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朱俊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分析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2、????能力目标?(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会收集和利用课内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2、难点:?分析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1、讨论法??2、观察法? 3、讲授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找到快乐。?四、设计思路:?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制作相关图片及课堂内容相关的ppt,?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开发和利用课本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单一被动接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五、教学过程:? (一)发现美
欣赏郁郁葱葱的森林和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图片。是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能这样很好地维持下去呢?然后展示水被污染野鸭死亡的图片,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出课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探索美、发现美
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回忆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列出一些食物链。经典讲解食物链:“草 → 兔 → 狼”
思考:当气候条件好,草生长茂盛的情况下,兔的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增加?兔和狼的数量如何变化?发现规律?
问:是不是每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再看课本中的凯巴森林。PPT展现凯巴森林的森林中的生物和谐生活的场景,列出“植物 → 黑尾鹿 → 郊狼”食物链,分析这三种生物数量的变化。
小结: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借助食物链(网),实现生物之间彼此制约,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问题:通过这样的调节,生态系统会处于睡眠状态呢?
演示凯巴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变化示意图”(动画),该图横轴表示的是时间,纵轴表示生物数量,教师逐步演示各种生物的出现,指明在生态系统中,植被作为生产者首先出现,随着植被生长茂盛,引来了黑尾鹿。黑尾鹿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同时也引来了肉食动物,但是随着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鹿的数量相对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说明植被、植食动物、肉食动物三者出现的时间关系,并解释“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三类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最终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
生物与生物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生物与能量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保持相对平衡,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
举例:向河流排放少量的污水,一段时间后河流会自清。草原生态系统上适度放牧,一段时间后草原会保持原有的状态。
生态系统会不会长久保持稳定呢?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哪些因素会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
首先学习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同时指明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在讲述自然因素方面,是通过放映图片来说明当外力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就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如火山爆发、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指出人为因素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而且是目前的主要原因。此处是通过学生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进一步说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课堂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体验美
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 ?B?环境污染?????????????????????C?食物链被破坏????? ?D?缺水干旱? 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 ???)?A?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缺少干旱?C?自动调节能力???????????????? D?食物链破坏??
练习课本85页2、3题
升华美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成员,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地球家园只有一个,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家园,同学们要行动起来,担当起这个责任!
在此处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七、布置作业:?课本85页第3题
板书设计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三、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
3、引种不合理
反思:?本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命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本课有两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把所学的知识以直观的图解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主体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等等过程主动地构建新知识;另一方面既关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又关注了学生的生存发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竞争意识的注入,使学生情绪高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节课时间及其有限,在课堂教学中要争分夺秒,本节课出的问题有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通过思考就能轻松回答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思路打开了,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就有了一定的把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