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8 21:3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会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并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体会那时候的孩子童年天真快乐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三首古诗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所带来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活动:欣赏图片---“乡野乡情”)
一、导入
谈话导入法:看到田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些画面?美丽田园曾令来玩赏的许多诗人留下过经典名句。(引读《七月》、辛弃疾、陶潜等人的经典四时田园诗句)
二、朗读三首古诗,熟记古诗中的生字。
1.领读学生朗读三首古诗,再让学生默读一遍。
2.板书:昼 耘 桑 晓
三、初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整体感知
1. 理解这首诗所描写的场景,借助侧边注释理解古诗的含义。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3.小结过渡:同学们能借助课后注释大致理解了诗意。那么,我们读诗,是不是做到能理解诗意就可以了呢?就算读懂了这首诗呢?——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品悟这三首古诗。
现在,就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这三首诗。
四、举象入境------想象画面
1. 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你觉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中描写的农家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一个词读出他们各个勤劳能干?(学生)齐读古诗。
2. 的确,诗人当时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农家人的勤劳质朴吸引了他,使他驻足观望,同时他也很想走上前去,走到他们的身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先来到谁的身旁?(让学生进行想象并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3.在《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诗人就这样时而欣赏田园美景,时而远远地伫立在那儿,望着田间劳作的人们,望着树下天真可爱的孩童,在他沉醉于这份和谐与美好的同时,他的心里也隐隐泛起别样的忧虑,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忧虑吗?
4.就因为眼前的一切太美好了,他的心里不禁泛起丝丝担忧,他真的担忧此时眼前美好的一切,所沉醉的一切在哪一天就会失去,因为“安居”才能------“乐业”,“国泰”才能--------“民安”啊!(齐读板书:“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此时,诗人内心的担忧有多深,沉醉就有多深啊!这首诗寄托着他美好的祝愿,愿哲理的百姓生活永远安定幸福——(齐读课本中诗)
五、总结
1.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乡野生活。
2.小结学法----“想象”。再齐读这首古诗古诗,读出这份美好的情感。
六、课后作业
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设计】
1 古诗三首
昼 耘 桑 晓
四时田园杂兴 村庄儿女——耘田、绩麻 农事繁忙
(其三十一) 童孙——学种瓜 真情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古诗,它描写田园风光和情趣。引导学生回忆这首古诗,让学生巩固古诗的想象中的世界,并点名背诵这首古诗。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所描绘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的另外两首诗歌——《稚子弄冰》和《村晚》。
二、初读《稚子弄冰》——整体感知
1.领学生朗读《稚子弄冰》这首诗,并让学生默读一遍《稚子弄冰》。
2.板书:稚子弄冰
3.提问:《稚子弄冰》这首诗讲述了一件怎么样的趣事呢?
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听听大家对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的看法。
4.同学们,童年是大家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请学生朗读《稚子弄冰》。大家在《稚子弄冰》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
5.当我们走进这首诗的画面中时,是否会因为孩子的天真童趣而会心一笑呢?(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诗的画面,并让学生用心走进画面中)
三、赏析《稚子弄冰》,引领学生深入体会《稚子弄冰》的情感。
在《稚子弄冰》中,从字词出发,以“趣”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生活与诗句中儿童生活的联系,想象有趣的画面和变化而灵动的声音,感受儿童的心理,从中品味儿童生活的快乐。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那么,同学们,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吗?(鼓励学生回想寒暑假做过的有趣的事情,再点名让学生发言)
四、读《村晚》——整体感知
1.让学生默读一遍《村晚》这首诗。
2.领学生读《村晚》这首诗。《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夏末初秋傍晚时乡村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第二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第三行的“浸”是什么意思?最后一句的“牧童”是指什么人呢?(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留2-3分钟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再每组派代表发言回答问题)
3.“陂”和“池塘”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牧童”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这首诗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想象这样一幅乡村的闲适场景,你会不会感到放松呢?
4.《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五、拓展探究
1.对比范大成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秋日》(其八),探究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田园趣事。
展示PPT课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秋日(其八)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秋日》(其八)描绘的景象: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农民欢笑歌唱着,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
2.引导学生学生想象并品读两首诗,并让学生发言,说说他们更喜欢哪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六、课堂总结
引导了学生品读古诗,让学生理解了诗句,学生能够通过读诗体味田园诗的意象和情趣。引导学生想象意境,能够初步地通过对比赏析不同古诗。
七、作业
课后自己寻找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品读并对比它们的异同。
【板书设计】
动作
1 稚子弄冰 富有童趣
声音
绘景——清新美丽
2 晚秋 喜爱赞美
写人——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