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过程与方法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米饭和淀粉与碘酒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分组材料:淀粉、米饭、碘酒、胶头滴管、食物(品种待定)、研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
演示实验 :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溶液写的字的纸上。
板书 :课题
有趣的魔术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演魔术
板题
观察后猜测魔术的秘密。
二.会变味的米饭
1、让学生(3人)蒙眼品尝米饭(放嘴里说感受→再慢慢咀嚼说感受。)
2、让全班同学慢慢咀嚼米饭。
问题: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米饭会越嚼越甜呢?(出示课件米饭是甜的吗?)
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
组织学生体验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部分学生品尝米饭感觉变化,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全班品尝,并猜测米饭变甜的原因。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
1、观察米饭和淀粉的外观特点,描述眼看、手摸到的现象。
2、用胶头滴管在米饭和淀粉上滴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请学生汇报各小组的实验发现。
3、小结分析:
米饭、淀粉+碘酒→变蓝色,被滴上碘酒的米饭还是原来的米饭吗?被滴上碘酒的淀粉还是原来的淀粉吗?它们都产生了新物质。说明这是什么变化呢?
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分组学习,学生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适时点评
引导学生小结科学概念
学生认真实验,记录米饭、淀粉加入碘酒后的变化过程,汇报发现。
学生汇报媒体支持,实物投影仪。
四、寻找淀粉的踪迹
1、出示课件《寻找淀粉的踪迹》
学生实验
1)预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说出如何寻找?
3)对比观察记录有淀粉的食物和没有淀粉的食物。
4)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2、课件、实物支持:图片做成绘9影片并提供实物吊挂起来(部分已切片)让学生做实验。
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提出实验任务及实验要求
组织学生汇报展示,适时点评
学生对食物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做记录,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媒体支持,实物投影仪。
五、交流收获、知识拓展:制作神秘的信件(课外作业)
请学生说“魔术”的科学道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
在交流中,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分享。知识拓展,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引导学生课外做一些有趣的淀粉的游戏,如:神秘信件、辨别假钞、碘酒中毒。
说出“魔术”中的科学道理,谈收获,设计其他有趣的淀粉与碘酒的实验。(课外完成)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米饭、淀粉+碘酒 变蓝色(化学变化)
寻找淀粉的踪迹
发现:淀粉含量不同,蓝色的深浅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