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8 00:2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
天下为公是中国外交的胸怀。
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坚守。
互利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追求。
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使命。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宗旨。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
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莆田市外国语学校 郑桂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17课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试着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vs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③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美国等孤立、封锁、禁运国际形势有利形势:最大特点:不利形势:“冷战”--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国内形势 历史现实建国之初,基础薄弱,国力不强,需巩固政权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
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毛泽东传》1949——1976上第 56页)方针,集中力量反抗美帝侵略和压迫,从而在对敌斗争中快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观察地图册P57,说说自己的感受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 虽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60年前发表的,但它仍适用于当今的国际社会。如果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原则,那么军事纷争基本上将消失,国际社会与全人类也将受益。
--日本外务省前国际情报局局长孙崎享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了中国的外交方针,使得中国的外交在全球有独特的示范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同,也被联合国所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陈刚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当今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借鉴意义。 当天下午,一袭灰布中山装的周总理走上讲台,开腔第一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声震四座,使得刚刚还剑拔弩张的会场气氛,陡然一变。他说,虽然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客观存在,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求同存异”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 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
--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建国初期外交成就(1949-50年代中期)讨论:“万隆精神”的意义和对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启示。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1. 结合课文,说一说乔冠华大笑的原因;
2. 聊一聊你从这个笑中得出的感悟。1971年10月25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超过2/3)获得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 施燕华有次被一个40多岁的妇女追着问:你们来自“赤色中国”吗?她微笑着解释:“我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那妇女很兴奋地说:“你都快成电视明星了,我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你。”
徐熹说,那时候中美开始接触,双方来往意愿都很强烈,他去发请帖的时候,本来没有打算给美国的,“可是那时候,两国的一举一动,双方都很在意。我在大厅里发请帖,美国代表团就主动凑上来问你们在干什么,并表示希望参加”。
--《吴建民经历的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外交就是内政的延伸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同样也是中国外交的转折,它带来了外交政策上的调整。以前我们的政策是求生存,改革开放以后变成了求发展。要发展就需要和世界各国搞好关系,这就使得中国的外交更开放。到80年代末,中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如今,中国已经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得越广泛,所发挥的影响也就越大”。
--《吴建民经历的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说新中国成立初的中美关系。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结合材料,说说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核心。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大事记中美有直接会谈的共同愿望乒乓外交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昨天是旧历新年,是你们春节的开始,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是人们走亲串友的时刻,也是团聚和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同样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卡特总统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 “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世界形势也在经历着新的转折。中美两国是伟大的国家,中美两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 外交事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全面推进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
积极维护本地区及世界的稳定安宁;
深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全方位外交(改革开放至今)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