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1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
【知识导读】
升高
降低
远
少
下降
西牧东耕
南稻北麦
东密西疏
高
低
3.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主要地理差异
低于
高于
小麦
水稻
一
二至三
?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 高于0 ℃
河流冬季结冰 有结冰期 无结冰期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主要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农作物 、大豆? ?
作物熟制 一年收获 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一年收获
次?
【导学园地】
影响地理差异的主要因素
①影响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②影响我国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③影响地势特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类型。
④影响农业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⑤影响我国人文地理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
【歌诀记忆】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两边,
一月均温零度线,
亚热暖温分界线,
八百毫米降水线,
湿润半湿分两半,
南方北方分界线,
水田旱地分界线,
自然风光大不同。
【图学地理】
根据下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1.图中曲线a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 级阶梯的分界线,构成该界线的山脉是 、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由图可知,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 分布,逐级 。 ?
2.巫山东侧是 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 ,农作物的熟制为 。 ?
3.虚线b为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东西两侧的甲乙两区域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的是 区域,该区域的农业以 为主;以耕地为主的是 区域,该区域的农业以 为主。 ?
4.甲乙两地区中,交通线密集的是 地区;人口稀疏的是 地区。 ?
一
昆仑山
阶梯状
下降
长江中下游
水稻
一年两熟
400
乙
畜牧业
甲
种植业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气温:与我国1月0 ℃等温线基本一致,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2)降水: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是我国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河流:是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4)植被: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5)耕地类型:是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6)区域: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黑龙江
一、选择题
1.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季,西沙群岛天气炎热、树木葱郁,黑龙江沿岸却冰天雪地、银装素裹。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经度位置 D.纬度位置
2.有关我国各地人类活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分布具有东牧西耕的特点
B.粮食分布具有南稻北麦的特点
C.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具有西密东疏的特点
D.经济发展水平西高东低
D
B
3.(黑龙江龙东中考)“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长江
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我国哪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经过秦岭( )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B.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
C.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
A
A
二、综合题
5.读我国甲、乙两地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甲、乙两地的位置差异。
甲地位于秦岭—淮河以 地区,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以 地区。?
(2)分析甲、乙两地的自然差异。
①从气温看,甲地1月平均气温 于0 ℃,乙地1月平均气温 于0 ℃。?
②从降水量看,甲地年降水量 800毫米,乙地年降水量 800毫米。?
③从河流水文特征看,甲地河流水量 ,冬季 结冰期;乙地河流水量 ,冬季 结冰期。?
北
南
低
高
小于
大于
少
有
丰富
无
(3)分析甲、乙两地的人文差异。
①从耕地类型看,甲地主要为 ,乙地主要为 。?
②从主要粮食作物看,甲地主要为 ,乙地主要为 。?
③从农作物熟制看,甲地一年收获 或两年收获三次,乙地为一年收获 。?
④从传统交通运输看,甲地以 运输为主;从图上看,在乙地,
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⑤从传统民居看,甲地民居屋顶坡度 ,墙体 ;乙地民居屋顶坡度 ,墙体高。?
旱地
水田
小麦
水稻
一次
二至三次
陆路
水运
小
厚
大
(共20张PPT)
第2课时 四大地理区域
【知识导读】
自然
文化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南方
青藏
400
0
800
一、二
【温馨提示】一个地区的地理分区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是多重的。如深圳,既是一个行政区域,又是一个经济特区。
【巧招妙学】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不是依据某一个因素划分的,而是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成了四大地理区域。依据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气候、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以及农业生产、人口等人文因素。
【图学地理】
根据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后面的问题。
1.在图中正确位置填注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跨纬度最广的是 。?
3.图中 Ⅰ 线是西北地区与 地区的分界线,该线大体接近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4.图中Ⅲ线是 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体接近于秦岭—淮河一线;与亚热带、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 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由此可见,确定Ⅲ线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即气候)。?
5.图中Ⅱ线是 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该线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接近,由此可知,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
降水
北方
半湿润
青藏
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黑龙江
名称 位置和范围
北方地区 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南方地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分别临东海和南海
西北地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青藏地区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一、选择题
1.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
A.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点
B.地理位置、人文地理特点
C.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D.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
C
(河北石家庄中考)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两侧景观差异大。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分界线中,大致经过秦岭附近的是( )
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3.下列景观属于秦岭以北的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河网密布
C.民居的墙体较厚
D.冰川广布
C
C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4~5题。
4.与图中①②两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1月10 ℃等温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5.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种植业主要分布于(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青藏地区和其他地理区域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季风 D.地势
B
A
D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区域和乙区域的分界线是( )
A.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8.下列说法符合甲区域环境特征的是( )
①冬季河流结冰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年降水量多于800毫米 ④农田多以旱地为主 ⑤主要种植小麦、柑橘等 ⑥民居屋顶坡度较小 ⑦交通运输以陆地为主
A.①④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④⑥⑦
D.①③⑥⑦
C
A
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部分代表性景观照片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分别多见于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④②
10.导致照片甲、乙所示景观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水文
B.气候
C.植被
D.地形
C
B
(河北石家庄中考)近年来一些电视节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许多内容蕴含地理知识。据此读图,完成11~12题。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1.《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以下诗词以“春”为关键词,其中描述区域②景观的是(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2.《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位于图的(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B
C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区域划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区域名称:
A ,B ,?
C ,D 。?
(2)在A、B、C、D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地区和 地区;牧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和 地区。(填区域名称)?
(3)A地区与B地区的分界线是 一线,这一线也是1月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也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也是温度带中,暖温带与 的分界线;又是干湿地区中,半湿润区与 区的分界线。?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北方
南方
西北
青藏
秦岭—淮河
0 ℃
800
亚热带
湿润
14.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地区差异,完成下表内容。
(2)A、D两大地理区域中, 地区气候湿热。B、C两大地理区域中,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分布的是 。?
(3)成都某旅游者,在一次游记中对旅游路线的三个地区(图中“△”标示)突出自然特征分别描述为:山高谷深路艰险,春夏秋冬四重天;雪山连绵入天际,时在七月遇高寒;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据此判断,游记描述的旅游路线是①②③④中的 。?
平原、高原
水田
米饭
A
C
④
图中地区比较内容比较项目 A地区 B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丘陵、低山 ?
主要耕地类型 ? 旱地
主要食物 ? 面食
主要糖料作物 甘蔗 甜菜
第五章提升训练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区的传统主食是白米饭
B.②地区的特色美食是烤全羊
C.③地区的传统美食是麻辣火锅
D.④地区的居民喜爱喝青稞酒
2.关于①②区域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春天,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平原地区,常见的景观是( )
甲 蒙古包 乙 麦田
丙 牦牛 丁 茶园
A.甲 B.乙
C.丙 D.丁
1955年1月冷空气南下形成强寒潮,西安最低气温为-20.6 ℃,安康最低气温为7.6 ℃,下面两图示意陕西省南部地形概况。据此完成4~5两题。
沿109°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 陕西省南部地形分布
4.强寒潮发生时,安康最低气温远高于西安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岭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B.安康纬度略低于西安
C.大巴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D.安康海拔略高于西安
5.月均温低于0 ℃时,河流会结冰,结冰持续时间称之为结冰期。据此判断( )
A.渭河、汉江均无结冰期
B.渭河无结冰期,汉江有结冰期
C.渭河、汉江均有结冰期
D.渭河有结冰期,汉江无结冰期
读下列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完成第6题。
① ② ③ ④
6.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7.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 地区,A线是该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④是 地区,该地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填数字代号: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牧区主要分布在 。?
(3)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 (山脉)和C (河)一线,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 (温度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区与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第五章提升训练
1.D 2.A 3.B 4.A 5.D 6.C
7.(1)青藏 地形地势 西北 400 (2)②③ ①④
(3)秦岭 淮河 0 ℃ 亚热带 800 湿润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