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9 08:0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性别遗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掌握遗传图解法分析生男生女的概率和比例
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生讨论模拟实验方案,提升科学素养
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性别决定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男生女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而不是由女性决定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遗传图解法分析生男生女的比例和概率
教学难点
为什么无论生过几个孩子,每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50%。
遗传图解分析生男生女的概率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材主要把这节分为两个内容:男女染色体的差别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教材先用人们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为生儿子烧香拜佛、求医问药的例子,引入本节教学内容。随后介绍了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和组成,指出了亲代细胞中的遗传信息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子代。接着,教材介绍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然后,介绍了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在学生清楚了卵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后,教材介绍了生殖过程和性别决定,并安排了模拟实验。最后,用遗传图解的方法,解释了为何生男生女的比例为1:1。
关于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新闻:一女子听说多吃海带可以生儿子,于是疯狂吃海带。
吃海带跟生男生女有关系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引起思考,产生兴趣
人的染色体组成
指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展示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图。
总结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并板书:
男:22对+XY
体细胞
女:22对+XX
讲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分配的规律: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所以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不成对的。
讲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讲两种类型的精子比例,1:1
阅读课本,区分两幅图哪幅是男性、哪幅是女性;找出其中的性染色体并标注。
填写学案
分析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并写在学案上。
22条+X
精子
22条+Y
人类的性别决定
教师在黑板上用磁性纸展示,女性一次排出一个卵细胞,男性在一次生殖活动中排出大量精子,两种类型的精子各占一半。
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时,后代表现为女孩。
注意,模拟另一次生殖活动时,两种类型的精子比例要恢复1:1。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个展示理解,每次生殖活动,男性排出的精子都是含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各占一半。
确定模拟实验方案
统计模拟实验数据,总结模拟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一个班的数据,样本小,可能与1:1这个比例差别比较大。但扩大样本量,比如整个中国的情况,比例就更加接近1:1。
订正学生的遗传图解分析过程
总结生男生女的概率
理解生殖活动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以及每次生殖活动,男性产生的精子中两种类型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根据老师在黑板上模拟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过程的展示,讨论模拟实验方案。
(在学案中给出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易错的点,让学生讨论。比如:1、每个桶中放什么棋,多少颗?2、随机抽取还是可以挑选?3、每次模拟生一个孩子之后,要不要把棋子放回原先的桶中?)
完成模拟实验
用遗传图解分析,生男生女的比例为1:1的原因。
抽一个学生,将遗传图解分析的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讲解分析过程。
利用直观的展示,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
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模拟实验的原理,避免实验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扩展
总结男性的性染色体传递的规律:X染色体100%传给女儿,Y染色体100%传给儿子。
学案中给出男性性染色体传递规律的例题,学生分析例题,总结男性性染色体传递规律。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一、人的染色体组成
男性:22对(常染色体)+ XY
1、体细胞
女性:22对(常染色体)+ XX
卵细胞:22条+X
2、生殖细胞
22条+X
精子
22条+Y
二、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
2、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
3、男性性染色体传递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