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形成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3.解释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4.通过动手实验和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
5.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6.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合理保护眼等感觉器官;尊重视觉障碍人士,客观看待角膜捐献的做法。
二、教学重点: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眼球成像及近视与远视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在学习了反射和反射弧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眼是如何捕捉信息,如何通过传入神经传递信息,并最终在神经中枢形成感觉的过程。因此形成感觉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本节安排的学习活动有观察人眼的结构,调查班级的近视情况,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感觉器官的结构特点,能够更好地配合协作,达到交流并尝试提出合理建议,逐渐运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现阶段学生的特点,从现象提升到规律的方法还掌握的不太好,本章内容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一个环节,知识性和理论性非常强,又不易理解,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在知识结构上为本节课的顺利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具备了初步的观察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动脑,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眼球的结构模型。
学生准备: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播放视频
过渡: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感知外界的环境,主要用到的是哪个器官?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但是你可知道这双美丽的眼睛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通过眼睛观察到外界的事物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眼和视觉的奥秘!
课件出示视觉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主动思考
感受视觉,为上课铺垫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学习新知识。
新知探究
活动一
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观察对方的眼睛,找出眼的特点,说出能够看到的眼的结构,并猜想各部分的功能。
出示图片,师生共同交流。
让学生直观了解眼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活动二
上课前设置同学在前往记录同学眨眼的次数,记录五分钟内同学们的眨眼次数。
将眨眼次数结果为同学们展示,提出问题,请大家计算一下平均每人每分钟眨眼多少次?眨眼是什么结构的功能?(眼睑和结膜);眨眼的作用是什么?(保持角膜湿润,清洁角膜);眨眼受到什么神经控制?(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
活动三:
根据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活动。
要求: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可以拆装的眼球模型,小组合作,参照课本上的插图,动手拆装,了解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和功能。拆装后,在模型上粘名称,希望能画出图(时间6-7分钟)
播放视频: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过渡:听说过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吗?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角膜的重要性和角膜捐献的意义。
出示知识拓展: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引出——
活动四:
在学案和ppt中出示猫的瞳孔变化的两幅图,指导学生用刻度尺测量二者的宽度变化,计算变化比例。
教师:虹膜为什么能够收缩和舒张?(由肌肉控制);虹膜剧烈地收缩和舒张的作用是什么?(控制光线进入眼球的多少——通光量);它是由什么神经控制的?(自主神经)
光线进入眼以后怎样形成了视觉呢?
播放视频:视觉形成的过程
质疑: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
通过讨论进一步讲明,这都是大脑的功劳。同时讲明形成视觉的三个条件。
?过渡:对于一个正常的眼球来说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的折射作用,所形成的物象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但是在生活中由于有些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不注意用眼卫生,遗传等因素造成了眼部的一些疾病,最常见的是近视眼。
活动五:
利用光学实验箱,人眼的工作原理实验
1、组装实验装置,将双凸柱透镜(f=100、正常眼)放在晶状体的位置,将视网膜模型放在视网膜的位置。打开电池盒的开关,观察实验光路图。
在笔记本记录光路图结果和各结构地位置关系。
2、将双凸柱透镜(f=+75、近视眼)
放在晶状体的位置,打开电池盒开关,观察实验现象。将双凹柱透镜(f=-75、近视镜)放在晶状体的前面,观察此时光路的变化。
3.将双凸柱透镜(f=+150、远视眼)
放在晶状体的位置,打开电池盒开关,观察实验现象。将双凹柱透镜(f=+300)放在晶状体的前面,观察此时光路的变化。
4.分析人眼的工作原理、近视眼、远视眼以及矫正的原理。
学生对照屏幕上的要求,认真观察,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尝试说出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眼的结构包括眼球和眼的附属结构,各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
?
观察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
(1)学生动手拆装,体会“做中学”
(2)得出结论: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两部分。
(3)猜想各部分的功能
(4)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
学生认真体会,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根据猫的瞳孔变化图,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得出结论:瞳孔是眼睛的窗户。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小组讨论,
体会眼的结构之精巧,
功能之完备
操作、观察与记录
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视频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根据生活中获得的数据总结规律,利用已有知识找到原因。
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视频辅助教学,突破重难学
培养学生高尚的奉献精神
?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视频突破重难点
?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体验眼球成像过程
进一步探究
活动六:
表达与交流:课前布置的近视眼调查报告。
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到“三要”“四不看”。
举例:除了近视眼和远视眼以外,还有哪些与眼有关的疾病。
展示:照相机和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照相机与眼的对应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汇报
得出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压力的增加,近视眼的人数越来越多。
进一步区分近视眼和远视眼,明确成因和预防方法。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举例说明。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注意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要总结到位。
思考并总结。
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体系
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组织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给与点评。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巩固
事半功倍
课外延伸
调查:怎样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眼?
课外请教专业人士或上网查阅资料,完成调查报告
学以致用
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