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祝福》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祝福》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9 21:1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鲁迅经典作品《祝福》
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的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们对世界和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和不断完善。我们学校将阅读的根本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构建充实高尚的精神境界,同时获取各种信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因此,我校开设阅读指导课的指导思想是: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受益于终身。

二、基本做法
1、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每节课要有详细、实用的教案。
2、学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每周一次两课时的阅读课,由语文老师负责。充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阅读后还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交流、展示活动,以加强互动和提高。
3、 每位语文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推荐名著之外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将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读物相结合,在阅读中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阅读融为一体。

三、阅读指导课的基本要求
1.阅读指导课应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通过课内精选出来的小部分内容,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从而能让学生顺着课内的这“冰山一角”去寻找更多的内容来进行阅读。
2.阅读指导课应该实现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3.阅读指导课应成为连接课内与课外的纽带与桥梁,实现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的有机统一。
鲁迅经典作品
《祝福》阅读指导课

?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一、品读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
历史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他矮小,身高只有一米五左右,但他的铁肩却掮起了“地狱”城头那扇黑沉沉的闸门,引领着人们向着日出的东方奔去。他瘦弱,离开这个世界时体重不到八十斤,但发自他内心的挟带着民族的大悲愤、大爱憎的呐喊,却唤醒了无数正昏昏欲睡于“铁屋子”里的国民。
他呐喊过,也曾失落过,不是为自己的“运交华盖”,而是因为“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无奈。他也曾彷徨过,不是为自己“破帽遮颜过闹市”的落魄,而是因为国人都如“阿Q”式的愚弱。他挺起了脊梁,继续选择了做一名“战士”,同一切蚊蝇走狗作毫不妥协的坚决斗争;他仍然执着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如一面猎猎招展的大旗,最坚定地矗立在反帝反封建队伍的前头。
他倒下前曾立下遗嘱:“赶快收殓,埋葬,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可是,人们自发地举行了规模可与“国葬”一样隆重的丧仪为他送行,人们将写有“民族魂”字样的旗帜盖在他的遗体上。
??? 他,就是我们的民族巨人鲁迅。
我心目中的鲁迅 高巍
??? 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的不调和。读着鲁迅的文章,眼前每每会出现这样一个面部特写。读先生的作品渐多,这特写便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由模糊而清晰,终于定格出了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在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位,也是特殊的一位。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只写过三本中短篇小说、一本散文、一本散文诗和十几本短小杂文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光彩?

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屠格涅夫那清晰、优美的诗一般的笔调,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的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为剑,寸笔为刀,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读鲁迅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了解鲁迅的为人。他敢骂,骂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婢膝而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的劣根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悲剧之根源;他敢抨击,抨击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击把孔已己推上绝路的封建制度;他敢呐喊,为了艰辛麻木地生活着的闰土,为了被封建礼教吃掉的祥林嫂。

他疾恶如仇,使那些反动御用文人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而他,又始终在漫漫长夜里倾听着地底发出的雷声。夏瑜的坟头,他放上一个红白相间的花环;碎影依稀中,他追寻着那个“好的故事”……他笔锋幽默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不是自命清高者在冷嘲热讽,他的幽默中闪烁着睿智,内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广的爱国之心!

“我时时解剖着别人,更多地却在解剖我自己。”确实,先生的坦率无所不在,无论对己对人。
??? 在热情勇敢的农村孩子中间,他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他感受到了体面皮袍下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从文,从迷信进化论到掌握辩证法,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鲁迅就是这样不断地进行自我督促、自我更新,“一面结清老账,一面开辟新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在对敌血战的同时又无微不至地关心青年,寄希望于青年。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多少青年集聚在这位先行者的周围,倾听他的呼吸,跟随他呐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导无数探索者走上了真理和正义的道路。

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光芒是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的。即使是在六七十年后的今天,鲁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激励着我们。

当你醉心享受、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会使你痛出一身冷汗;当你无法把握自我,却又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形象能使你窥见自己的影子,使你猛然惊觉;当你钻入虚无主义的圈子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诘问,又使你重新挺起胸膛……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实。他严厉,他也慈祥。他消逝了,却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目中。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情节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年末雪景)
(祝福景象)
(祥林嫂)
二、初读情节
课前研读任务:
按照文中顺序梳理小说中情节。

情节 内容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顺序
讨论并交流:
以不同的人物为视角讲述故事情节
提示:
1.祥林嫂
2.文中的“我”
3.鲁四老爷 或 鲁四婶
4.卫老婆子
5.祥林嫂的婆婆
6.柳妈
……
三、细读人物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有:
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烘托衬托,属于侧面描写)
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讨论并交流:
任选一种人物描写方法鉴赏祥林嫂的形象。
提示:
1.肖像与外貌
2.细节
3.语言
4.动作
……

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善良的祥林嫂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善良可怜的祥林嫂的悲剧人生
——守寡不成(遭劫被卖)
——守家不成(丧夫失子)
——守命不成(赎身行乞),
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
归纳祥林嫂的形象
四、赏读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讨论交流:
1.找出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的句子。
“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说说你的看法。
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 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
五、终读主题


“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 ——鲁迅 《坟》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祝福》阅读指导总结
课后作业
1. 任选题目写一篇读书笔记:
《祥林嫂,我想对你说》
《我拿什么拯救你,祥林嫂》
2.鉴赏《祝福》中的其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