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3.11日本地震 9.0级――日本观测史上最强的地震突袭东日本地区,史无前例的大海啸紧随其后。四天后,强冷空气又开始袭击日本地震灾区,大部分地区降起了大雪。
余震仍在继续,天气非常寒冷,一些救灾物资无法及时运抵灾区。灾区停电、断水、少油,许多避难所的取暖装置无法供暖,灾民生活十分困难。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会考复习
神
经调节
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
适应生存的环境
神
经调节内环境稳态
例:
体温:约37℃
血糖浓度: 0.8~1.2g/L
反射与反射弧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突触的信号传递大脑皮层的功能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会考复习调节中枢主要 内容种类与功能
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下丘脑调节模式描述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过程,完成学案。会考复习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分析综合刺激传入神经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皮肤立毛肌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传出神经会考复习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典例分析】 例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A会考复习传导过程(填序号): 3→5 → 1 → 2 → 4会考复习例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 C ③→② D④→①会考复习D【典例分析】-+-------------------------------------------------+++++++++++++++++++++++++++++++++++++++++++++++++ 适宜刺激在兴奋点与相邻部位间出现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适宜刺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会考复习例3: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A. ①
B.①③
C. ③
D.①②③
B【典例分析】传导过程: 3→5 → 1 → 2 → 4会考复习单向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会考复习例4: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②传递到①,引起③产生动作电位
B.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⑤内的液体是血浆
D.②传递到①,反射过程完成B【典例分析】例:人们获取灾民的求助信息,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神经中枢
B.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
会考复习D例5: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神经中枢
B.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 神经中枢、躯体感觉中枢会考复习B【典例分析】1.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突触 B.神经元
C.反射 D.神经兴奋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白化病 B.过敏反应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会考复习C【会考真题】C会考复习 3.图甲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测定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 B 处的兴奋通过 传递给 C 中的肌细胞。
(2)若剪断 B 处的传出神经,再用较强的电流刺激 A 处,在C 处 (填“能”或“不能”)产生相应的反应。
(3)若在图乙中的 D 处给予一次较强的刺激,电表会发生 次偏转;D处发生反极化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呈现 的状态。【会考真题】突触不能2内正外负【会考模拟】1.一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
A.只与一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B.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C.与所有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D.与自己的短突起相连接
2.在平静状态下,正常人的体温是在37℃左右。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其体温是
A.不断下降 B.维持在37℃左右
C.不断上升 D.先大幅度下降后缓慢上升会考复习BB3.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 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为一个神经元的 。【会考模拟】会考复习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该反射弧由 个神经元组成。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会考模拟】会考复习神经递质3B持续兴奋3.11日本地震 不久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接连发生氢气爆炸导致严重的核泄露。
我国内地除云南外,其他地区空气中检测出从日本核事故释放的极微量放射性核素碘-131和更加微量的铯-137。
有消息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亦有人担心日本核事故把海水弄脏没盐吃, 中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出现了 “买东西买成杂货铺”、“抢盐抢成小盐商”等笑话。 会考复习学案: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导意见》课标内容:
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4.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5.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6.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
7.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知识网络】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体温调节
基本方式
结构基础
基本组成
传导部位
方向
传导实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如图
细胞间的传递
如图
【典例分析】
例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
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例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 C ③→② D④→①
例3: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
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
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A.① B.①③
C. ③ D.①②③
例4: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②传递到①,引起③产生动作电位
B.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⑤内的液体是血浆
D.②传递到①,反射过程完成
例5: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神经中枢 B.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 神经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会考真题】
1.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突触 B.神经元 C.反射 D.神经兴奋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白化病 B.过敏反应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7.图甲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测定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 B 处的兴奋通过 传递给 C 中的肌细胞。
(2)若剪断 B 处的传出神经,再用较强的电流刺激 A 处,在C 处 (填“能”或“不能”)产生相应的反应。
(3)若在图乙中的 D 处给予一次较强的刺激,电表会发生 次偏转;D处
发生反极化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呈现 的状态。
会考复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溪中学 潘丽娟
一、《教学导意见》课标内容:
1.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4.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5.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6.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
7.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神经调节是本章单元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复习:
展示3.11日本地震图片,引出本课课题: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知识网络构建
3、知识回顾——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① 基本方式 结构基础
神经调节 反射 反射弧
②展示3.11日本地震图片,结合自身经历,完成人体对寒冷刺激的神经调节过程(完成学案)。
基本组成
反射弧
例1: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
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解析:
(1)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有感觉”,说明反射弧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的传导正常,冲动可传到神经中枢,进一步传到大脑皮层,从而引起感觉。
(3)“下肢运动障碍”,说明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传导不正常。(4)又由于“腰椎部受外伤”,所以不可能是效应器受于损伤。
可能的结果是,传出神经受到损伤,或神经中枢中有关冲动传出的部件受到损伤。
答案:A
(2)神经冲动传导过程的机理
传导部位
方向
传导实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如图
细胞间的传递
如图
例2: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 C ③→② D④→①
解析:
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的静息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后,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
电位,所以应该是选D。
例3:如下图的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 )
A.①
B.①③
C. ③
D.①②③
解析:
1)刺激c点,b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3)刺激c点,d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B
例4: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传递到①,引起③产生动作电位
B.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C.⑤内的液体是血浆
D.②传递到①,反射过程完成
解析:
本题考点主要是突触的结构。根据突触的结构可知,①是受体、②是递质、③是突触后膜、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小泡。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其效应是兴奋或者抑制,不一定产生动作电位(但静息电位增大,即膜电位也发生了改变);突触间隙实质是神经细胞间隙,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当效应器执行完成某种生理效应的时候,反射过程才算完成。
答案:B
(3)神经调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例:人们获取灾民的求助信息,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神经中枢 B.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
例5:聋哑人之间用手语交谈,必须依赖的神经中枢是( )
A.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神经中枢 B. 视觉中枢、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C.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D. 神经中枢、躯体感觉中枢
4、小结:
神经调节的完成过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才能顺利进行,在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调节下,机体对外界给予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更好地适应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反馈练习
(一)会考真题
1、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突触 B.神经元 C.反射 D.神经兴奋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白化病 B.过敏反应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3、图甲是反射弧模式图,图乙是测定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 B 处的兴奋通过 传递给 C 中的肌细胞。
(2)若剪断 B 处的传出神经,再用较强的电流刺激 A 处,在C 处 (填“能”或“不能”)产生相应的反应。
(3)若在图乙中的 D 处给予一次较强的刺激,电表会发生 次偏转;D处
发生反极化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呈现 的状态。
(二)会考模拟
1.一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
A.只与一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B.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C.与所有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 D.与自己的短突起相连接
2.在平静状态下,正常人的体温是在37℃左右。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其体温是
A.不断下降 B.不断上升
C.维持在37℃左右 D.先大幅度下降后缓慢上升
3.图甲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
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为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该反射弧由 个
神经元组成。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五、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这一部分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在这节课中我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3.11日本地震这一事件导入,并以此为情境线索,同时,用“反射弧”这条主线将神经调节的内容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利用生理知识与人人息息相关,学生往往容易也乐于联系自己实际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中列举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知识点,便于他们自己的巩固知识。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在备课时,考虑到我们的学生主动性比较差,复习知识的网络构建直接以学案呈递给他们,这样不利于学生深化理解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同样的顾虑,我设计了比较多的以会考为目的的课堂练习,但对理科班学生来说,此次练习还可以适当地提升到高考要求,如果给予学生一定的探讨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