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1 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8 22: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岩石是一种天然的物质,每块岩石都有各自的形状、颜色、光泽、组成颗粒及纹路等方面的特点。
2、有些岩石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一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其结果也可能不同。
●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岩石的观察活动,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岩石的特点。
2、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用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难点
能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岩石的各种特征,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岩石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块的岩石。
2、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岩石标本和非岩石(砖块、瓦片),放大镜,盘子,观察记录纸等。
四、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
请学生介绍: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来的?它的样子是怎样的?
(一)谈话揭题
通过课前同学们对岩石的介绍,我们知道岩石不仅在地球上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它们的样子也是各种各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辨别岩石与非岩石
(1)老师这儿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岩石,但是我把它们与一些不是岩石的物质混在一起了,你们能不能很快地把它们分辨出来?
(2)学生拿出材料进行活动。
(3)哪几块不是岩石?说说你的理由?其它的为什么就是岩石了呢?(板书:天然的)
(三)观察、描述一块岩石。
(1)接下来我们要对老师提供的这些岩石做一次科学的观察。你们准备怎样来观察这些岩石?(结合学生介绍板书:看、摸、刻、敲……)
(2)每位同学选择一块岩石进行细致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岩石特点填在记录单上。
(3)汇报观察结果,采用猜岩石的游戏进行,学生用手势来表示猜的结果。在猜岩石的过程中相互补充及完善各块岩石的特征。
(4)再次观察岩石并修改补充自己的观察记录。
(5)通过刚才同学们对岩石的观察与描述,现在你能告诉大家:这些各种各样的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课件出示问题交流)
(四)给岩石分类
(1)虽然各种各样的岩石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但岩石与岩石之间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如果把小组内的这些岩石放在一起分分类,你们会分吗?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
(2)请各组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类方法给这些岩石进行分类,并作好记录。
?(3)学生分类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分类结果。
(5)交流分类后的发现。
问题交流:
A、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B、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
C、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五)课堂小结
今天是我们研究岩石的第一课,一节课下来,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对于岩石,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的内容想了解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收集一些岩石,运用今天掌握的方法再去研究。
附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岩石
天然的
看 摸 刻 敲……
岩石观察记录单
姓名
观察方法
岩石特点(用主要词语简单记录)
岩石分类记录单
第   小组小             ????????????????????
1、按(?????????)来分,分成( )类:
?????????????
2、按(???????? )来分,分成( )类:
??????????????
分类后请思考并讨论:
A、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B、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
C、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教学反思
《各种各样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第一课时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岩石、研究岩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该单元是起始课,为后面进一步观察岩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内容:一是“辨别岩石与非岩石”,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什么是岩石。二是“观察并描述一块岩石”,让学生研究不同岩石的个性特征。三是“给岩石分类”,目的在于让学生研究一些岩石的共性特征。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也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使他们能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2、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猜岩石的游戏过程中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和交流,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1、在某些教学细节上处理得较粗糙。
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观察活动和交流活动较多,所以我比较重视节奏的紧凑和时间的把握,造成一些探究不够深入,在一些教学细节上处理得比较粗糙,课的发展虽然比较顺畅,但结果只是简单地演习了一个由“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
2、给岩石分类的活动还需进一步突破。
给岩石分类活动是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给自己手中的岩石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我们分类的方法也不同。通常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想到了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颜色、粗糙光滑度、透明度、气味、花纹、轻重、硬度、大小等,粗略看来都可以进行分类,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有些分类方法其实比较勉强,如大小、轻重这些分类,不是非常合理,即使你能分出来,也没有什么价值,对于轻重要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才具有可比性,我们在课堂中如何体现这种科学性?可以说有些分类标准虽然从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结果学生根本无法操作,在这节课中,我都没能圆满解决,但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许有这样的分类经历也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