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五章《第四节 安全用药与急救》(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五章《第四节 安全用药与急救》(第2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8 12:1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安全用药和急救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学生亲身参与练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
(2)用于急救操作练习的急救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急救的视频。(要求: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强调:安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但意外不可避免也会发生,当意外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去做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关于急救方面的的知识。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
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重视,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新课。
“120”紧 急呼救
提问并讲解“急救”的概念。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情况。溺水、骨折、 触电、煤气中毒或某些药物中毒、严重创伤和外伤出血等。
提出讨论题:遇到以上危急情况,应如何处理?
提出问题:你会拨打120急救电话吗?电话接通后都说些什么?
教师进行讲解:不要慌张,用精练、清楚的语言说明情况,如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状、病史以及病人所处的具体地点和急救车到达的最佳路线等。
切记:让对方先挂电话!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对急救的认识,再细心听老师的讲解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各小组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课.
培养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心肺复苏
(一)胸外心脏按压
(二)人工呼吸
提出讨论题:在急救车到达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吗?
应该争分夺秒的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当人因为煤气中毒、触电、溺水等一些意外事故造成呼吸、心跳突然停止时,首先要先关闭电源、起源,确保患者和救护者处于安全环境中,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
提出讨论题:怎样去判断心跳和呼吸突然停止?www.renjiaoshe.com
过渡:展示课件进行讲解,使学生意识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进而导入对心肺复苏的讲解。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1.心肺复苏的顺序。
2.胸外心脏按压
讲解原理:通过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的输出血量达到正常时的1/4至1/3,从而维持生命的需求。
展示示意图。
使用模型边讲解边示范。
3.人工呼吸
教师依照课件边讲解边示范。
① 使病人仰卧于坚实的平面上,通过压额头抬下颌、保持头后仰的方法,使其呼吸道畅通,并解开衣领放松腰带。
② 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包括假牙),保持呼吸道通畅;液体可在翻身、头侧位时自然流出。
③ 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
请学生阅读教材p91中的内容。
提出问题:1.如何判断抢救有效果?2.成人和儿童心肺复苏的要点是什么?
讲解心肺复苏的整体过程及要求。
学生思考,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
讨论并回答。
学生看书,认真听老师讲解。
观察示意图。
以课桌上一点作为人体,进行动作要领体会。
一边观察教师演示一边体验“压额抬颌法”。
一边观察教师演示一边思考为什么要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各小组讨论后回答。
一边观察教师演示一边教材想象动作要领。
学生阅读p91中内容,对心肺复苏整体有新的认识,回答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模仿训练”,掌握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归纳总结能力及表达能力。
模拟演示
教师对心肺复苏整体过程演示。
学生细心观察。
巩固知识要点。
模拟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各小组派出代表练习,其余同学观察,并进行评价。(时间允许尽可能让每位同学都参与练习,否则课后练习。)
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对动作要领的掌握。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总结。
培养梳理知识的习惯与能力。
答疑解惑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完课程内容后,学生提出还未搞清楚的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我国的急救电话号码为( )
A、110 B.112 C.120 D.119
2、若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事故突然停止呼吸,用什么方法急救( )
A、人工呼吸 B、腹外心脏挤压
C、有节律地捏鼻子 D、侧卧
3、在做口对口吹气时,应使病人仰卧,解开领,清除口鼻内有异物,目的是为了保特( )有畅通。
A、消化道 B、呼吸道
C、血液循环 D、排泄
4、人工呼吸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直接口对口进行,吹气次数随意
B、调整病人姿势,清除呼吸道污误,接着口对口吹气进行抢救,每分钟吹气次数为15---20次。
C、先清除污物,在调整病人姿势,接着口对口吹气次数为每分钟50---60次
D、赶紧吹气,吹气次数为每分钟50---60次。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第2课时)
一、“120”紧急呼救
二、心肺复苏
(一)胸外心脏按压
(二)人工呼吸

教学设计
秦小燕
普化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