运河遗址的更有效保护(任一点);龙门石窟、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建筑群、丝绸之路河南段任一点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两段途径我省(河南)。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申遗成功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有助于激发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我省(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龙门石窟、殷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