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测试题2(语文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测试题2(语文版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1-07 1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七单元)
一 基础知识(36分)
1.注音填字。(8分)
拂士(  )   又何间焉(  )   使相之(  )   自刎(  )
q (  )首   y o(  )无音信   jiàn(  )行   mò(  )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2)左臂悬敝筐(      )
(3)而幽我于广寒乎(       )  (4)当于汤镬煮之(       )
(5)抵家,自诩遇仙(       )  (6)请师之,道士曰:“……”(      )
3.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
良宵胜乐,不可不同(     )
(1)良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必先苦其心志(     )
(2)苦  恐娇惰不能作苦(     )
   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属同一类的一组是(  )。(2分)
A.必以分人  必以情    B. 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一鼓作气,再而衰
C.如影之在镜中  骂老道士之无良  D. 其妻重身当产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
5.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6.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蓦然而踣――突然跌倒在地   B.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C.何术之求――什么法术的追求呢   D.入山行歌――进入山中一边走一边哭唱
7.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战国时思想家孟子的一篇文章。文章共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的例子。
B.《干将莫邪》选自干宝的《世说新语》。这个故事讲了干将子赤为父报仇的过程,情节曲折而富有神话色彩。
C.《劳山道士》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用王生的遭遇告诫人们要想学知识,必须要能吃苦。
D.《观刈麦》是一首叙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8.按要求默写。(8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         
(2)《观刈麦》中写农民劳动艰辛的对偶句:                  
(3)《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以警句形式道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                                   
(4)《赤壁》中运用议论曲折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的句子是:     
二 阅读题(64分)
(一)(23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男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现在写作什么,是什么意思。(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现在写作   ,意思是             。
 (2)困于心,衡于虑  现在写作   ,意思是             。
2.下面语句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征于色,发于声(征验,表现)
 C、饿其体肤(饥饿)        D、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国内)
3.下面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2分)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联系全文,说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
5.文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文“            ”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文“           ”说的(2分)  
6.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文中词语回答)(4分)
7.第一段列举了六个事例,这六个人的共同点在哪里?第二段中的“是人”指的是什么人?(4分)
8.对以上文字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所选第二段文字是说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的环境才能造就出来。
 B、所选第三段文字,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益处。
 C、所选第四段文字是说人要在忧患中生活才好,不要过那种安逸的生活。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前两段主要采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
9.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二)(2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6分)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小大之狱(     )  忠之属也(     )  可以一战(     )
2.辨析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4分)
何以战(      )     必以分人(      )   
公与之乘(      )    公将鼓之(      )
3.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衣食所安:指安身养命的东西 弗敢专也:独自享受
B、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肉食者谋之:谋划 又何间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D、下视其辙: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可矣:但是
4.翻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分)
5.“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 ,这一评价说明曹刿认为作战及取胜的先决条件是: (3分)6.你从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4分)
心理:                                        
神态:                                        
7.本文段节选自课文 ,而《左传》则相传是 时期鲁国史官 所作。(3分)
(三)(16分)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然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今阅两三月: (2)弟子在家,未谙此苦:
(3)俯首骤入,勿逡巡: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术之求       B、遂助资斧,遣之归
 C、愿王自往临视之    D、公与之乘
3.翻译句子。(4分)
(1)道士问:“何术之求?”
(2)遂助资斧,遣之归
4.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3分)
5.本文段所在的课文《劳山道士》选自        ,作者      ,是    代的文学家,字留仙,他的别号是          。(4分)
第七单元
一(36分)
1.(8分)bì jiàn xiàng wěn 稽 杳 饯 蓦
2.(6分)(1)伏兵(2)以……为师 (3)禁闭 (4)热水 (5)夸耀 (6)破,破旧
3.(6分)(1)美好 德行 肥沃 (2)使……受苦 苦活、苦役 辛苦、劳苦
4.(2分)C 5.(2分)B 6.(2分)B 7.(2分)B
8.(8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足蒸暑气,背灼炎天光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36分)
(一)(23分)
1(2分)(1)增,增加 (2)横,梗塞
2.(2分)C 3.(2分)A
4.(2分)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2分)苦其心志 动心忍性
6.(4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7.(4分)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上述六人及与之相似的其他人
8.(2分)C
9.(3分)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做事错乱颠倒。
(二)(25分)
1.(6分)参与 目光短浅 牛羊之类的祭祀品 案件 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可以凭借
2.(4分)凭 把 他,指曹刿 语气助词,不译
3.(2分)D 4.(2分)D
5.(3分)穿的,吃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3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民为本
7.(4分)对当权者的鄙视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和敢干负责的态度
8.(3分)《曹刿论战》 春秋 左丘明
(三)(16分)
1.(3分)(1)经过 (2)知晓,熟悉 (3)迟疑不进的样子
2.(2分)A
3.(4分)(1)道士问:“你求什么法术?”
(2)于是给了一些旅费,遣送他回家。
4.(3分)王生辞行前,师父教其隐身术
5.(4分)《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 柳泉居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