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4-9-2血液循环(二)——心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情 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对于人体的心脏方面的知识可能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肤浅的了解,而且他们的这些认识可能也是部分的、不全面的,这样的认识应该无法满足学生们在经后的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生物学素养,为他们经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础,有必要引导他们在了解了血管的知识后,系统的认识人体的心脏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说出心脏在人体的位置、结构及心脏的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内容分析
重 点
心脏在人体的位置、结构及心脏的功能。
难 点
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具
心脏模型、新媒体、交互式电视
教 学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导课:
师(设问):在上次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血管方面的知识,那么血液从哪里流出,又流回哪里呢?
生:从心脏流出,又流回心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心脏的知识。
新授: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板:二、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师:引导学生说出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形状。
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我们了解了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形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通过微课视频来了解哺乳动物的心脏的结构及其特点。
师:播放《哺乳动物的心脏解剖》微课视频,并提示学生注意观看。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注意观看。
师:利用手机、电脑同屏软件将学生根据视频、借助心脏的模型讲解心脏结构特点及与各个腔室相连的血管的画面实时传输到互动电视上,以供全体学生一起认识了解。
师:播放《水蚤的心脏搏动》的视频,提示学生们注意观看,引导学生说出心脏的功能。
师:引导学生说出心率、心输出量的概念及意义。
师:引导学生说出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
课堂练习:根据心脏的结构模式图,说出心脏的结构。
教师复习导入新课。
新授:
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观看思考。
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容。
教师提示重点,学生注意观看;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容。
学生讲解,教师摄像。
教师播放视频,提示学生注意观看。学生注意观看。
师生问答。
板书设计:
§4-9-2血液循环(二)
——心脏
二、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一)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二)心脏的结构:
(三)心脏的功能:
(四)心率与心输出量:
(五)心脏的锻炼:
教学后记/反思:
导课过程使用简洁的导语,高效的利于了课堂时间。
教学中利用《哺乳动物的心脏解剖》微课视频将复杂、繁琐的解剖及讲解过程简单化,使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初中学生们对于解剖动物的心脏过程及心脏的结构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利用手机、电脑同屏软件将学生根据视频、借助心脏的模型讲解心脏结构特点及与各个腔室相连的血管的画面实时传输到互动电视屏幕上,让全体学生一起加深了解有极大帮助。
教学中白板课件的运用,减少了课件页面的数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导演”角色来引导学生观看、思考、阅读、回答问题,突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