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外国语中学2011届高三模拟试题
理科综合生物
时 间:2011.04.22 14:10--16:40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Na 23 Cl 35.5 Zn 65 网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和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的核酸中仅含有核糖核酸
B.含有C.H.O.N的物质有核酸,酶,脂肪等
C.所有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脂肪和淀粉都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2.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就是指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B.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都需要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
C.植物细胞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D.灭活病毒通过溶解磷脂双分子层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3.下列关于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
B.当受精卵发育成16个细胞组成球状胚体时,进行了4次有丝分裂
C.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同时存在细胞衰老的现象
D.荠菜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形成两个阶段
4.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代谢产物积累过量,酶的活性不一定下降
B.发酵工程生产用的菌种都是对从自然界分离的菌种进行定向改造后获得的
C.由于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用青霉菌发酵生产青霉素时不必进行灭菌处理
D.圆褐固氮菌可以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生长过程不需要氮素
5.重庆一市民发现买的新鲜猪肉晚上发蓝光。专家解释,猪肉中含磷较多且携带了一种能发光的细菌——磷光杆菌时就会发光。只要将猪肉煮熟,就可食用。下列关于磷光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磷光杆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
B.发光源于磷光杆菌的线粒体合成的ATP提供的能量
C.磷光杆菌的基因中一定有与RNA聚合物的结合位点
D.磷光杆菌分裂繁殖时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不发生基因重组
31、(7分)当前。全球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势头不减,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能力之强,变异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
从人体中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实验室中如何获得大量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在含活鸡胚的培养基中培养
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选择的材料为 (选填字母)。理由: 。
要研制甲型H1N1流感疫苗,就必须知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大分子组成。请写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大分子种类的另外一项实验原理:①RNA在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②DNA与二苯胺试剂共热显蓝色;③ 。
人体被病毒感染后,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注射 。
A.干扰素 B.抗生素
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健康人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其原因是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
识别抗原。
机体合成数百万种特异性抗体,抗体种类如此多的原因是其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
32.(14分)右图所示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主要特点是 。
(2)若农田内有害虫发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写出两种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法来防治害虫?
(3)秸秆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燃烧后留下的灰分是_______________。
(4)秸秆可作为有机肥料,若用15N标记秸秆中含氮的有机物,则这些有机物经__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作用,再经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15NO3-,以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根细胞。在植物体内经一系列的变化形成植物蛋白。如果动物吃了该植物,则15N可在_____________中发现。(多选)
A.唾液 B.尿液 C.汗液 D.胆汁
(5)秸秆中含碳物质在好氧菌的作用下,生成_______________,该物质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由此可见,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进行循环的同时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
(6)日本科学家设法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等粮食作物根部细胞内,通过指导合成固氮酶进而起到固氮作用。请写出固氮基因的表达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外来物种的入侵,大肆繁殖的原因是:
。
33.(9分)利用农作物秸杆等纤维质原材料生产的乙醇,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使用燃料乙醇减少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下图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简要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预处理 ②发酵 加工
微生物A 微生物B
(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微生物A,应采用具有 功能的培养基。调节pH后的培养基还需尽快进行 处理,才能使用。
(2)图中①过程需要利用微生物A所产生的 酶对纤维质原料进行水解。可溶解复合物的产量与该酶活性有直接关系,衡量此酶活性的指标可以用 表示。
(3)图中②过程常用的微生物是 ,此时其细胞呼吸类型是 。
(4)细胞呼吸既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还能提供 。
(5)通过图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仅增加了人类对纤维质原料中能量的利用途径,还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 与 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
34.(12分) 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该现象的三种可能原因。
原因1: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 外侧高,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2:内侧细胞中生长素浓度比外侧低,但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所以内侧细胞生长较快。
原因3:
(2)进一步研究表明,原因3是正确的。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完成相关空缺的内容。
Ⅰ实验器材: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茎段(无叶和侧芽)若干, , ,刀片,测量角度的工具。
Ⅱ实验原理:略
Ⅲ实验步骤(过程图示如下):
缺图
将所有植物的幼茎段对半纵切,再将所有半边茎自下向上对称纵切至约3/4处。
取20根半边茎切段, ,外侧的琼脂小块依次标记为A1,A2------,A20,内测的琼脂小块依次标记为B1,B2------,B20.
一段时间后, , 将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待胚芽鞘出现明显的 ,现象后,用测量角度的工具测出每枝胚芽鞘的弯曲度,记录于表中,设计表格略。
Ⅳ预期实验结果: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DBCAB
二.简答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
31:(7分)(1)A 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显紫色;(3)A;(4)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 受体;(5)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不同,形成的空间结构。
32.(14分)(1)农作物 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2)生物防治 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植物;(3)太阳能 矿质元素;(4)分解者 硝化细菌 主动运输 ABC;(5)CO2 能量流动;(5)固氮基因—转录—mRNA—翻译—固氮酶;(7)缺少天敌,营养丰富、各种条件适宜等。
33:(9分)(1)选择(筛选、分离) 灭菌
(2)纤维素 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
(3)酵母菌 无氧呼吸(厌氧呼吸) 能量
(4)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34:(12分)(1):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2分)
(2)Ⅰ大小相同的琼脂块若干 胚芽鞘若干(2分)
Ⅲ②在其底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放置琼脂小块(2分)
③将所有琼脂小块分别放置在40枝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尖端左侧(2分)
④弯曲生长(2分)
ⅣA,B两组胚芽鞘的弯曲度基本相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