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知识梳理】
一、弹力
1.塑性:有些物体,例如橡皮泥、面团,形变后不能 的性质。?
2.弹性:弹簧、橡皮筋,受力时 ,不受力时 的性质。?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 产生的力。?
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
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
恢复到原来形状
二、弹簧测力计
1.作用:测量 。?
2.原理: 。?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测量前,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要明确 ,还必须要 。?
(2)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 方向一致。?
(3)读数时,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 。?
(4)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 ,还要注明 。?
力的大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测量范围(量程)
分度值
校零
所测力的
相平
数值
单位
【导学园地】
Ⅰ.(1)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2)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3)弹力的存在满足两个条件:接触处要有相互挤压或拉伸作用;物体间要直接接触。
探究点一、弹力
【典题1】关于产生弹力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个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D
【变式训练1-1】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 B C D
A.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力 B.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
C.地球对月亮的引力 D.绳子对小车的拉力
【变式训练1-2】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
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C
B
探究点二、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典题2】估测被测物块的重力小于4 N,在下列几个弹簧测力计中应选用的是( )
A.量程为10 N,最小分度值为0.2 N
B.量程为5 N,最小分度值为0.2 N
C.量程为5 N,最小分度值为0.1 N
D.量程为3 N,最小分度值为0.1 N
【变式训练2-1】(日照模拟)有一把弹簧测力计,挂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 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的大小是( )
A.4.2 N B.4 N
C.3.8 N D.无法判断
C
C
【变式训练2-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
1.4
1.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绳子的拉力 B.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两块磁体间的排斥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
2.如图所示,物理实验室中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是( )
A B C D
C
C
3.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其中测量方法错误的是
(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D
B
5.如图所示,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绿色环保交通工具,通常自行车上会安装弹簧来减震,此处主要利用了弹簧的 。
6.射手将弓拉开后,弓受力发生 ;松手后变弯的弓产生的 力将箭射出去。
7.如图所示,一个玻璃瓶,瓶中装满水,把一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瓶中,用手捏玻璃瓶时,发现玻璃管中液面升高,说明玻璃瓶受挤压发生了 ,松开手后,发现玻璃管中液面回到原来位置,这种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放大法”)。?
弹性
弹性形变
弹
形变
放大法
8.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的工具。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
拉力
力的大小
4.6
总结与归纳
1.弹力
(1)三要素:
①大小: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大小相等;与物体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②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
③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受力物体是阻碍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的物体。
(2)弹簧的伸长不是指弹簧被拉长后的长度,而是弹簧被拉长后长度减去弹簧原长,即ΔL=L-L0,其中ΔL表示弹簧的伸长量,L表示弹簧受力时的长度,L0表示弹簧的原长。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
①观察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向零刻度线;
②沿弹簧轴线的方向轻拉弹簧几次。
(2)使用时:
①所测力一定施加在挂钩上;
②所测力的方向一定要与弹簧轴线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基础巩固练】
1.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弹簧测力计 B.量筒 C.刻度尺 D.天平
2.(威海质检)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是( )
A.揉好的面团、橡皮泥、弹簧
B.弹簧、橡皮筋、木板
C.钢板、木板、泥团
D.钢板、泥团、橡皮筋
3.小明将自己的钢尺插在桌缝中,他用手按住钢尺的末端,使钢尺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三个位置,则他感受到弹力最大的位置是( )
A.位置1
B.位置2
C.位置3
D.三个位置一样大
A
B
C
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B.弹力仅仅是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D.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5.(淄博模拟)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物体没有发生形变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和物体都发生了形变
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
B
B
6.(威海中考)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L甲
L丁 B.L甲=L丙 L乙=L丁
C.L甲L丁
7.把弹簧测力计A和B串联在一起,在测力计B的下端施加一个向下的10 N力F,如图所示。如不计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则A和B的示数应该是( )
A.10 N ,10 N B.5 N,5 N
C.20 N,10 N D.10 N,0 N
B
A
8.(济宁期末)图甲中小朋友的话,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其物理原理是 。乙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甲 乙?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拉力器来测他自己的臂力,他把并在一起的五根弹簧拉长0.4 m,若每根弹簧拉长1 cm需要2 N的拉力,那么他的臂力大小是 N。?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400
10.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铅笔尖,铅笔在竖直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在图中画出铅笔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核心素养练】
11.(烟台龙口期末)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在竖直方向上。在弹簧下端依次增加相同规格钩码的个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数据记录表中,有一个记录不规范的数据是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 mm
14.2
所挂钩码数量N/个 0 1 2 3 4 5 6
弹簧长度L/cm 12.56 13.11 13.65 14.2 14.73 15.29
伸长量ΔL/cm 0 0.55 1.09 1.64 2.17 2.73
(2)请在坐标图中画出弹簧的伸长量ΔL与所挂钩码个数N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当挂6个钩码时,弹簧伸长量为 cm(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答案:如图所示
3.30
(共18张PPT)
第六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梳理】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 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
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滑块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而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 来直接验证这一定律。?
力
小
阻力
远
慢
做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推理
实验
【导学园地】
Ⅰ.(1)斜面的倾角和木板的长度要匹配,以使滑块在木板上运动距离适当。
(2)保证滑块平滑地进入水平面,防止滑块刚滑到水平面时卡住。
Ⅱ.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也可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探究点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典题1】(菏泽模拟)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
B.每次实验时,应保持水平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实验表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变式训练1-1】小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 (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先后让小车在棉布、木板、玻璃上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 ,进一步推理,如果没有阻力,运动的小车将保持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B
相同
路程
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训练1-2】(泰安泰山期中)刘伟同学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甲 乙 丙
(1)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刘伟让小车从同 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刘伟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2)从甲、乙、丙三次实验小车所停位置情况看, 图中小车所受阻力最大。?
(3)刘伟从实验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4)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它的内容是:
。?
控制变量法
甲
匀速直线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探究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典题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实验的结果
B.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伽利略等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C.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亚里士多德说法的肯定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无法实现,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总有一天会做出来
【变式训练2-1】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
C.立刻停在空中
D.立刻向下加速运动
B
B
【变式训练2-2】(枣庄中考)如图,在拉力F=10 N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 ,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 。(最后两空均选填“保持静止状态”“做减速直线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10
做减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 线运动
1.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牛顿 D.帕斯卡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出来的
A
D
3.如图所示,一辆玩具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当它以一定速度到达水平桌面边沿的时候,假如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小车会( )
A.落向地面
B.立即停下来
C.加速水平运动
D.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取决于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
B.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然静止
C.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D.若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
A
5.小吴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在小车停下的位置分别做上标记。
(1)标记c是小车在木板表面停下来的位置,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 。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 运动。 ?
(2)通过本实验推理可知,观点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远
匀速直线
B
总结与归纳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
(2)实验中,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3)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避免速度影响实验的结果。
(4)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若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理想实验法。
2.牛顿第一定律
(1)成立条件:一切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
(2)结果
(3)得出方法:实验+推理,也叫理想实验法。
(4)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基础巩固练】
1.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A.单纯的实验方法 B.单纯的推测方法
C.数学推导的方法 D.实验加推测的方法
2.(衡阳中考)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
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
D
3.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
A.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B
4.如图所示,小球沿弧形斜槽从 A 点运动到水平轨道的 B 点时,如果小球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小球的运动状态将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立即停止运动
C.速度越来越快 D.速度越来越慢
5.如图,设想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曲线由A向B运动,当到B点时突然撤去力F,那么此后物体的运动路线为 。
第5题 第6题
6.(长沙中考)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如果这时橡皮所受所有的力都突然消失,橡皮将做 运动。?
A
b
运动状态
匀速直线
7.(河南中考)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题 第8题
8.物体不受力时,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物体原来的 。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4 m/s、vB=2 m/s、vC=0。如果小球在经过B点时,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将 ,速度大小为 m/s;如果小球在经过C点时,重力突然消失,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将 。 ??
不会
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受重力和支持力,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所以两物体将以相同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起向前滑行
运动状态
做匀速直线运动
2
静止
【核心素养练】
9.(济宁中考)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如图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
A B C D
B
(2)小易按照“毛巾→棉布→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表。
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 。 深入分析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进一步推理可得出的结论是: ? 。?
(3)早在17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 (填写科学家名字)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 ?
越远
若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
接触面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s/cm
毛巾 大 23.1
棉布 较大 37.5
木板 小 85.6
(共18张PPT)
第六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第2课时 惯性
【知识梳理】
一、惯性的理解
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或 的性质,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二、惯性的利弊
1.利用: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如图甲),当手柄停止运动时,斧头由于惯性会继续 运动,这样斧头就能紧紧的套在手柄上了。?
甲 乙
2.防止:司机如果不系好安全带,当紧急刹车时司机会由于惯性继续
运动受到伤害(如图乙)。?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向下
向前
【导学园地】
Ⅰ.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类似于质量。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
Ⅱ.惯性的利弊:惯性对人有益的一面,要多加利用,如:射击、跳远等。有害的一面,要防范,如:限制车速、禁止超载、前排乘客必须系安全带。
探究点一、惯性的理解
【典题1】(泰安中考)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正确的是
( )
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说明衣服有惯性
B.子弹离开枪膛,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
C.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汽车有惯性
D.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去,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运动员有惯性
【变式训练1-1】(莱芜期中)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B.赛车能快速启动和刹车,是因为赛车没有惯性
C.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的作用
D.汽车超载会导致汽车惯性增大
B
D
【变式训练1-2】(烟台龙口期末)在以“惯性”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 、 (填写序号)。?
②
③
⑤
正方 反方
观点 ①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②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无关
③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④物体的惯性与质量无关
⑤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⑥惯性其实就是一种力
探究点二、惯性现象的解释
【典题2】民间一直有“二月二理发带来一年好运”的习俗。理发时,为了避免发屑沾到衣服上,经常在身上围上一块布,理完发后,理发师用力抖动布将发屑去掉。用四句话解释发屑被抖掉的过程:①发屑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②发屑和布一起保持静止状态。③发屑和布因此分开,发屑被抖下。④用力抖动布,布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运动。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①③④②
C
【变式训练2-1】(菏泽模拟)如图,汽车“漂移”是一项高难度汽车表演,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突然刹车,由于汽车具有 仍继续向前运动同时转动方向盘,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 ,导致汽车急转弯发生“漂移”。?
惯性
不是
运动状态
探究点三、惯性的利弊
【典题3】为了防止校园踩踏事故发生,同学们下楼时不能走得太快。如果走得太快,当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时,后面的同学由于 会继续向前运动,这样容易拥挤而发生踩踏事故。?
【变式训练3-1】在如图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甲图中撑杆发生弯曲,说明了力能 ;乙图中乘客在汽车紧急刹车时向前倾倒是因为乘客 。?
甲 乙
惯性
改变物体的形状
具有惯性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不一定大
B.运动的物体惯性大
C.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菏泽中考)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从座位上向前冲的原因是( )
A.乘客没坐稳 B.乘客没抓好扶手
C.乘客具有惯性 D.乘客的座位太光滑
3.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虎静止时没有惯性 B.老虎加速过程惯性增大
C.老虎惯性大不易转弯 D.老虎惯性小不易转弯
D
C
C
4.(德阳中考)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如图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5.(济宁期末)如图所示,正在向左匀速运动的小车上立着一木块,如果小车碰到前方的物体突然停下来,木块将会( )
A.静止不动 B.加速运动
C.向左倒 D.向右倒
B
C
6.机器人在进行足球比赛时,机器人凌空一脚将地面上的足球踢了出去,此时的足球与未踢出去之前相比,其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7.汽车在突然开动时,乘客会不由自主地向 (选填“前”或“后”)倾。这是因为汽车启动时乘客的身体由于 还要保持
状态。
不变
后
惯性
静止
总结与归纳
1.三点理解惯性
2.解释惯性现象的“四步法”
(1)明确研究对象,它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其中的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受何种力,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4)出现什么现象或造成何种结果。
惯性的普遍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不管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也不管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受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大小的决定因素 惯性是由物体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力、运动状态无关。惯性是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惯性与力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所以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
【基础巩固练】
1.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
C.交通规则上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D.公共场所标有“禁止吸烟”
2.如图所示是汽车拉力赛途经的一段“S”形水平弯道,为了更安全,现场观众应站的位置是图中的(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D
B
3.(日照期末)2019年6月到7月,中国女子足球队再一次参加了女足世界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让国人骄傲和自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运动员用力踢足球,是为了增加足球的惯性
B.足球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也就越难停下来
C.奔跑的运动员倒地后,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D.守门员扑住足球后,足球不再具有惯性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C
B
5.(淄博中考)下列运动项目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三级跳远——快速助跑是为了增大惯性
B.划船比赛——船桨和水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引体向上——人对单杠的拉力与单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百米赛跑——裁判员通过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
6.(临沂中考)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关于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被推出的冰壶在水平冰面上滑行时受力平衡
B.短道速滑运动员匀速过弯道时运动状态不变
C.滑雪运动员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冰球运动员向后蹬冰面就会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D
7.(淄博周村二模)一个质量为500 g的货物,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入太空。与发射前相比较,该货物的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如图所示,歼击机从左往右飞到A点正上方的高空时投弹,炸弹最后最有可能落在图中的 (选填“A”“B”或“C”)点。?
不变
C
【核心素养练】
9.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梦梦远远看见红灯亮起,就停止了蹬踏,车在自由滑行后,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她又想,如果是雨雪天气,滑行距离又会怎样呢?车滑行的距离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此她进行了实验探究。她猜想:①车滑行的距离与车速有关。②车滑行的距离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猜想①探究方案:用圆柱形的玻璃瓶模拟车轮滚动,把一个玻璃瓶分别放在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让它由静止开始滚下,测出它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见下表:
次数 h/cm s/cm
1 5 25
2 7 32
3 10 45
(1)梦梦停止蹬踏后,自行车由于具有 继续向前滑行。?
(2)根据实验记录,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所得结论,写一句交通警示语(要求简明扼要): 。?
(4)利用上述圆柱形玻璃瓶探究猜想②时,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惯性
车滑行的距离与车速有关,
不要超速行驶
质量和滑到斜面
速度越大,滑行得越远
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共19张PPT)
第三节 重力
【知识梳理】
一、重力的概念与产生
1.概念: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 表示。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 的作用。?
2.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 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二、重力的大小
1.测量: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2.大小:精确的实验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用公式表示为 。?
地球的吸引
互相吸引
G
重力
静止
正比
等于
G=mg
三、重力的方向
1.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2.应用:砌墙时可利用 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用铅垂线来检查工作台是否 。?
四、重心
1.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 。?
2.位置的确定: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________ 上。
竖直向下
铅垂线
水平
作用点
几何中心
【导学园地】
Ⅰ.(1)重力≠地球吸引力:地球吸引力是因,重力是果;
(2)重力是非接触力,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Ⅱ.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Ⅲ.竖直向下≠垂直于接触面: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垂直向下才是指垂直于接触面。
Ⅳ.(1)物体的重心与物体所在位置、放置方式、运动状态无关。
(2)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的稳定性越好。
探究点一、重力
【典题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地球受到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变式训练1-1】(青州期中)在徐州市中学生足球赛中,守门员用脚踢球,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如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足球( )
A.不受力 B.受重力和脚对它的踢力
C.只受脚的踢力 D.只受重力
C
D
【变式训练1-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就不会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一谚语了
B.玻璃杯掷到地上不会破碎
C.跳高比赛将失去意义
D.“登天”不再是一件难事
B
探究点二、重力的三要素
【典题2】(湘潭中考)如图所示,纸做的“不倒翁”小鸟翅膀上装有两个回形针,将鸟嘴放在指尖上转动而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回形针降低了小鸟的重心
B.装回形针升高了小鸟的重心
C.小鸟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上
D.小鸟不掉下来是因为鸟嘴上有胶水
【变式训练2-1】(淄博模拟)重490 N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只兔子 B.一个学生
C.一头大象 D.一艘轮船
A
B
【变式训练2-2】如图所示,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 的。?
【变式训练2-3】(临沂中考)如图所示,一瓶饮料静置在停止运转的传送带上。请在图中画出饮料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图中的A点表示饮料瓶的重心)
答案:如图所示
竖直向下
1.下列的计算式中正确的是( )
A.G=mg=10×10 N/kg=100 N
B.G=mg=10 kg×10 N/kg=100 N
C.G=mg=10 kg×10 N=100 N
D.G=mg=10 kg×10=100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A.竖直向上 B.向上
C.竖直向下 D.向下
3.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9.8 N/kg,意思是( )
A.1 kg等于9.8 N
B.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 N
C.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 kg
D.质量是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9.8 N
B
C
D
4.(郴州中考)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心的足球没有重心
B.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消失了
D.物体受到的力全部都作用在重心上
5.如图所示,滑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B.滑块所受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C.滑块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斜面
D.滑块受到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
D
6.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选填“左”或“右”)倾斜。 ?
7.一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竖直向下
左
总结与归纳
1.重力的大小:在同一位置,重力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如赤道和两极,质量相同的两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也不同。
2.g的含义:g值是一个平均值。在地球的不同的位置,该值的大小是变化的。g=9.8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 N。
3.竖直向下的含义:一是与水平面垂直,二是指向地心。
4.重力方向的应用:因为重力方向的不变性,因此可以用重垂线检查砌的墙是否竖直,挂的画是否挂正,物体表面是否水平等。
5.重心的位置: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质量分布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利用悬挂法来确定。
(3)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采用支撑法确定重心位置。
6.画重力示意图的方法
【基础巩固练】
1.一个足球运动员带球面对扑过来的守门员,巧妙地将球向上一踢,足球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后飞行的过程中,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运动员
C.守门员 D.足球
2.杂技演员站在扶梯子上处于静止状态,人没与墙面接触,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则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A
B
3.一个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则足球受到的重力方向是( )
A.弧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
B.指向圆弧所在圆的圆心
C.始终竖直向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图中表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是( )
A.F1 B.F2
C.F3 D.F4
C
D
5.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铅垂线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如图甲。一堵南北走向的墙上,所挂铅垂线如图乙所示,则这堵墙一定是( )
甲 乙
A.向东倾斜 B.向南倾斜
C.向西倾斜 D.向北倾斜
6.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所受重力,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为 N,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C
2.4
地球
7.(淄博模拟)如图所示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核心素养练】
8.甲、乙两位同学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
(1)如图所示,甲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重力大小,读数时他让钩码保持静止状态,此时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和它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他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大小后,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 。?
(2)乙同学取了质量不同的苹果、小木块、小铁球各一个,并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重力来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你认为乙同学的做法 。?
A.不合理,因为他没有用同种物质的物体做实验
B.不合理,因为他没有使物体的质量成整数倍变化
C.合理,因为他同样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D.合理,因为他的操作比甲同学更简便
C
正比
9.一个金属做的生肖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生肖猴是实心的,东东很想知道它究竟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于是设法测得了它的质量是1.78 kg,体积为2×10-4 m3。(g取10 N/kg)
(1)通过计算和查表判断生肖猴可能是由何种物质制成的。
(2)生肖猴的重力是多少?
解:(1)生肖猴的密度: 查表可知,是铜制成的。
(2)生肖猴的重力:G=mg=1.78 kg×10 N/kg=17.8 N。
物质 密度ρ/(kg·m-3)
金 19.3×103
铜 8.9×103
钢 7.8×103
(共17张PPT)
第四节 二力平衡
【知识梳理】
一、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 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 状态的几个力。?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条件: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作用在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应用:我们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时,就应用了________ ________这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相等
平衡
同一物体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
条件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导学园地】
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
(1)不受力。
(2)受到平衡力。
Ⅱ.二力平衡的条件:简单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探究点一、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典题1】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
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D
【变式训练1-1】(淄博模拟)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利用小卡片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卡片两端各挂上相同数量的钩码,第一次两端各挂一个钩码,第二次两端各挂两个钩码,第三次两端各挂三个钩码后,均发现卡片静止,于是她就得出两个力的大小相等的条件。你认为实验过程中不妥之处是? 。
?
使卡片两端的拉力不同进行实验
探究点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典题2】如图所示,F1等于F2,下列各对力中不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
A B C D
A
【变式训练2-1】(济宁期末)如图所示的是摄影师拍摄到的小蚂蚁搬运东西时犹如玩杂耍“叠罗汉”的精彩画面;无风时,最上端的蚂蚁驮着果实静止不动,对于该静止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实受到的重力和蚂蚁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果实受到的重力和果实对蚂蚁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果实能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小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D.果实能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
【变式训练2-2】(江西中考)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 力,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 力。
A
相互作用
平衡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始终受到了推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2.如图所示,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灯静止时,灯所受拉力的平衡力是( )
A.线所受的重力 B.灯所受的重力
C.灯对线的拉力 D.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A
B
3.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
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4.(莱芜期中)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直-19E”出口武
装直升机首飞成功,如图所示,当直升机静止在水平
停机坪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 ?
5.一位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已知运动员和伞总重为750 N,则运动员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N,方向 。 ?
B
平衡力
750
竖直向上
总结与归纳
1.二力平衡的条件
(1)判定二力是否平衡的方法:
①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
②根据物体的状态判定:物体受到两个力,并且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①相同点:等大、反向、共线。
②不同点: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作用对象 一个物体 两个物体
作用时间 没有时间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效果 共同保持物体平衡 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效果一般不同
物体个数 至少有三个物体 只有两个物体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求解力:根据已知力,可以判定出与已知力平衡的力的方向和大小。在判定时,因为一个物体受力有多个,可以只判定在某一方向的力的平衡。
(2)根据受力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物体受平衡力: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物体受非平衡力:物体一定处于变速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定受力情况:
①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②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物体一定受力并且受的是非平衡力。
【基础巩固练】
1.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能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B C D
2.(烟台中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 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 N,甲的示数是5 N
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 N,乙的示数是10 N
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
C
B
3.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不同的状态:甲静止,乙以5 m/s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丙以5 m/s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
甲 乙 丙
A.F甲 =F乙 =F丙 B.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甲 >F乙
A
4.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一壶水,如果壶中是冷水,就要把它拎到煤气炉上加热,如果壶中是开水,就要把水灌到热水瓶中保温,灌水时应提 处。将这壶水从地面上提起来保持静止状态,则 和
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下落会越来越快,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 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受到的阻力 重力。(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B
手对壶的提力
这壶水自身的重力
小于
等于
6.(枣庄质检)载有20 t救灾货物的汽车沿济青高速公路匀速向西行驶,汽车的水平牵引力是2.5×104 N,则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
N,方向 。?
7.如图所示是两人乘坐双人动力滑翔伞正在空中水平匀速直线飞行,设 O点为整个装置(包括人)的重心,图中已画出整个装置所受重力,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将整个装置所受的力补画完整,并用相关字母表示出这些力。
答案:如图所示
2.5×104
水平向东
【核心素养练】
8.(烟台龙口市期末)实验小组要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同,摩擦力忽略不计。
甲 乙 丙
(1)如图甲装置,当左右两端同时各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F1、F2的方向 ,大小 ;当左右两端同时取下一个钩码时,如图乙,小车仍静止,此时F3 F4;当右端再挂上一个钩码时,如图丙,小车将做变速运动,此时F5 F6。?
相反
相等
=
<
(2)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车的情况,这样做可以探究什么问题?
(3)对比甲、乙、丙三次实验,当小车静止时,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如何?还能看出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怎样?
同时作用在小车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大小相等 运动状态将改变
(共28张PPT)
第五节 摩擦力
【知识梳理】
一、摩擦力
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原理: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 拉动木块,原因是这里利用了 知识。只有在木块做 时,在水平方向上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表面受到的 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摩擦力越大。?
相对滑动
匀速直线运动
相对运动
二力平衡
匀速
压力的大小
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粗糙
三、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 ;② 。?
2.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 ;②减小接触面的 ;③变
为 ;④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 。?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
粗糙程度
滑动
滚动
隔开
【导学园地】
Ⅰ.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两物体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3)两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是否运动和所受拉力的大小无关。
Ⅲ.有些摩擦对人类有益,有些摩擦对人类有害。
探究点一、理解摩擦力
【典题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压紧的物体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变式训练1-1】(青岛中考)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摩擦力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受到摩擦力
D.滚动摩擦一定比滑动摩擦小
D
C
【变式训练1-2】(乐山中考)如图所示,小翔站在滑板车上水平向左运动,不再蹬地后,最终会停止。将小翔和滑板车看作一个物体,请画出此过程中该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O点上)。
答案:如图所示
探究点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典题2】(宿迁中考)下图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甲(木板表面) 乙(毛巾表面) 丙(毛巾表面)
(1)三次实验中,每次都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板做 运动。?
(2)比较 两次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根据乙、丙两次实验的探究结论,请说出一条你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
匀速直线
甲、乙
自行车刹车时,要用力捏紧车闸
【变式训练2-1】(淄博周村二模)如图所示,某同学用40 N的水平力将一个重30 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是( )
A.40 N B.30 N
C.10 N D.70 N
【变式训练2-2】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可能为( )
A.4.5 N B.1.5 N
C.3.0 N D.2.1 N
B
C
实验次数 1 3
木块运动情况 越来越快 越来越慢
弹簧测力计示数/N 4.5 2.1
【变式训练2-3】小滨用10 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 N;小滨将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线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10
小于
探究点三、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典题3】(泰安肥城市期末)分析以下摩擦:①走路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变式训练3-1】(菏泽一模)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B.给自行车的链条上机油
C.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
D.行驶的磁悬浮列车车身不接触轨道
C
A
【变式训练3-2】(成都中考A)学校排球联赛中,小婷将迎面而来的球扣向了对方场地,如图所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排球上有许多花纹,是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 。
运动状态
摩擦力
1.如图所示,穿久了的运动鞋鞋底磨损得厉害,原因是鞋底受到( )
A.重力
B.摩擦力
C.压力
D.支持力
2.下列实例中,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
A.旱冰鞋装有轮子
B.给车轴加润滑油
C.在轴承中加滚珠
D.轮胎绕上防滑链
B
D
3.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的实验。在甲、乙两次实验中,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图乙中的木块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B.图甲中的木块只受到拉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
C.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该实验得到的结论: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C
4.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是利用粉笔与黑板间的
摩擦。我是一支圆珠笔,和铅笔是好朋友,都爱在纸上“玩”,不同的是,我在纸上“滚”,它在纸上“滑”,我与纸面间的摩擦为
摩擦。 ?
5.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制作的“抓鱼手套”。他们在普通橡胶手套的着力处增加几个尼龙搭扣的小勾面,这些密集而弯曲的小勾面增大了接触面的 ,从而增大了 ,使人更容易把鱼抓牢。 ?
滑动
滚动
粗糙程度
摩擦力
6.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画出该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甲 乙 丙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拉木块,使其在长木板上做
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2)如图甲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 ?
(3)比较甲、乙实验,可以得出在 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乙、丙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 ?
(4)本实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水平
匀速
3.6
压力
接触面越粗糙
压力大小
控制变量法
8.如图(a)所示,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摩与对应压力F压的关系图像。
(a) (b)
(1)分析图像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 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像可知, (选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
(c)
(2)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压力
甲
水平向左(或向左)
即使小车不做匀速直线运动,对读数也不
会产生影响(或因为木块是静止的,水平方向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
受到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或“弹簧测力计固定后,示数稳定”)
总结与归纳
1.摩擦力的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测量时物体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
总结与归纳
2.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物体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无关。
3.滚动摩擦力:在相同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下,滚动摩擦力要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基础巩固练】
1.(内江中考)关于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时还垂直于接触面
C.物体间如果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2.如图所示,关于滚动铁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铁环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B.铁钩与铁环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C.人脚与地面之间不存在摩擦
D.铁钩与手之间的摩擦是静摩擦
B
C
3.(烟台中考)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1A
4.如图所示的各种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自行车上的滚动轴承 B.体操运动员手上涂有防滑粉
C.冰壶运动员用刷子刷冰面 D.给门轴上的合页加润滑油
5.(益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一根重为G的长直铁棒,使铁棒沿竖直方向静止时,铁棒受到的摩擦力( )
A.大小等于G
B.大小大于G
C.方向竖直向下
D.随着手握棒的力增大而增大
B
A
6.将弹簧测力计右端固定,左端与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水平向左运动,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分别是( )
A.水平向右,3.4 N B.水平向左,3.4 N
C.水平向左,2.6 N D.水平向右,2.6 N
7.(日照期末)锁使用一段时间后,有时锁不易打开,通常在锁芯中加入粉末状铅笔芯后,锁就顺利打开,原因是锁芯中加入粉末状铅笔芯后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了摩擦。?
C
减小
8.狗用水平拉力拉总重为5 000 N的雪橇在冰面上匀速向西前进(如图所示),速度为1 m/s,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是200 N,方向是 。若在雪橇上再装些货物,则摩擦力将 ;若雪橇以2 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将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所示,在玻璃杯里装上大半杯米,把一根筷子插在中间,将米压紧并使筷子直立,再往杯内加少许水,过一会儿拿起筷子,可以看到筷子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这是因为米吸水后发胀发涩,既增大了米对筷子和米对玻璃杯的 ,又增大了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若米重2 N,玻璃杯重1 N,则当筷子提着米在空中静止时,米与筷子的摩擦力为 N。?
水平向东
变大
不变
压力
3
10.(菏泽东明期末)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1)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的 拉力就可以得到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乙实验中砝码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此时砝码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水平
木块和木板
(3)由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1.(德州中考)如图所示,木块A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是 ,拉动速度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乙、丙
水平向左
不变
【核心素养练】
12.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1)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再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2,如图所示。
(2)根据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现象:若F1>F2,即水平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于对铁块的摩擦力。
得到结论:木块下表面比铁块下表面粗糙(或者根据现象:F2>F1,即水平桌面对铁块的摩擦力大于对木块的摩擦力,可以得出结论:铁块的下表面比木块的下表面更粗糙)。
(共19张PPT)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知识梳理】
一、力
1.概念:力是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 物体,另一个是 物体。?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牛”,用字母___表示。?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可以改变物体的 。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
受力
牛顿
N
相互
受力
形变
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我们把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的长度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 和 标出力的大小。?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方向
作用点
越长
数值
单位
【导学园地】
Ⅰ.(1)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单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Ⅱ.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既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两种效果之间互不影响。
探究点一、力的理解
【典题1】(威海乳山期末)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不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就一定不产生力的作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变式训练1-1】下列哪个物体被托起时所用的力最接近10 N( )
A.一只小白兔 B.两个鸡蛋 C.一张报纸 D.一枚1元硬币
A
A
【变式训练1-2】“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
A.人 B.卵 C.石 D.手
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典题2】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主要说明力能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
A B C D
A.用力拉弓,弓弯了 B.用力蹬车,车加速前进
C.用力垫球,球飞出去 D.瞄准射击,子弹飞出
C
A
【变式训练2-1】如图所示,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过程中,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
【变式训练2-2】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跳水)运动员
形状
右
空气
运动状态
探究点三、力的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
【典题3】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变式训练3-1】(天津中考)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在用力向前推另一艘小船时,人和自己坐的小船却向后移动,该现象说明了( )
A.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
B
【变式训练3-2】如图所示,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50 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物块,画出物块所受推力F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
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
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
2.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C
B
3.人推车前进时,人推车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
4.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 。?
5.如图是一位老人与手推车的对话,写出对话中所含的物理知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小球在A、C之间来回摆动,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到的细绳拉力F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人
车
相互的
运动状态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总结与归纳
1.力的理解
(1)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物体在相互接触时,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3)不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2.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基础巩固练】
1.如图所示,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B.F2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C.F1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桌子
D.F2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手
2.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下
B.汽车匀速转弯
C.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货物被起重机吊起匀速上升
A
D
3.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4.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各图解释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是脚踢球,只有脚对球有作用力,球对脚没有作用力
B.乙图是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C.丙图是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D.丁图是鱼线的拉力使钓鱼竿发生形变
C
A
5.漫画《谁先到终点》中大船用船上的鼓风机吹帆作为动力,小船上的人用力划桨作为动力。假设无风且水面静止,关于两船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大船受到的阻力大,所以后到达终点
B.大船上的帆与鼓风机连成一个整体,没有施力物体,所以不能前进
C.小船上的人虽然用桨划,但由于船小,所以后到达终点
D.由于不知道两船的速度,所以不能判断
B
6.(东营一模)自然界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是( )
A B C D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大象用鼻子搬运树木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C
7.(枣庄滕州校级期中)现在各中小学都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课外活动在玩“造房子”游戏。小香同学单脚站立依次将“物块”踢进事先在地上画好的框内,完成造房任务。当“物块”被踢出时,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运动状态
8.如图是一名男生奔跑过程中左脚腾空、右脚着地的一瞬间,请画出此刻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的示意图(A点是作用点)。
答案:如图所示
9.如图所示,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受到作用于A点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斜向右上方100 N的力,画出小车受到的拉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核心素养练】
10.小明和同学们利用实验室的长方体木块做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由(1)(4)说明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5)说明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3)(6)说明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本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运动状态
小专题一 实验探究: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类型1 探究弹力
1.(淄博周村二模)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
③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 (填写序号)。?
(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 有关。?
(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 和 。?
2.(淄博质检)为研究弹簧的性质,我们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加挂钩码(如图甲),同时记录弹簧总长度L与钩码质量m,所得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已知弹簧原长L0=6.0 cm,实验过程中,弹簧形变在弹性限度内,不计弹簧所受的重力。(g取10 N/kg)
甲
表一: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质 量m/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 长度L/cm 6.0 7.2 8.4 9.6 10.8 12.0
(1)请根据表一中的数据,将表二填写完整。
表二: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弹力F/N 0 0.3 0.9 1.5
弹簧伸长 量Δx/cm 0 1.2 3.6 6.0
乙
(2)请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作出弹力F跟弹簧伸长量Δx的关系图像。
(3)本实验的结论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只有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才能准确测量力的大小。请写出一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操作要求:? 。?
类型2 探究重力
3.小明同学在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他把不同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格数据归纳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钩码的质量/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钩码的重力/N 0.49 0.98 1.47 1.96 2.45 2.94
4.陈明和张华同学合作做“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陈明负责操作,张华负责记录实验数据,表中数据是记录的实验结果。
所测物品 质量/kg 测得的 重力/N 重力与质量 的比值/(N·kg-1)
桔子 0.02 0.19 9.5
香蕉 0.05 0.49 9.8
苹果 0.08 0.78 9.75
鸡蛋 0.10 0.98 9.8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 (选填“大”或“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 。?
(3)若用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则g=。根据实验结果,g= N/kg。?
5.(烟台模拟)用直角三角尺、重垂线来判断桌面是否水平。
操作方法:(也可以用图描述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1)若桌面水平: 。?
(2)若桌面不水平: 。?
实验中利用的物理知识:重力的方向总是 。?
6.(菏泽模拟)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m/g G/N /(N·kg-1)
100 1 10
200 2 10
300 1.5 5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 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 状态。 ?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 ;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
类型3 探究摩擦力
7.(莱芜期中)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 运动。根据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 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
(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
(答出一条即可)
8.实验小组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这些猜想:
甲 乙
丙 丁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根据 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要验证猜想②,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验证猜想③,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于是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
9.(日照模拟)某实验小组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猜想是否正确,他们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②改变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重做上述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③在木块上加放砝码,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发现:F1=F2① ② ③
(1)比较 (填实验序号)两次实验可以初步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
(2)实验结果初步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与接触面积 。 ?
(3)实验中,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填选项序号)。 ?
A.木板过长
B.木块运动速度太大
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
D.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小专题一 实验探究: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1.(1)2 (2)得到材料、粗细均相同的两根弹簧 (3)拉力大小
(4)弹簧的原长 对应的伸长量
2.(1)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弹力F/N 0 0.3 0.6 0.9 1.2 1.5
弹簧伸长量Δx/cm 0 1.2 2.4 3.6 4.8 6.0
(2)如图所示
(3)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4.(1)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 (2)大 正比 (3)9.7
5.操作方法: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1)重垂线始终与另一直角边平行
(2)重垂线与另一直角边不平行 竖直向下
6.(1)弹簧测力计 静止 (2)1.5 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7.(1)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2)乙、丙 (3)不变
(4)很难控制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测力计在运动中读数困难
8.(1)匀速 二力平衡 (2)甲、丙 接触面越粗糙
(3)不可靠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9.(1)①③ (2)无关 (3)D
(共11张PPT)
章末复习与提升
【复习导图】
【拔高训练】
1.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B.在鞋底做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C.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D.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2.(东营广饶期末)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 N,底面积30 cm2;杯内水重3 N,水深8 cm,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 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3 N
C.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 000 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4 N
A
D
3.暑期小明和爸爸乘车去西藏旅游,在淄川时,密封的蛋黄派包装袋扁扁的如图(a)所示,到西藏后打开行李箱发现包装袋胀鼓鼓的如图(b)所示。则包装袋鼓起的原因是( )
(a) (b)
A.袋外的气体密度变大 B.袋内的气体密度不变
C.袋内的气体压强变小 D.袋外的气体压强变小
D
4.如图(1)所示,静止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2)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 )
甲 乙 丙 丁
图(1) 图(2)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B
5.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
A.pA>pB FA>FB B.pAC.pAFB D.pA=pB FA6.(威海中考)关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拦河坝下宽上窄,是为了减小水对坝体的压强
B.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C.乘车时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人的惯性
D.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对路基的压力
C
B
7.(淄博沂源期末)对下列四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的水壶,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乙图中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
C.丙图中斧头具有很薄的刃,目的是增大压力
D.丁图中人站在火车站站台的安全线外,由于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8.(济宁质检)小明同学重600 N,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 Pa,当他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若他的书包重60 N,背着书包走路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为 N,地面所受的压强比不背书包走路时变化了 Pa。?
C
1×104
660
2×103
9.如图所示,一个烧杯底有a、b、c三点(b为容器底部中点),先将杯子放平并装适量水,三点的压强分别是pa、pb、pc;若把杯子倾斜,这三点对应标为甲、乙、丙,三点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 pa pb,
p甲 p丙, pa_ p甲,pc p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第9题 第10题
10.如图所示是一辆不慎驶入水中汽车的车门,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处受到水的压强将 ,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8 m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5×103 Pa,g取10 N/kg,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 N,相当于 kg水压在车门上,因此,建议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时,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避免生命危险。
等于
等于
小于
大于
增大
3.64×103
400
11.如图所示,在倒置的透明漏斗里放置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松手后,乒乓球受重力作用将下落;若向倒置的漏斗用力吹气再松手时,乒乓球不但没有被吹下去,反而被“吸”住了。这是因为乒乓球上方空气的流速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下方空气的流速,依据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的原理,乒乓球受压强差的作用而不下落。?
大于
小
12.(滨州无棣二模)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月球车“玉兔二号”开始巡视探测。如图,为应对复杂地形,科学家将“玉兔二号”“减肥”至135 kg,“玉兔二号”的质量减小, 减小,増加了行驶灵敏性,减小了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同时采用了筛网轮的设计是通过增大 ,从而减小对月球表面的压强,防止下陷;轮子表面呈网状且搭配棘爪,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防止打滑。?
惯性
受力面积
13.(枣庄中考)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U形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 (选填“A”或“B”),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 有关。
(4)比较 两图,可以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5)已知图丁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10 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 Pa。(ρ水=1.0×103 kg/m3,ρ盐水=1.1×103 kg/m3,g取10 N/kg)??
不属于
B
液体的深度
丙、丁
1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