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生的马) D.是鱼之乐也(这)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如《逍遥游》,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B.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曹操的《短歌行》及陆游的《书愤》等。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D.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7.比较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C.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二.阅读题(80分)
(一)阅读文言文《北冥有鱼》,完成下面各题。(24分)
《北冥有鱼》?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4)野马也,尘埃也。( )??
(5)怒而飞( ) (6)去以六月息也(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4分)
5.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4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各题。(12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课文《<庄子>二则》)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①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 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患:担忧。? ②睫:眼毛。 ③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2处)(1分)
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4分)
(1)怒而飞( ) (2)志怪者也( )
(3)楚庄王欲伐越( )(4)王乃止( )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化而为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B.安知鱼之乐/王 之伐越,何也
C.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千里称也??? ?D.不知其几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各题。(10分)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意思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不独子其子?? B鹏之背???? 大道之行也
?C.南冥者,天池也???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D.亦若是则已矣??????是谓大同
2.翻译句子。(4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乙文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各社会阶层都互相关爱、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C.甲文想象雄奇瑰丽,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文章气势磅礴。
D.乙文善用整齐的对偶句式,排比的修辞,文章也气势磅礴.?
(四)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各题。(17分)
[甲] 庄子《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去以六月息者也(?????????? )
(3)弗学,不知其善也(???? ? )(4)教然后知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故曰:教学相长也
4.[甲] 文中,“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3分)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
(五)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完成下列各题。(17分)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乙]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是鱼之乐也???????????????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思而不学则殆?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3)故人不独亲其亲(????????????? ) (4)男有分,女有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请循其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甲]文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
5.[乙]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桃花源记》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即可)(3分)
周周练:《庄子二则》阅读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野马”应译为“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2.B 解析 本句的诵读节奏应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3.A 解析 B项中的“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C项中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D项中的“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4.A 解析 A项中两个“是”均译为“代词,这”;B项,确定/保全;C项,本来/巩固;D项,说话,引文/停留在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
5.C 解析 ①②句中的“名”分别译为“名字”“命名”,③④句中的“翼”分别译为“翅膀”“像翅膀一样”,故选C项。
6.B 解析 陆游的《书愤》属于近体诗,格律谨严。
7.B 解析 ①②④句中的“其”均为代词,它,指大鹏。③中的“其”表选择。
二.阅读题
(一)答案:
1.(1)同“溟”,海。? (2)形容词用作名次,奇怪(怪异)的事物。 (3)盘旋飞翔。 (4)山野中的雾气。(5)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6)气息,这里指风。
2.(1)用力鼓动翅膀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2)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3)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示例一:我喜欢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 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5.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二)答案:
1.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2.振动翅膀??? 记载???? 想要?? 于是 3.D
4.(1)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
(三)答案
1.D 3.C?
2.(1)(大鹏)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他仍在地下(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四)答案:
1.B(A第一个为“这,这个”,第二个是判断动词,跟现代文中的“是”意思相同B都是“知道”的意思C第一个为“最好的”,第二个为“到”D第一个为“反思”,第二个同“返”,为“返回”。 )
2.(1)记载 (2)气息,这里指风 (3)好 (4)困惑
3.(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悬挂在天空的云。
(2)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4.鲲鹏是有所倚,非真正的“逍遥”。
5.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五)答案
1.D(A第一个为“游玩”,第二个为“游动”B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为音节助词,可不译。C第一个为表示承接的连词,第二个为转折连词。D都是介词“在、到”的意思。)
2.(1)怎么 (2)完全、肯定 (3)以……为亲 (4)职分、职守
3.(1)请(让我们)追溯话题的本原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示例:①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②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③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④贫富差距不悬殊;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