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9 13: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
3.比较努尔哈赤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
?重点: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了解清朝的建立及对全国的统治,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难点:归纳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活动及历史贡献。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创设情景 激情导入]
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明朝的灭亡。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自主学习案”,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探究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学生阅读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部分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明朝中后期背景
明确: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朝中后期政局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归纳总结:(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2)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3)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4)沉重的赋税,民众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尖锐。
探究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学生思考: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归纳:(1)针对明朝土地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2)李自成规定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困民众发放钱粮。(3)起义军作战勇敢。
探究三: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
1.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创作更有“戏说”。有同学能说出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有哪些吗?(留长辫子、穿马褂等。注意指导同学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勿受误导)而建立清朝的是满族。今天的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期。(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回忆学习过的靺鞨族、女真族的历史。)
2.明朝后期,女真族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崛起,后来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了政权。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现在分别由两组同学来介绍他们的业绩,并归纳出他们的贡献。学生归纳回答:一组推派代表介绍努尔哈赤的事迹,突出贡献是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压迫。一组推派代表介绍皇太极的活动,主要是改族名、改国号。教师指出:通过同学的介绍和学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女真族杰出的首领,他们为女真族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共同讨论,完成教材“动脑筋”提出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同学间、师生间相互交流)在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经过教师引导归纳:和努尔哈赤类似的少数民族首领还有契丹——阿保机、党项——元昊、蒙古——铁木真等。努尔哈赤和他们的共同之处: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过渡:清朝入关后,统治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统治者本身又是一个少数民族,怎样才能有效地实行统治,并维护满洲贵族的特权地位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根据以前学习的经验,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的认识。
教师指出:对,那就需要集权中央,强化君主的权力。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传统观点无原则地推崇农民起义,把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都看作推动历史进步的大英雄。由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所以李自成的“业绩”更得到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维持了一个多月即迅速败亡,许多学者都为李自成惋惜。李自成最终成为悲剧人物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完成学生用书习题。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再现了明末农民起义和明亡清兴;通过对明末农民起义的探讨学习,明白了明末政治腐败的严重危害,知道农民起义对于明代封建秩序进行了猛烈地冲击与破坏的历史作用。清王朝以明亡为借鉴,革除了明政府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诸多弊端,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措施,由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