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重、难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结构】
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内:开放——全方位的新格局
【相关补充】
1976年至1978年这段时间我国经济于处于徘徊中前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为:客观上,“文革”造成的政治、经济、思想、组织方面的混乱局面一是难以解决。主观上,“文化大革命”结束,党的领导人继续“左”倾错误,坚持“两个凡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根本改变,干扰前进方向,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自主学习】: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标志:1978年12月中共 全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 、 的指导方针。
(2)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上来的战略决策。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 ,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 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4)肯定了经济体制中 的原则,提出坚决按 办事。
3.意义
(1)开始了中国的历史性转变:
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为中心。
②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③从封闭半封闭到 。
(2)开辟了建设 的新道路,伟大的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3)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到来。
【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背景 内容
第一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
第二次 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注释】改革是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过程: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实行 。
②安徽、四川等省推行联产到组,试行 。
③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率先取消 ,“改社建乡、政企分开”。
④1980年9月,中共中央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 ”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⑤“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 迅速推广。
⑥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 的生产队已达93%。
(2)意义
①是中国农村 的一次重大变革。
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 。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的突破性进展。
(2)方针: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中心环节是增强 。
②发展社会主义 。
③实行 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 。
(3)改革:
①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 适当分离。
②内容:国有企业改变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 。
③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 。
(4)作用:国有企业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经济特区
①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 。后来又划定 为经济特区。
②意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 的试验台“试验田”。
(2)沿海开放城市:
①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 城市。
②意义:有力地增强了中国 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经济开放区:从1985起,在长江三角洲、 、 和 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自主探究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棉花总产量(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 上缴农业税(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 213 69.2 16.7 55.9 19.1
1951 14 369 103.1 8.7 49 21.69
1952 16 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论从史出】
1.中国的改革为何会首先在农村兴起?
(1)我国以农业为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村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实质
(1)原因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特点:
①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 它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知识拓展】
农村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1)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
★改革购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影响
★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刺激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自主探究二】 对外开放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⑴“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是??? 、??? 、??? 、??? ,1988年又把??? 作为经济特区。
⑵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因素是什么?
⑶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简述这一格局形成的过程。
【论从史出】
我国对外开放的阶段性
【归纳总结、深化】
一、全面理解经济体制改革
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所以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3.目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4.本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基本特点
(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多元主体联合推动)。
(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具有渐进性)。
(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调整 主要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土地改革(1950—1952)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
背景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
内容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 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来源:学,科,网Z,X,X,K] 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针对性训练】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下列对此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
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C.从此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程首先是在(?? )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国营企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
A.江苏、山东????? B.安徽、四川????? C.安徽、福建???? D.广东、四川
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抗战胜利???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⑤改革开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5.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6.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7.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984年,参加国庆游行的农民打出“联产承包好”的牌子。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9.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
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D.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专题三 第2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1.十一届三中
2.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现代化建设
(3)生产力;生产关系
(4)权力下放;经济规律
3. (1)经济建设;对外开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新时期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人民公社; 包产到户;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经济体制;生产积极性;社会面貌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改革
(2)企业活力;商品经济;政企职责;经济责任制
(3)经营权;自主权;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1)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体制改革
(2)沿海港口;改革开放
(3)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2.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3.改革开放
【自主探究一】
1.(1)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2)变化:1958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
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创办乡镇企业,鼓励多种经营,推动了农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并为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农村经济改革还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
【自主探究二】
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⑵既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
⑶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针对性训练】 参考答案
D
A
B
B
B
6. C 解析: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按正比浮动,有利于通过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故C项符合题意。
7. C 解析:“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等信息可证明③正确,“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等信息可说明①和④正确,故C项符合题意;宁江机床厂刊登广告旨在推销产品,不能说明它力图实现“中外合作生产”,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8. D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使农民拥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获得了对部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故A、B、C三项表述错误。
9. A
1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