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10、青山处处埋忠骨五年级 下册第一课时导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人物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彭德怀司令员称其为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自学课文1、各自轻声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字学习彭德怀 拟定 奔赴
特殊 踌 躇 黯然
马革裹尸péngnǐfùshūchóuchúàngé泽 彭 拟 瑞锻炼眷赴搞殊签zépéngnǐruìduànliànjuànfùgǎoshūqiān笔顺学习新词学习拟定 锻炼 情不自禁
慰问 眷恋 奔赴 繁忙
特殊 签字 下意识新词学习词语解释拟定:
锻炼:
情不自禁:
慰问:
眷恋:
起草制定。磨练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安慰问候。依恋、留恋,不舍得离去。奔赴:
繁忙:
特殊:
下意识: 殉职:
踌躇:朝着一定的目的地奔去。事情多,没空闲。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不由自主地。因公务而牺牲。犹豫不决的样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整体感知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这篇文章按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顺序,全文已分为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收到电报,悲痛欲绝。
第二部分:强忍悲痛,作出批示。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主席收到的三封电报,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电报的主要内容。
2.说说三封电报的主要意思。第一封:第二封:第三封: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毛岸英是保卫朝鲜牺牲的,也是保卫祖国牺牲的。)彭老总请求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志愿军战士牺牲后都埋葬在了朝鲜。体现了彭老总对主席的体贴与尊敬。)朝鲜方面请求把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朝鲜方面要把岸英葬在 朝鲜”体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烈士的敬仰。)3.毛泽东最后的决定是什么?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读课文,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第二课时复习导入 填空:毛主席的爱子______在
________战争中________,主席收到了__________的电报后,________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请求 ,朝鲜方面则要求 。最后毛主席决定 。毛岸英抗美援朝光荣牺牲志愿军总部悲痛欲绝将岸英遗骨运回国内把岸英葬在朝鲜将爱子葬在朝鲜 1.交流并简单了解“抗美援朝”和“毛岸英”。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 2.此时,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主席的心情?心如刀割、撕心裂肺、悲痛欲绝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那是什么?痛阅读思考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1)“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体现主席虽然表面未曾泪流满面、未曾撕声裂肺的呼喊,其实他的内心已心如刀割。
(2)主席唯一的动作:吸烟
(3)细节描写: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1)此时此刻这位痛失爱子的老父亲他在想什么?从此人鬼殊途 (2)一次次分离,一次次相聚,可是这一次怎么会?阴阳相隔 “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的最后一道防线已被冲破。 “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这两份电报带给主席的是什么?矛盾痛楚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 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写作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 “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感情朗读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板书设计悲痛欲绝作出批示不说不吃
吸烟皱眉矛盾痛楚
葬在朝鲜常人情怀伟人风范课后总结 读着这话,我们的心忽地一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变得苍白无力。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拓展延伸 12年后,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七十的老人这样说:“思齐,到了那,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课后作业 1.以“普通的伟人”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板,表达对主席的敬爱之情。
2.课外阅读《毛主席诗词》,感受主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