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共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8 17:4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明朝著名的科技著作:
一、 科技巨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
内容
地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李时珍 (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明朝时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作者 内容 地位
《本草纲目》 李时

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一万一千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政全书》 徐光

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明朝科技名著简表
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1、长 城


长 城

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前后有20多个诸候国和朝代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超过了1万里,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在一起,总长度超过了10万余里,大约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多。它已经被列为世界的一大奇迹。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建筑工程。

山海关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名镇东,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

嘉峪关
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嘉峪关
——“天下雄关”
嘉峪关
鸭绿江
临洮
辽东
秦长城与明长城异同
秦长城 明长城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土筑 明长城东段用条石青砖砌筑


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
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
政治上:成为了连结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艰苦勤劳、
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
起止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材质
象征意义
作用
目的
长城美景


紫禁城
2、永远的辉煌——北京城和紫禁城
1.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1406-1421历时15年)。
2.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严整对称,均衡布局,形成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3.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北 京 城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宫城
皇 城







京 城
外 城
紫禁城中的9
“9”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九龙壁、九龙椅、81颗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5条脊、檐角兽饰9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为9梁18柱。故宫内房间数总共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意。
故 宫 鸟 瞰 图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典礼地方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
中和殿是皇帝阅视奏书地方
角楼
云龙阶石

天安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 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 。
1、古典小说的高峰
水浒传
三国志 通俗演义
西游记
三 、 小说和艺术
明朝小说一览表
书 名 作 者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生动描写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愿望。
《水浒传》 施耐庵 以官逼明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西游记》 吴承恩 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歌颂了人们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书法家: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
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
2. 书画艺术
绘画名家: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
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徐渭
著名剧作家:
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
《牡丹亭》
3. 戏 剧

小说和戏剧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他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
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要成为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李时珍 《西游记》
宋应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农政全书》
罗贯中 《本草纲目》
吴承恩 《天工开物》
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