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是: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2、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3、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描述和列举均属于了解层次;尝试属于技能目标中的模仿水平,但是从课本安排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综合来看,目标可以提升到理解水平和独立操作水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列举无性生殖的方法和应用;尝试用扦插的方法繁殖一种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科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中的部分内容。教材中从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复习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回忆、观察与思考等活动,明确常见植物的生殖方式的种类、实质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本质区别,进而使学生明确两种生殖方式后代的遗传特性。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无性生殖的因素,从而初步认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进化顺序,来契合整套教材的编排暗线-生物进化次序。重点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需要两课时完成。
【学情分析】
初一学习过开花和结果,对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只是还未形成概念,因此通过复习来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对于无性生殖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见过甚多但却知之甚少。因此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从熟悉的感性认识入手,总结规律,仿照有性生殖的概念,得出无性生殖概念,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作品及生活实例结合,让学生关注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植物的扦插,提升实践能力是难点。
【学习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3、掌握扦插材料的处理方法。
4、关注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掌握扦插材料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
体验法为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
1、大家肯定熟悉这样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在农业大规模生产中农民主要用_____来繁殖农作物啊。2、被子植物的种子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将来种子的哪一部分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呢?对照框架图一起来回顾一下(示:框架图)3、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种子来繁殖的本质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就是有性生殖。板书: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卵→新的植株
4、植物除了用种子来进行有性生殖以外,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1、种子2、回顾知识,思考并完成框架图3、学生自由发言4、孢子生殖
开门见山,通过回顾学生熟悉的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新个体的过程,分析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导入无性生殖的学习。
活动一:无性生殖的概念
1、示:生物小组的同学假期作的研究性作品,(天竺葵、仙人掌、土豆、落叶生根等)请做过的同学和我们分享一下是用什么器官繁殖出来的?板书:茎、叶、根思考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同点?(提示:与有性生殖方式比较)总结:无性生殖的定义。板书:无性生殖:无两性生殖细胞→母体→新的植株
2、举出生活中类似无性生殖的例子。3、考考你:判断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有性还是无性生殖?(示课件)(1)人的生殖方式
(2)通过克隆繁殖后代(3)植物的组织培养(图示过程)
1、生对照作品分享自己的体验——枝条、叶、根生思考并举手回答。2、生举手发言。3、生举手回答。
通过学生的体验分享,将感性的体验活动分析归纳出共同点,从而突破重点让学生理解无性生殖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无性生殖的例子,并让学生感受到无性生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并通过“考考你”进行评价。
活动二: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扦插和嫁接
在农业大规模生产中主要采用种子来繁殖,即有性生殖的方式,那无性生殖方式在生产实践中是不是无用武之地了呢?1、示图片:无性繁殖的杰作。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采用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果树、花卉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示图片,思考什么是扦插?什么是嫁接?并区别接穗和砧木。2、同学们的研究性作品中利用的主要是什么方式?
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课本观察并总结生集体答扦插
让学生了解无性繁殖常用的两种方式-扦插和嫁接,并加以区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利用课堂展示的学生作品对其进行评价,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扦插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无性繁殖方式,从而过渡到下一环节。
活动三:尝试扦插
提供准备好的材料:红叶石楠的茎段、小刀1、思考:扦插材料如何处理才更容易成活呢?2、除了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外,扦插材料的处理有没有什么秘诀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P4背景资料,寻求秘诀。学习要求:(1)按照秘诀的指引同桌两人一组,动手体验扦插材料的处理。(2)联系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思考,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展示要求:对照你处理过的材料,向同学们讲解你做的处理及好处。
3、师巡视,寻找典型的展示资源。4、总结梳理秘诀,并尝试完善你的材料处理。
1、生自由发言:浇水、施肥、放在温暖的地方等。2、生阅读课本寻求秘诀并动手体验扦插材料红叶石楠的处理。3、带着处理好的材料,上台展示并解释好处。其他同学质疑并讨论,生生对话,并最终达成共识。4、再次体验:按照达成的共识,再次动手完善材料的处理。
大胆放手,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展示交流并讨论,达成共识,后再次体验完善,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新知,从而突破难点。
小结:
对照板书,梳理本节内容,是否还有疑问?
生梳理内容并提出质疑
梳理本节内容
思维拓展
思考很多花卉和果树都能产生种子,那为什么农业生产上却经常利用嫁接或扦插等无性繁殖的方法来繁殖,有什么好处呢?
生思考并自由发言。
引导学生思考无性生殖的好处
课后体验
1、将课堂处理的材料带回去进行扦插。2、尝试用扦插的方法繁殖天竺葵,为生物课提供实验材料。3、利用你今天学到的技术,尝试通过扦插或嫁接的方式培育一种植物,在课堂上展示。
学生课后选择性的尝试动手体验。
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一、有性生殖
两性生殖细胞→受精卵→新的植株
二、无性生殖
无两性生殖细胞→母体(根、茎或叶)→新的植株
三、扦插和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