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月是故乡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8 21:3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1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代诗文中关于“明月”的意象解读,把握作者的感情线索与情感寄托,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祖国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并学习评点方法,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教学难点】
评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PPT展示中国对月亮的雅称。
“中国月亮”的雅号:
兔:白兔 玉兔 金兔 蟾兔 兔魄 兔轮
蟾:蟾蜍 蟾宫 清蟾 明蟾 玉蟾 丰蟾
桂:桂月 桂宫 月桂
镜:宝镜 金镜 玉镜 水镜 冰镜
玉:玉盘 玉环 玉轮
月:月魄 月轮 素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中国人心中的月亮寄托了华夏儿女无限的美好感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让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板书:月是故乡明
二、整体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味文意。
1.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
2.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1)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第2、3、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第2自然段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的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3)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
(4)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3.文章的风格与一个人的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老年人的文章都写得古拙、质朴,所谓由绚丽而归于平淡。季羡林的这篇《月是故乡明》就体现了这一点,它写得非常平实,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三、精读课文,初步了解并学习评点方法。
1.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另一方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
3.示例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开篇点题。)
(2)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比如“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过渡,由月到山、水,从而写到故乡的水。)
(3)至于水……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写童年往事,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下面还有许多充满童趣的细节。)
(4)在济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对比,为的是突出故乡月亮之美,同时又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5)我现在年事已高。(随着年月的增加,思乡之情更增一番苍茫。)
(6)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7)月是故乡明,我是什么时候能够在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对故乡的思念是充满了惆怅的,但人有故乡可以思念,并且拥有一份温馨的回忆,又是幸福的。)
4.评点法总结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我们要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五、课堂总结
对月思乡是文学宝库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季老这篇散文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温馨的童年生活,看到了月下美景,嗅到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味。其实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思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满池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是不是能唤起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份记忆呢?
【板书设计】
3 月是故乡明
爱故乡的月亮
忆月:故乡月、异地月
抒情: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