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9 17: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多层次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通过译读课文,在把握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词的含义。
3.通过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对话,读出劝诫的语气,品味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和精神风貌。
4.通过悟读课文,领悟学习与成长的关系,理解学习对于自我提升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
1.通过译读课文,在把握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词的含义。(重点)
2.通过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对话,读出劝诫的语气,品味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和精神风貌。(重点)
3.通过悟读课文,领悟学习与成长的关系,理解学习对于自我提升的重要意义。(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 同学们,当你取得很大进步时,经常会听到别人这么夸赞你。“你进步的这么大,真是让人刮目相待啊。”
【屏显:刮目相待:比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我们今天要讲的小故事就是跟这个成语有关。在这个历史故事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孙权、吕蒙、鲁肃,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屏显:孙权,字仲谋。年少继兄位,成为东吴的建立者,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吕蒙,字子明,东吴大将。备受孙权、鲁肃信赖。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光的《孙权劝学》,读书明理。首先看到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读准字音
【过渡句:正所谓“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要做到读准读顺,读通读懂】。
请同学们看到ppt的重点字音,大声读出来。
【屏显:卿(qīng) 邪(yé) 岂(qǐ) 涉(shè)猎 孰(shú) 遂(suì)】
请大家自己再读两遍。
三、二读,读准停顿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接下来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划出停顿。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划分的停顿,自己大声读两遍。认真读,我们还有挑战等着大家。
四、三读,无标点朗读
现在请同学们挑战一下无标点朗读。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五、四读,译读课文
(一)分类辨析,理解字词
要进一步读出文言文的情韵,就要疏通文意,理解文言故事。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内容,用分类辨析的方法,理解课文字词。
1.一组单音节实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 涂:途,道?
? ? ? ? ? ? ? ? ?当涂:当道,当权。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③蒙乃始就学? ? ?就:从事,开始进行
④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拜:拜见,叩拜
2.一组双音节短语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哪个比得上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为:认为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今者:今天? ? ? ? ? ? ? ? ? ? ? ? ? ? ? ? 非复:不再是
3.一组一词多义
①见:见往事耳 ???????? 见: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见:知晓
(以是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我们来看一下这里的用法。)
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 以:介词“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与“为”组成“认为”
4.一组四字短语
古代文言文中许多语句是成语的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补充相关成语。
①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5.一组语气词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后写作“耶”。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相关语气。】
请同学们整理相关内容,并尝试读出语气。?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
6.一组表示称呼的词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课下希望大家多加积累。
请同学们整理识记相关内容。
(二)翻译五字法
翻译好文言文,仅仅夯实好字词是不够的,要想做到“信、雅、达”,我们还要掌握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我们来结合文中句子进行具体说明。
①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②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例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替、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③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子:蒙辞以军中多务。--调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④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例子: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补
译文: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⑤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例子:温故而知新。(而:表顺接的连词)---删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小结:所以大家在翻译文言文时,不光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还可以结合五字翻译法。课后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将课文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五读,品析对话
课文的题目是《孙权劝学》,孙权怎样劝学?劝学的结果又是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出语气。
点拨:
【屏显: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不可不学,两个否定词,加强了强调的语气,向吕蒙阐释了学习的必要性。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非常重要。同学们来思考一下,作为一位君主,孙权是以怎样的语气来规劝吕蒙?你来试一下?【学生朗读】
要读出一种不容置疑的严肃,一种充满期望的关心。【屏显:严肃,关心】
【老师范读,知道学生朗读】
吕蒙就学了吗?没有,孙权又进行了二劝【屏显: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当你读的时候注意到语气词“邪”和“耳”了吗?一个表示反问语气,一个是限止语气,注意到了吗?你再来试试。【学生朗读】
在这里为吕蒙揭示了学习的目的和方法。一个反问语气,是对吕蒙辞学的不悦和责备;一个正面叙述,又表现出恳切的情义,是对吕蒙的关心和爱护。【屏显:不悦和责备,关心和爱护】
再将情感加入进来试着这样读出。
【老师范读】
如此语重心长的劝说,吕蒙依旧不为所动,至此便是孙权三劝【屏显:三劝——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从自身的切身体会来谈,指出吕蒙学习的可能性,忙不是理由,带有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提出读书的好处。在读时注意,第一句语气上扬,要读出质疑。后一句语气殷切,要趋向缓和、坚定。【屏显:读出质疑,语气殷切趋向缓和。】
??? 【老师范读,知道学生朗读】
【学生练习】
【小结】通过这三劝,我们可以看出孙权是善劝的、好学的,他对吕蒙既严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学贵质疑,文章讲到这里,同学们不禁发出一个疑问,贵为人主,孙权为何再三劝说吕蒙学习?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屏显: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吕蒙就学,接下来第三部分文中是如何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试着读一读。
?点拨:
【屏显: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长进迅速,今昔变化之大,情不自禁发出赞叹。而且鲁肃地位不仅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从侧面表现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屏显:侧面表现出吕蒙进步之大。】
同学们这是一个什么句?对,感叹句,感情表达直白强烈。要读出一种难以置信的惊叹,语气夸张而上扬。【屏显:难以置信的惊叹,语气夸张而上扬。】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
面对鲁肃的赞叹,吕蒙回应道?
【屏显: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语气词“乎”,表示反问语气,是他得到夸赞时的自得、自豪,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但依旧对鲁肃敬称为“大兄”。同学们,不仅要读出反问语气,还要读出一种自豪感,敬重鲁肃的同时又不乏调侃之意。【屏显:自豪感,敬重鲁肃的同时又不乏调侃之意。】
【教师范读】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模拟角色朗读这俩人对话,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小结】鲁肃和吕蒙对话,寥寥数语,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通过第三部分的“鲁肃赞学”,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是全文的精彩之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能听取别人意见,勤奋好学的人,鲁肃是一个敬才、爱才的人。
正是一个好学,一个爱学,生逢乱世,两人的惺惺相惜。才有了之后的“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
成语吴下阿蒙也由此而来。学习,让以胆气称的吴下阿蒙如虎添翼,所向披靡,在白衣渡江之计中,大败关羽,令其败走麦城,最终成为吴国大将,名扬三国。
接下来,请同学们选取一个你所喜欢的人物,尝试读出人物的复杂情感和精神风貌。(2分钟时间)
七、六读,情景朗读
情景朗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物。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人物的理解,置身于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模拟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黑色部分,同学们来读红色部分。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通过刚才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一同领略了孙权三劝的魅力、吕蒙乃始就学的变化,鲁肃爱才、敬才的赞叹。究其源头,也是三国之时群雄割据,英杰枭雄逐鹿中原,称霸天下的需要。这也正是司马光编纂此书的意图。
【屏显: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劝学》出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过渡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光就是要皇帝以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来审查得失。】
八、七读,品悟道理
那么同学们,如果我们以本文作为一面镜子,你会有什么启示?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尝试选取一个思考角度:
从吕蒙读书大有长进的故事,我明白?了…
从吕蒙的转变,我知道了…
从孙权、吕蒙在繁忙的政务、军务中挤时间读书,我记住了…
从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读书,我懂得了…
从孙权劝学这件事中,我明白了…
---来看一下,你有哪些启发
【交流】
读书始于厚而达于薄,正如朱熹对读书的论述“未见道理时,恰如数重物色,无缘可以得见;取尽骨,方见髓。”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生感悟】
我明白了“开卷有益”的道理;也知道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我们也明白了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身边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一起进步。【小结】正如孙权劝学一样,纵观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媒体,推出了一系列的“劝学”节目,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大国工匠”也是在希望我们青少年、希望所有人,都像吕蒙一样,发愤读书,努力成才。作为中学生,我们唯有勤奋学习,不负祖国寄予的厚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最后,老师在这里送给大家一副陶渊明的劝学对联: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与大家共勉!
九、课后作业
一、主观题:
1.假如你们班有一名同学产生厌学情绪,你是他(她)的好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她)?(请写出至少100字的劝说语)
2.在课后,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将课文译作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二、提升题:完成导学案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文】孙权劝学
【乙文】《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①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②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③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注释】①勖:[xù],勉励。②拊:[fǔ],拍。③穰侯:[ráng],本名魏冉,亦作魏厓,战国时秦国大臣。
1.解释下列画横线字的意思。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自以为大有所益
(3)蒙始就学 ?
(4)手不释卷
2.下列画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 不以军中多务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宜学问以自开益
C.其所览见?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终夜不寝以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请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4.请你分别找出【甲】【乙】两文中的两个成语。
5.请你写出至少三句有关读书的名言或格言。
6.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