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十六、十七章学案导学(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十六、十七章学案导学(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3-10 08:2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
!!!!!!!!!!!!!!!!!
必备1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意义的条件 1
!!!!!!!!
必备2 二次根式的性质 2
!!!!!!!!!!!!!!!
必备3 二次根式的乘除 4
!!!!!!!!!!!!!!!
必备4 最简二次根式 5
!!!!!!!!!!!!!!!!
必备5 二次根式的加减 7
!!!!!!!!!!!!!!!
数学文化 9
!!!!!!!!!!!!!!!!!!!!!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0
!!!!!!!!!!!!!!!!!
必备6 勾股定理 10
!!!!!!!!!!!!!!!!!
必备7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距离最短问题常见类型 12
!!!!
必备8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5
!!!!!!!!!!!!!!
必备9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 16
!!!!!!!!!!!!!
数学文化 17
!!!!!!!!!!!!!!!!!!!!!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必备1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有意义的条件(16.1)
编者按:本书必备标题后面的标注(如16.1)是人教八年级下册课本
对应的章节.
1.二次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①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槡 ”
称为二次根号.
【要点提示】
(1)在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 a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多项
式、分式等代数式.
(2)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在实数范围内开平方
时,被开方数只能是②    .
(3)“槡 ”的根指数为③    ,但一般省略不写.
(4)槡a(a≥0)实际上是非负数 a的算术平方根,它既表示开方运
算,又表示运算的结果.
(5)在具体的问题中,如果已知槡a为二次根式,那就意味着给出了
a≥0这一隐含条件.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1)条件:被开方数(式)为非负数,即当④    时,槡a有意义.
(2)常见题目类型
类型一:多个二次根式相加,形如槡a+槡b+…+槡n,则其有意义
的条件为a≥0,b≥0,…,n≥0,例如槡a+ a槡 +1+ 2-槡 a有意义
的条件是a≥0且a+1≥0且2-a≥0,即0≤a≤2.
类型二:二次根式作为分式的“分母”,形如

槡a
,则其有意义的条

           
件为⑤    ,例如 1
a槡 +1
有意义的条件是a+1>0,即a>-1.
类型三: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分式,形如

a+槡 b
,则其有意义
的条件为⑥    ,例如 -1a槡+1
有意义的条件是
-1
a+1≥0,
a+1≠0,即a<-1.
必备2 二次根式的性质(16.1)
1.二次根式的性质
性质1:二次根式具有双重非负性,即槡a≥0,a≥0.
【方法点拨】根据非负性解题的常见类型
类型一:已知槡a(a≥0),|b|,c
2是三种重要的非负数,则
(1)若槡a+|b|=0,则a=b=0;
(2)若槡a+c
2=0,则a=c=0;
(3)若槡a+|b|+c
2=0,则a=b=c=0.
类型二:若出现 -a槡
2,则a=0.
类型三:若出现 b-槡 a+ a-槡 b,则b-a≥0,a-b≥0,可得a=b.
性质2:一般地,(槡a)
2=⑦    ,即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
方根的平方等于它本身,例如(槡2)
2=2.
性质3:一般地, a槡
2=⑧    ,即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的算
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例如 (

4)槡
2=14, (0.5)槡
2=0.5.
【知识延伸】因为一个负数的平方等于它相反数的平方,从而得到
当a<0时, a槡
2=-a,例如 (-6)槡
2=6.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殏殏
殏易 错 易 混
(槡a)
2与 a槡
2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a.意义不同:(槡a)
2表示非负数 a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 a槡

表示a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b.a的取值范围不同:(槡a)
2中⑨   , a槡
2中⑩   .
c.运算顺序不同:(槡a)
2先求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
进行平方运算, a槡
2先求实数a的平方,再求所得结果的算
术平方根.
d.形式不同:(槡a)
2其结果只有一种形式,就是非负数 a本
身, a槡
2其结果有两种形式,与 a的取值有关,当 a≥0时,
a槡
2 =a;当a<0时, a槡
2 =-a.
(2)联系
a.都要进行平方和开平方两种运算.
b.其结果都为非负数.
c.当?瑏瑡   时,(槡a)
2= a槡
2.
2.代数式
(1)定义: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
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称这样的式子
为?瑏瑢    .例如2,x,a+b,st, x

槡 +1等都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注意事项
a.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写作“·”或者省略不写.
b.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c.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
d.当表示和或差而后面有单位时,代数式应加括号.
【要点提示】
(1)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如2,x都是代数式.
(2)代数式中不含“=”“>”“<”或“≠”,例如,1+x=0就不是代数式.

           
必备3 二次根式的乘除(16.2)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槡a·槡b=?瑏瑣    ,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
乘,根指数不变.把槡a·槡b=槡ab反过来,就得到槡ab=槡a·槡b(a≥0,
b≥0).
【知识延伸】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推广
(1)槡a·槡b·槡c=槡abc,槡abc=槡a·槡b·槡c(其中 a,b,c都为非
负数).
(2)m槡a·n槡b=mn·槡ab,mn·槡ab=m槡a·n槡b(其中 a,b为非
负数).
(3)若槡ab中,a<0,b<0,则槡ab= -槡 a· -槡 b= |a槡 |· |b槡 |.
2.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槡a
槡b
=?瑏瑤    ,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方数相除,根
指数不变.把槡a
槡b
= a
槡b
反过来,就得到

槡b
=槡a
槡b
(a≥0,b>0)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殏殏


易 错 易 混
(1)使用公式时,一定要保证二次根式和分式都要有意义,即a
为非负数,b为正数.
(2)如果a,b都是负数,虽然ab>0,

槡b
有意义,但槡a,槡b在实数范
围内无意义,例如
-4
槡-9
≠槡-4
槡-9
,而
-4
槡-9
= 4
槡9
=槡4
槡9
=23.
(3)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必须为最简形式,即结果不含能开得
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并且分母中不含二次根式.
【知识延伸】二次根式除法法则的推广
(1)(m槡a)÷(n槡b)=(

n)·

槡b
(其中a≥0,b>0,n≠0).

(2)槡a÷槡b÷槡c= a÷b÷槡 c(a≥0,b>0,c>0).
必备4 最简二次根式(16.2)
1.定义
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不含?瑏瑥    ;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要点提示】分母中含有根号的二次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例如

槡3
就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去掉分母中根号的方法
方法一: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例如槡
10
槡2
= 10
槡2
=槡5.
方法二:分母有理化,例如

3+槡6
= 3(3-槡6)
(3+槡6)(3-槡6)
=3(3-槡6)
32-(槡6)
2=
3-槡6.
方法三:将分子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分解,然后约分,例如槡
6ab
2槡a

b 6a槡

2槡a
=b 3槡a· 2槡a
2槡a
=b3槡a.
【拓展延伸】
(1)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
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常用的
有理化因式:槡a与槡a;a+槡b与 a-槡b,槡a+槡b与槡a-槡b,m槡a+
n槡b与m槡a-n槡b,如2槡5×槡5=10,(3+槡6)×(3-槡6)=3
2-
(槡6)
2=3.
(2)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根号的变形叫做分母有理化.其方法
是将分子和分母都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

           
3.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被开方数情况 化简方法 举例

整数
将该数拆分成一个完全
平方数和某一个数的乘
积,然后将完全平方数
开平方放到根号外面
槡 槡75= 25×3=
52槡 槡×3=53
小数
将小数化成分数,再利用二
次根式的性质及除法法则,
进行约分后,再化去分母中
的根号
7.槡 5=
15
槡2=
槡15
槡2
=槡302
带分数
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
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
除法法则,进行约分后,
再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槡

2=槡

2=




=槡62
数的和差
先求出这个和差的结果,
再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及除法法则进行化简
槡 槡5+7= 12= 2

槡 ×3
槡=23


单项式
先将单项式中指数大于
2的因式化简成(am)2
的形式,再开方去掉
根号
4a4b3c槡
6=
22·(a2)2·b2·b·(c3)槡

=2a2bc3槡b
多项式
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再进行化简
4a3b2+4a2b槡

= (2ab)2·(a+b槡 )
=2ab a+槡 b
分式
先将这个分式的分母的
根号去掉,再进行约分
化简
x 14槡x
=x 1
4槡x
=x2槡x4x
=槡x2

必备5 二次根式的加减(16.3)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
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
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例如 槡75+槡48=
5槡3+4槡3=9槡3.
【要点提示】
(1)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整式加减运算中的交换律、结
合律及添括号、去括号法则仍然适用.
(2)只有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才能合并,否则不能合并,避免
出现“槡2+槡3=槡5”的错误.
(3)加减运算时,将二次根式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与根指数保
持不变.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五要点”
a.确定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
先算括号里面的.
b.类比整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c.灵活运用运算律、乘法公式以及乘法公式的变式.
d.将运算中能约分的约分,可以使运算简便.
e.将最后结果中的每一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或不含根号的代
数式(能合并的要合并).
(2)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几种常见类型
a.(槡a+槡b)(槡c+槡d)=槡ac+槡ad+槡bc+槡bd.
b.槡a(槡b+槡c+槡d)=槡ab+槡ac+槡ad.
c.(槡a+槡b)(槡a-槡b)=(槡a)
2-(槡b)
2=a-b.

          
d.(槡a±槡b)
2=a+b±2槡ab.
e.(槡a+槡b)÷(槡a-槡b)=
(槡a+槡b)(槡a+槡b)
(槡a-槡b)(槡a+槡b)
=a+b+2槡aba-b .
(3)二次根式化简求值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先变所求,然后代值.例如已知a 槡=3,b 槡=5,求

b+


的值,先将

b+

a进行化简后,再代值.
方法二:指数太大,必有“反常”.在计算指数太大的代数式时,
不要直接计算,先将代数式利用公式及性质进行化简,例如,计
算(槡 槡3-2)
2019(槡 槡3+2)
2020,变换(槡 槡3+2)
2020=(槡 槡3+2)
2019
(槡 槡3+2),再计算.
方法三:里应外合,出奇制胜.例如,化简(x+y) 1x+槡 y
,把外面
的x+y看作( x+槡 y)
2进行约分,更加简便.
3.二次根式近似值
(1)常用的二次根式的近似值有:槡2≈1.414,槡3≈1.732,槡5≈
2.236,槡6≈2.449,槡7≈2.646,槡10≈3.162.
(2)求一个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近似值
第一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将二次根
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第二步:再将最简二次根式写成几个常用根式相乘的形式,例
如,求槡21的近似值,可将槡21化成槡 槡3×7的形式;
第三步:再将已知或者常用的二次根式的近似值代入,求得
结果.

数学文化
二次根式的发展史
古巴比伦人制作了平方根表、立方根表.美国耶鲁大学收藏的一
块古巴比伦泥板(编号7289)载有槡2的近似值为1.414213.
古埃及人也有开平方计算,他们用“┌”表示平方根.
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也记载有“开方术”和一元二次
方程的求解程序.
3世纪的数学家刘徽,在他所著的《九章算术注》的“割圆术”中,
用勾股定理计算圆内接正多边形边长时,得到了用现代公式表示为
l2n= (

2ln)
2+(r-12ln)槡
2的结果,出现了比较复杂的二次根式.
奥地利数学家鲁道夫(1499-1545)于16世纪引进了二次根号符
号“槡 ”,使二次根式的表示简约明了.
从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开始,数学家们进行了代数符号
系统化工作,使二次根式更方便地成为数学计算的工具.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约1202-约1261)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中
提出的“正负开方术”,今称秦九韶程序,英国数学家霍纳(1786-
1837)在1819年才发表与“正负开方术”一样的霍纳法.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必备6 勾股定理(17.1)
1.勾股定理
图1
如果①    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a,b,斜边长为c,那么②       .
符号语言:如图1,在Rt△ABC中,∠C=90°,则
a2+b2=c2.
定理公式的变式:在Rt△ABC中,∠C=90°,a2=
c2-b2,b2=c2-a2,可得c= a2+b槡
2,b= c2-a槡
2,a= c2-b槡
2.
2.勾股定理的验证
图示 验证过程
因为大正方形的面积为c2,又因为大正方形的面积
为4×12ab+(a-b)
2=a2+b2,所以a2+b2=c2
小正方形面积为S1=c
2;大正方形的面积为 S=
(a+b)2,四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各为S2=

2ab,则
有S=S1+4S2,整理得a
2+b2=c2
梯形面积为 S=12(a+b)
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分别为S1=

2c
2,S2=

2ab,则有 S=S1+2S2,整
理得a2+b2=c2
3.勾股定理的应用
(1)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与周长
01
情况一:如果给出的数据确定是直角边或者斜边,直接运用公
式求解即可.
情况二:如果给出的数据没有确定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则需要
分情况讨论.求出线段的长后,确定所求值与已知边长是否满
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如果不满足,则需要舍弃.
(2)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问题
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基础,向外作正方形、半圆、等边三
角形(如图2,图3,图4),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结论,即S3=S2+S1,
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直径作圆(如图5),所得的面积也有S3=S2
+S1这样的关系.
推广:与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相连的图形换成正五边形、正六边
形…正n边形,结论同样成立.
图6
(3)作长为槡n(n为正整数)的线段
类型一:画长为槡n的线段
方法:如图6,当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
边长分别为1,1时,斜边长为槡2,即1
2+
12=(槡2)
2;当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槡2,1
时,斜边长为槡3,即(槡2)
2+12=(槡3)
2,依此规律可以画出长为
槡4,槡5,槡6,…的线段.
类型二:网格中画长为槡n的线段
方法:第一步:如图7,将n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
11
           
 图7
第二步:构造直角三角形,使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
角边长等于第一步中的两个正整数,斜边即边长
为槡n的线段.
类型三:在数轴上表示槡n
方法:如图8,构造两条直角边长都是1的直角三角形,使用勾
股定理得到斜边长为槡2,再用圆规截取的方法在数轴上画出表
示槡2的点,构造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槡2,1的直角三角形,用勾股
图8
定理得到斜边长为槡3,再用圆
规截取的方法在数轴上画出
表示槡3的点.依此规律可以在
数轴上画出表示槡4,槡5,槡6,…
的点.
(4)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证明问题
当已知条件中有线段的平方关系时,应选择用勾股定理证明.
(5)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a.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特别是有关的
直角三角形.
b.分析数量关系,数形结合,正确的将已知条件体现到图形中,
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找出已知条件的关系.
c.应用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求解.
必备7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距离最短问题常见类型(17.1)
1.点A在圆柱下底面边沿上,点B在圆柱上底面边沿上(如图9)
21
2.点A在圆柱外侧面距下底面高为 a的地方,点 B在圆柱上底面边
沿上(如图10)
3.点A在圆柱外侧面距下底面高为 a的地方,点 B在圆柱内壁里距
上底面边沿高为b的地方(如图11)
4.点A在正方体顶点上,点B在正方体的另一个顶点上(如图12)
5.点A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点B在长方体的另一个顶点上(如图
13)
因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要根据具体图形而定,因此要考
虑到不同爬行路线,要全部计算后再进行比较得到最短的路线.具
31
          
体参考下图,其中经过前表面和右侧面,如剪开形式1所示;经过前
表面和上底面,如剪开形式2所示;经过左侧面和上底面,如剪开形
式3所示.
图13
6.求缠绕丝带的最短长度
将图14中的左图沿 BC所在的直线剪开,剪开的侧面展开图
如右图所示,丝带缠绕的路径即为A′C,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
出最短长度.
一般地,最短长度为 (2aπ·n)2+b槡
2(a为圆柱的半径,b为
圆柱的高,n为缠绕的圈数).
    
图14
41
必备8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7.2)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③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④    .
(2)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条件 在Rt△ABC中,∠C=90° 在△ABC中,a2+b2=c2
结论 a2+b2=c2 ∠C=90°
区别
勾股定理是以“一个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为
条件,进而得到数量关
系“a2+b2=c2”,即由
“形”到“数”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以“一个
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a2+b2=
c2”为条件,进而得到“这个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由
“数”到“形”
联系 两者都与三角形的三边长有关系
2.勾股数
(1)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⑤    称为勾股数.
【要点提示】勾股数是一组数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条件1:a2+b2=c2;
条件2:三个数都为正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
(2)常见的勾股数有:3,4,5;5,12,13;8,15,17;7,24,25;10,24,26;
9,40,41.
(3)求勾股数的方法
a.每组勾股数的相同正整数倍数所组成的一组数也是勾股数,
例如32+42=52,即3,4,5为一组勾股数,则3n,4n,5n也是
一组勾股数(n为正整数).
b.如果m,n是两个正整数且 m>n,那么 m2+n2,m2-n2,2mn
51
           
为一组勾股数.
c.若h>1,且h是整数,那么h2+1,h2-1,2h为一组勾股数.
d.如果a为一个大于1的奇数,b,c是两个连续自然数,且有
a2=b+c,那么a,b,c为一组勾股数,如4,5为两个连续自然
数,且32=4+5,则3,4,5是一组勾股数.
3.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应用: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先求出三角形三边长的平方,再判断是否存在其中两边长的
平方和等于第三边长的平方.若存在,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
形;若不存在,则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必备9 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17.2)
1.互逆命题
一般地,如果两个命题的⑥      正好相反,那么这两
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
做它的⑦    .例如,原命题是“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
角互补”,则它的逆命题为“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2.互逆定理
一般地,如果一个定理的⑧    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
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例如,原定理为“如果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则它的逆定理为“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满足 a2+b2=c2,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提示】
(1)一般地,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例如,原命题“对顶角相等”成立,而它的逆命题“如果两个角
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却不成立.
(2)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定理都有逆定理.
61
数学文化
用出入相补原理巧证勾股定理
早在魏晋时期,刘徽在注释“勾股章”时曾用“以盈补虚,出入相补”的
方法作过证明,可惜插图失落;后经清朝李满复原,做成图1的形式.
图4
  赵爽和刘徽是同一时代的数学家.他在
《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他
的注释是这样的:“按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乘为
朱实二(图2);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自
相乘为中黄实(图 3),加差实,亦成弦实(图
4).”
利用出入相补原理,很多中外数学家根据
这一原理给出了定理的多种证法,如下面这几种证法:
梅文鼎图
  
李善兰图
  
H·Perigal
华蘅芳图
  
李潢图
  
H.E.Dudeney
71
参考答案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① 槡a(a≥0) ②正数或0 ③2 ④a≥0 ⑤a>0 ⑥

a+b≥0,a+
b≠0 ⑦a(a≥0) ⑧a(a≥0) ⑨a≥0 ⑩a可取一切实数 ?瑏瑡a≥0
?瑏瑢代数式 ?瑏瑣槡ab(a≥0,b≥0) ?瑏瑤

槡b
(a≥0,b>0) ?瑏瑥分母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①直角三角形  ②a2+b2=c2 ③a2+b2=c2 ④直角三角形 ⑤正
整数 ⑥题设、结论 ⑦逆命题 ⑧逆命题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