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8 18: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2.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特点
3.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方案的制定,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2.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
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合作交流,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从感性上知道细菌、真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既使是卫生搞得再好也无法去除所有的细菌或真菌,但是要学生拿出具体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认识就有点难了。依托学生的为难之处,引导学生思考“老师的手上有没有细菌或真菌,老师洗过手之后还有没有呢?如何才能证明老师手上确实是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呢?具体如何操作?……”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让教学目标在探究过程中逐一得以体现,通过对探究活动的归纳,也就使得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充分展现开来,使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教学准备
培养菌落实物、课件、导学稿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洗净的拿着翻页笔的双手。提问:(1)老师的手上都有些什么呢?(2)老师的手已经用洗手液洗过了,还会有细菌和真菌吗?(3)你怎样证明老师的手上确实存在细菌和真菌呢?
根据所见和生活常识回答问题(翻页笔和细菌、真菌;还是会有,只不过会比洗手之前少些;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证明自己的观点)
采用三个有梯度层次关系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怎样证明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如何检测不同环境中(老师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呢?”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展示:电镜下呈现生活中抹布、砧板、针头上的细菌。提问:你们认为我手上也有细菌和真菌,那么怎样才能证明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它们的分布,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各组的探究方案。(适当板书记录探究方案的要点并讲解某些理由)
1.学生自主阅读书本68-69页的“探究活动”,小组内讨论、交流、制定粗略的探究方案。2.小组代表展示各自的探究方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质疑,达成共识。
通过探究过程中的讨论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方案的同时,学会与人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利用ppt展示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有哪些步骤?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内总结归纳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小组合作、总结归纳
观察菌落
提问: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大家都有了证据来证明老师的手上有细菌或真菌的存在,那么老师的手上到底是细菌还是真菌,还是两者都存在呢?我们怎么区分它们,依据是什么?展示:利用培养菌落实物、ppt图片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
利用老师的实物和ppt图片展示,结合书本内容,找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和区别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对比分析学习。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基本条件
提问:(1)夏天,食物很容易腐烂,但冰箱中的食物却可以保存一段比较长的时间?(2)为什么晒干的咸鱼比新鲜的鱼可以储存的时间更长?(3)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为什么受潮的玻璃、石头、水泥墙不易发霉?根据以上问题,你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吗?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问题,并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基本条件:1.水分2.适宜的温度3.有机物
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到处有生物,生物为生活服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和生活常识,大家来思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思考、回答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在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热泉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前后呼应
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或完善导学稿上的思维导图吧
自主独立完成、完善导学稿上的思维导图
回顾课堂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任务,巡查指导
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学习效果反馈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八、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老师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来进行,教学中,通过思维主线“老师手上究竟有没有细菌、真菌,如何证明?”让学生把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及分布特点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逐一实现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得到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学会了与人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在突破难点的课堂组织方面还有待加强,争取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九、参考文献
《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