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上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六课,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活动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仍延续“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的思维方法,学习“置换”类型的化学变化,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单单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寻找证据来支持结果。活动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主要回顾前几课学过的化学变化,归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一些现象。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说,还处于表层的认知状态,对于从化学变化的现象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确认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知道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确认“确定产生了新物质,才能确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等方法研究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变化,梳理化学变化伴随的各种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利用原有所学进行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变化的研究,辩证看待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与产生新物质的关系。
【器材准备】
教师教具:绿矾(硫酸亚铁)、草酸、茶水;硫酸铜溶液、铁钉、玻璃棒、镊子;氢氧化钠、稀盐酸、酚酞
分组材料:硫酸铜一小包,玻璃棒、铁钉、镊子各一,澄清石灰水、吸管,烧杯,水,记录表。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小魔术 :茶水—墨水—茶水)
教师表演魔术:
黄色的茶水,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接着,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色了。
谁知道这个魔术的奥秘在哪里?有困难的可以参考一下老师提供的“学习锦囊”呦!
[设计意图:新颖离奇的魔术,启发思维的小实验,能诱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获得新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化学变化
1.今天,周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二种神奇的魔法药水,一种能“点铁成金”,一种能“吹气变牛奶”,你们想要这样的药水吗?
2.介绍硫酸铜晶体及如何配置成硫酸铜溶液:取50ml水,用小药匙将适量的硫酸铜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
介绍另一种液体叫澄清石灰水。
3.呈现探究任务: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会发生什么变化?
往澄清石灰水里吹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思考:该怎么进行研究?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引导得出实验步骤:
“点石成金”
“吹气变牛奶”
1.先对原有的物质进行观察并记录
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2.留样
取一个干净的烧杯,倒出适量硫酸铜溶液留样
铁钉一半浸入溶液
取一个干净的烧杯,倒出适量澄清石灰水留样
3.混合
用镊子夹住铁钉,一半浸入溶液中,约两分钟后取出观察变化,并记录下来。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1)微课视频演示如何制取硫酸铜溶液,强调用小药匙取硫酸铜晶体、铁钉不要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
(2)不要将石灰水洒到试管外,吹气时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石灰水溅到脸上,特别是眼睛里。
5.学生分组实验。(先完成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实验,有时间的小组完成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实验)
6.小组讨论汇报:
(1)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你觉得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变化了吗?你的证据是什么?
你觉得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发生化学变化了吗?你的证据是什么?
(3)教师呈现自己提前制作的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结果,做为补充证据。
7. 铁钉表面由原来的灰白色变为了棕红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有沉淀物生成,这些现象让我们初步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混合时产生了新物质。
澄清石灰水是无色透明的,我们呼出的气是无色透明的,我们却观察到了液体变成白色,而且有沉淀物产生,我们初步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的确如此吗?
学生阅读课本P43的“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中相关内容、学习锦囊的《清水变牛奶的奥秘》,确认是产生了新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收集证据的方法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教师参与到某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状况。此外,留样很重要,无论是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都要留样,这有利于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反应后生成了新的物质时进行对比,确认产生了新的物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留样习惯对培养科学素养很重要。]
三、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着许多现象,让我们来整理一下。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米饭与碘酒
颜色变化
产生
新的
物质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铁钉生锈
颜色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颜色变化,产生沉淀物
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
颜色变化,产生沉淀物
2.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着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
四、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1. (1)那么,有这些现象就能肯定发生化学变化吗?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紫色溶液(颜色变化)是化学变化吗?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是溶解现象,只是颗粒变小、扩散到水中,没有产生新物质。)
阅读学习锦囊《电灯发光是什么变化》。电灯发光是化学变化吗?
(电灯发光是能量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生活中,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物质混合后好像没有变化(教师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实验,两种无色液体混合后仍旧是无色液体)这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了吗?
先让学生做出猜测或提出疑问。
教师借助一种试剂酚酞,介绍:它遇到碱会变红色(演示: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呈红色);再往刚才的无色液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物中滴入酚酞,发现是无色的,说明:虽然混合后还是无色液体,但氢氧化钠已经不存在了。)
2.要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要根据什么?(完成上表中的“本质特征”即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以前学过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此时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忠实的听众,不要随意发表意见,在适当的时候,给与学生一些点拨,例如当学生有时会认为颜色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就是化学变化时,可与举一些例子给学生一些提示,总结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要判断物质是否产生化学变化,关键是要看“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演示实验和资料阅读,明白化学变化伴随的一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而且看似没有变化的也有可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确定到底是不是化学变化,要看本质: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板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产生新的物质
淀粉与碘酒
颜色变化
铁钉生锈
颜色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产生沉淀
颜色变化
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
颜色变化
产生沉淀
伴随现象,初步判断
发生化学变化
产生新物质,确定
【相关表单】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混合”观察记录表
班级 第( )研究小组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混合”
反应前
反应后
铁钉
硫酸铜溶液
我们认为 发生化学变化。A有 B没有 C还不能判断
我们的理由是 。
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的观察记录表
班级 第( )研究小组
反应前
反应后
澄清石灰水
气体
无色透明
我们认为 发生化学变化。A有 B没有 C还不能判断
我们的理由是 。
【作业辅导】
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B、 C )
A、产生大量气泡 B、溶液变颜色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属于( B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3.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各种现象,如: 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根本区别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注:学习锦囊请至“课外阅读与拓展活动”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