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与人作业设计(6份打包)含答案(新版)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与人作业设计(6份打包)含答案(新版)沪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09 21:06:26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相同的物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其中最小的拉力是(  )

A.?F1???????B.?F2????????C.?F3?????D.?F4
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吊起摩托车,滑轮组所起的作用是(  )
?
A.?仅改变力的方向????B.?仅能省力???C.?仅能省距离???D.?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用F=20N的水平拉力,使重为2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在1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1m,若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及其摩擦均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大小为20N??????B.?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0N
C.?拉力做的功为10J????????? D.?拉力F的功率为40W
4.如图,用滑轮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F1>F2>F3????B.?F1<F2<F3?????C.?F2>F1>F3??????D.?F2<F1<F3
5.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系是(  )
?
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
6.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吊篮与动滑轮总重为450N,定滑轮重力为40N,人的重力为600N,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拉力大小是(?? )

A.?218 N??????B.?220 N?????C.?210 N?????D.?236 N
7.旗杆上安装滑轮,它的滑轮性质和作用是(?? )
A.?定滑轮,用来省力???? B.?动滑轮,用来改变力的方向
C.?定滑轮,用来改变力的方向????D.?动滑轮,用来省力
8.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

A.?45N、50%????B.?45N、75%????C.?60N、50%??????D.?60N、75%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用甲、乙两种滑轮装置分别将物重相同的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和绳重,且滑轮重小于货物的重.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 , 机械效率分别是η1和η2 , 则(  )

A.?F1<F2?????B.?F1>F2????C.?η1<η2????D.?η1>η2
三、填空题(共4题;共8分)
10.图中物体G=20N,滑轮重10N,力F拉滑轮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摩擦,则拉力F为________N.

11.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照图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则图甲是________滑轮,图乙是________滑轮.图乙的滑轮实际是________杠杆。

12.升旗仪式上,旗手缓缓向下拉动绳子,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________?滑轮,使用它的优点是可以________?.
13.在图中,使用滑轮组拉起重物,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甲图中货物重1500牛,则F1=________?牛;乙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F2为500牛,则货物重G2=________?牛.

四、作图题
14.图中,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省力地将重物提起来,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
15.如图所示,画出使用图中所示滑轮组提起物体时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五、综合题
16.如图所示,利用滑轮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若绳子自由端拉力F=90N,物体A重150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

(1)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多大?
(2)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则物体A移动多远?

参考答案
1.B 2. D 3. D 4. D 5. A 6. C 7. C 8. B 9. B,D
10. 15 11. 定 动 省力 12. 定滑轮 改变力的方向
13. 500 1000
14.如图所示
?
15. 如图所示

16.(1)270N. (2)1m.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一、单选题
1.下列状态下的物体中,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
A.?水平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B.?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C.?静止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D.?弹弓上被拉开的橡皮筋
2.一架沿竖直方向上升的直升机,它具有(  )
A.?动能???????B.?重力势能???????C.?弹性势能????D.?动能和重力势能
3.下面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D.?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的内能转移到筒上,使筒壁温度升高
4.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越多,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
B.?动能、势能及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C.?用线悬挂着的静止的小球没有做功,所以小球没有能
D.?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速度大,但甲物体具有的动能不一定比乙物体多
5.为了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课本中设计了“重物撞小桌”的实验。如图所示让重物从高处落下,打击小桌,观察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转换法,用桌腿陷入的深度来表示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B.?在实验器材的选择时,可以不考虑被撞小桌软硬程度和重物的初速度
C.?该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如分别控制重物落下的高度、质量等
D.?实验过程中,让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落下,目的是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6.如图所示,足球以初速度v沿着凹凸不平的草地从a运动到d,足球 (  )

A.?在 b、d 两点动能相等????B.?在 a、d 两点动能相等
C.?从 b 到 c 的过程机械能减少????D.?从 c 到 d 的过程重力势能减少
7.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则??? (??? ) ??
A.?势能减少,动能减小?????B.?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C.?势能减少,动能不变?????D.?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8.频闪照片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手段.通常一只掉在水平地面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而且弹跳的高度会越来越低.如图所示,是小球弹跳过程的频闪照片,小球在1、2位置的高度一样.比较1、2、3位置正确的是(  )

A.?1位置的机械能小于3位置的机械能
B.?1位置的动能最大,3位置的势能最大,2位置的机械能最小
C.?由1到3的过程中,动能减少,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D.?1位置和2位置的势能相等,动能相等
9.对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可能等于零的是(  )
A.?内能??????B.?动能?????C.?势能?????D.?机械能
10.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 )

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二、多选题
11.一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甲和图乙“探究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图乙的装置能说明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
C.?图甲中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是为了保证小球撞击B时有相同的速度
D.?图甲中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是为了保证小球撞击B时有相同的动能
三、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为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在上升过程中 ________? (填“动能”或“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图线(不计空气阻力),由图象可知:石块在5m高处时的机械能为 ________? J。

13.6月11日,我国“神十”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升空过程中,飞船的机械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在穿越大气层时,“神十”载人飞船克服摩擦,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 ?________ 。
14.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如果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如果没有,说明原因. 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________;
②悬挂在室内的电灯________;
③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________;
④弹簧:________;
⑤在空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________;
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________.
⑦高速升空的火箭________.
15.滚摆从图中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________、动能为零的是________、机械能最大的是________.(填写位置序号)

四、解答题
16.皮球落地后又弹起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仔细观察该图,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
五、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让钢球从斜面上滚下,撞击到一个木块上.

(1)此实验是观察木块被钢球推动的________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滚下时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________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说明在钢球________相同的情况下,钢球的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滚到斜面下端时速度相同,钢球的________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说明在钢球________相同的情况下,钢球的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4)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动能与________有关.

六、综合题
18.图是同学在体育课练习投掷铅球,学了“重力势能”的小东想用身边的器材来对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探究程序如下:

(1)猜想: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能有: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提供的实心铅球有2kg、2kg、3kg各一个,细沙(足够多)、刻度尺、两个相同大纸盒.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就其中一个猜想,帮他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写出实验步骤:
A、将适量的沙子放进大纸盒里拨平;
B、取质量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相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C、取质量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不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3)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 B.步骤得到的结论是:重力势能跟________有关;
C.步骤得出的结论是:重力势能跟________有关.

参考答案
1. B 2. D 3. A 4. C 5. B 6. C 7. C 8. B 9. C 10. C
11. ABC 12. 动能 300 13. 增大 内能
14. ①动能 ②重力势能 ③弹性势能 ④因为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⑤动能和重力势能 ⑥即没有高度,也没有速度 ⑦动能和重力势能
15. 位置1 位置1、位置3 位置1
16. 看到小球被弹起的高度越来越小,原因是小球和空气之间存在摩擦力,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断减小,内能不断增加;
说明:机械能在不断减小.
17. (1)距离 (2)速度 质量 速度 (3)质量 速度 质量 (4)质量和速度
18. (1)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高度 (2)B:2kg、3kg ?? C:2kg、2kg (3)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高度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三节 做功了吗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30N大小不变的水平推力F推着重为1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9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

A.?物体一定运动了3m???B.?物体一定受到30N的摩擦力
C.?重力做的功为300J??????D.?重力做的功大小不能确定
2.小盼、小汉两同学沿同一竹竿进行爬竿比赛,小盼从地面匀速爬到竿顶用了16s,小汉从地面匀速爬到竿顶用了12s,已知小盼、小汉两人的体重之比为3:4,则小盼、小汉两人爬竿克服重力做功之比是(  )
A.?3:4??????B.?4:3?????C.?9:16??????D.?16:9
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没有做功的力是(  )
A.?叉车举起重物的举力? ? ?
B.?人推石头未动时的推力
C.?火箭腾空而起的推力
D.?马拉木头前进的拉力
4.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阳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行走的过程中,小阳对水桶做了功
B.?足球在球场上沿水平地面滚动,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C.?小冬提着书包从一楼上到六楼,小冬对书包做了功
D.?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的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5.机械使工作变轻松的途径之一是(?? )
A.?减小做功?????B.?增加做功?????C.?改变力的方向????D.?减小摩擦力
6.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水平面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推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7.将一本九年级物理书从地面捡到课桌做的功大概是(?? )
A.?0.2J?????B.?2J?????????C.?20J??????D.?200J
8.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9.用200N的力沿水平方向分别拉质量为200kg和150kg的甲、乙两辆车,两辆车匀速前进了1m,则(?? )
A.?拉甲车做功多????B.?拉乙车做功多?????C.?做功一样多?????D.?无法判定
10.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沿水平方向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次做的功一样多?????B.?在粗糙地面上做的功较多
C.?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的功的多少
二、填空题
11.? ________与物体在________的乘积,是一个有物理意义的量,在物理学中,我们称这一乘积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
12.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水平路上匀速前进了400m,马水平拉力做的功是2×105J,马的水平拉力是________N,车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13.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2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________?J.
14.吊车吊起G=80×106N重物上升40米,此时是________力对________做了功,跳伞运动员从10000米高处落下,是________力对________做了功.
三、解答题
15.说出几个用了力但没有做功的例子.
四、综合题
16.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为23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高处,所用拉力为125N.求:

(1)工人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的总功;
(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
1. A 2. A 3. B 4. C 5. C 6. C 7. B 8. C 9. C 10. A
11. 力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机械功 功 12. 500 500
13. 300 0 14. 吊车的拉 重物 重 运动员
15. 人静止地扛着重物;起重机把吊起的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答案不唯一)
16. (1)1380J (2)1500J (3)92%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功、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B.?做功快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
C.?做功多的机器功率一定大???D.?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长
2.上课铃响起时,小虎同学从教学楼的一楼跑到三楼,所用的时间为15s.他上楼的功率可能是(?? )
A.?100W????B.?200W?????C.?400W???????D.?600W
3.要测量小敏同学上楼梯时的功率,不需要测量他的(  )
A.?通过的路程????B.?通过的楼梯高度???C.?质量?????D.?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4.甲机器的功率比乙机器的功率大,则(?? )
A.?甲比乙做功多??????????? ?B.?乙比甲做功多
C.?在相同时间内,甲做功多???D.?做相同的功,乙比甲用的时间短
5.为了增强免疫力抵御H1N1甲型流感,星期天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登山.小明用了20min登上山顶,爸爸用了25min登上山顶,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1.5倍,则小明与爸爸登山时所做功的功率之比是(????)
A.?5∶6??????B.?6∶5?????C.?15∶8?????D.?2∶3
6.小明体重为60kg,在某超市乘长20m、高5m的电梯到楼上需40s,则电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为(?? )
A.?7.5W????B.?30W??????C.?75W????????D.?300W
7.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功率为P,牵引力为F,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P=Fv.当汽车爬坡时,驾驶员的操作总是加大油门同时将变速器换为低档.加大油门是使发动机发挥最大的功率,换为低档是为了减慢车速.那么,在爬坡时减慢车速的目的是(?? )
A.?保证安全???B.?省油????C.?增大发动机的牵引力????D.?以上说法均正确
8.小敏同学和他所骑的轻便自行车总重约600N,上学路上他骑车在30s内匀速通过了一段长150m的平直公路.若自行车所受路面的阻力约为人和车总重力的0.02倍,则通过该段公路时,小敏同学蹬车的功率约为(?? )
A.?120W????B.?60W????C.?1200W?????D.?600W
9.在同一水平面上两次用测力计水平拉同一物体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和F2 , 拉力功率分别为P1和P2 , 则它们大小正确的是(  )

A.?F1>F2   P1>P2???B.?F1=F2   P1>P2???C.?F1=F2   P1<P2???D.?F1<F2  P1<P2
10.同学们学过估测爬楼时的功率,如果要估测宝宝爬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你认为要测量下列哪些物理量(  )
①宝宝的质量②宝宝的身高③爬楼的长度④爬楼的高度⑤爬楼的时间.

A.?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④⑤
二、多选题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正在行驶的汽车,如果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汽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明用力推地上的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起重机吊着重物匀速水平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对重物不做功
三、填空题
12.功率的符号是________?,它是表示 ________? 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 ________? ;一辆摩托车发动机的功率为1.6千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
13.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引体向上”时,在时间t内完成n次,已知他每次上升的高度相同,且他的质量为m,脚离地面最低距离为h1 , 离地面最高距离为h2 , 则它做引体向上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g为已知量)

14.0.32kW=________W? 1.5MW=________kW=________W?? 3500W=________kW.P= 和P=Fv这两个公式的使用是有条件、有区别的:前者是指发生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而后者,若F和v为定值,则P为________,若F和v在变化,则P也在________,所以它反映的是即时功率.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做功与所需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物体的功率P甲与乙物体的功率P乙相比可知P甲________?P乙(填“>”“=”或“<”).

四、计算题
16.一个50N的力在作用某物体时,力方向上移动速度是40cm/s,则这个力的功率是多少?
五、解答题
17.什么是功率?物理学中用它来表示什么?其国际单位是什么?
六、综合题
18.九年级二班的男同学要举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要测出某同学爬楼的功率
(1)已测出了这个同学的质量m,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__? .
(2)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由测得的物理量,计算爬楼功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 2.B 3. A 4.C 5. A 6. C 7. C 8.B 9.B 10.D 11.A,B,D
12. P 物体做功快慢 瓦特 1秒内发动机做功为1600焦 13.
14. 320 1.5×103 1.5×106 3.5 定值 变化
15.>
16. 20W
17.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功率;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功率的国际单位是瓦特,用符号W表示.
18.(1)爬楼所用时间t、爬楼的高度h
(2)秒表、卷尺
(3)P=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五节 机械效率
一、单选题
1.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B.?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C.?甲、乙省力程度相同,机械效率不同???D.?甲、乙省力程度不同,机械效率相同
2.下面关于提高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轻机械自重是提高机械效率的唯一方法
B.?增大重物提高的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C.?改变绳子的绕法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D.?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所提升物体的重量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3.如图所示,用滑轮或滑轮组(所用滑轮相同)提起同一重物,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A.???????B.???????C.?????????D.?
4.甲、乙两种机械的效率分别是70%和5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甲机械省力???????? ?B.?使用甲机械做功快
C.?在相同的时间内,使用甲机械完成的功多???D.?乙机械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5.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滑轮组所做的功为有用功的是(?? )
A.?重物升高????B.?动滑轮升高???C.?克服摩擦力???D.?克服绳重力
6.用滑轮组提起重物,下列做法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不考虑绳重及摩擦)(  )
A.?减少重物的物重减少重物的物重???B.?不改变物重把滑轮组换成另一绕法
C.?增加重物的物重???? D.?增加提升重物的高度
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F=16N的平行于斜面的拉力将重为20N的物体匀速拉上长5m、高3m的斜面,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斜面可以省力、减少做功?? B.?拉物体的速度越快,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
C.?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
8.如图所示,福娃妮妮正在通过定滑轮将一重物拉上去,她所用的拉力为25N,所拉物体的质量为2kg,物体向上升高了8m,(g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妮妮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做功为400J
B.?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没有被忽略
C.?克服被拉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其大小为160J
D.?此次使用定滑轮的过程中,其机械效率为80%
二、多选题
9.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低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 )
A.?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B.?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C.?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4.8J????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3s

三、填空题
10.从深为5m的井中直接将一桶水提出井口,已知桶重20N,桶中水重80N.若此人的目的是为了提水,则机械效率为________,若此人的目的是为了捞桶,则机械效率为________??。????
11.某一动滑轮在使用时的机械效率为80%,则此时W额外:W有=________,额外功占总功的________,造成机械效率小于1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12.如右图所示,斜面长1m,高0.4m,用大小为5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则在这一过程中对铁块所做的总功为________J;有用功为________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13.如图是人抬起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于一个________?杠杆(省力/费力/等臂);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抬起车把的力F=500N,则此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四、解答题
14.在学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有同学提出这样的猜想: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使用的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你认为他的猜想对吗.说出你的理由.
五、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钩码
重/N 动滑轮
重/N 拉力/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m 有用功/J 总功
/J 机械效率
/%
① 4 0.5 2.3 0.2 0.4 0.8 0.92 87.0
② 4 0.9 2.5 0.2 0.4 0.8 1.0 80.0
③ 6 0.5 3.3 0.2 0.4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空白处的计算;
(2)通过比较 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 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__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六、综合题
16.如图,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N的物体匀速提高3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0N,求:

(1)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2)若用该动滑轮来提升重为180N的物体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此时,机械效率是多少?(不计绳重及摩擦)

参考答案
1.D 2. D 3. B 4. D 5. A 6. C 7. D 8. A 9. AC
10. 80% 20% 11. 1:4 20% 克服自身重力做功 克服零件间摩擦力做功
12. 5 4 80% 13. 省力 80%
14.他的猜想对.设使用的动滑轮个数为N,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n,物体升高的高度为h,因为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则W额=NG动h, ∵W总=W有用+W额=G物h+NG动h,
∴η= = = ,
由上式可知使用的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小.
15.(1)

(2)①与② 有关 (3)①与③ 错误
16. (1) 83.3% (2)100N 90%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此时在杠杆两边的钩码下各再挂一个质量相等的钩码,那么杠杆将(?? )
A.?仍然平衡????B.?右端下沉???C.?左端下沉???D.?无法判断
2.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杠杆的平衡被破坏而影响了人们需要的工作效果的是(  )
????
A.?骆驼运载物品 B.?驴拉货物
????
C.?月球车降落在月球表面 ?D.?举重
3.如图中OA为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点B处用细绳悬挂一重物,在A端施加动力F1 ,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F1的力臂为图中哪一个?(?? )
A.????B.?????C.??????D.?
4.如图所示是一根重为G的均匀木棒OA,能以支点0自由转动,现用力FC作用于木棒的A端,使木棒OA在水平位置上保持平衡。当力F由FC方向逐渐转到FB时,力的大小变化为 (????? )
?????
A.?一直在减小???B.?保持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5.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剪刀剪叠的很厚的纸片时,用刀口中部比用刀口头部剪容易把纸片剪断,这是因为这样做(?? )
A.?增加了动力????B.?增加了动力臂?????C.?减小了动力?????D.?减小了阻力臂
6.如图所示,O是转动轴(支点),水平拉力的力臂是(?? )
A.?OA?????B.?AC?????C.?AB?????D.?O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的力臂是指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B.?把杆秤的秤砣加重一些,从杆秤上得到的示数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
C.?在实际生活中,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存在的
D.?使用杠杆必定省力
8.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杠杆,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筷子?????B.?瓶起子
C.?羊角锤????D.?独轮车
9.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A.??钢丝钳???????????B.??? 起子?
C.??? 羊角锤??????D.???? 镊子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都是直的??????????? B.?杠杆可能是弯的
C.?力的作用线不可能通过杠杆的支点????D.?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二、多选题
11.如图所示的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O为支点,物体A是边长为0.1m的正立方体.当杠杆右侧挂一个重4N的物体B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00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为2N
B.?物体A受到的重力为5N
C.?物体B向右移动l小格,物体A受到的拉力减小1N
D.?物体B向右移动l小格,物体A受到的支持力减小1N
三、填空题
12.阻力臂为动力臂4倍的杠杆是________?杠杆( 填“省力”或“费力”).若该杠杆受到的阻力为20N,则当动力为________?N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13.如图是用高枝剪修剪树枝的情景,仔细观察高枝剪头部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发现高枝剪头部有?________和滑轮组两类简单机械.当园林工用30N的力向下拉绳时,因拉绳而使图中A处受到的作用力大约增加?________N。

14.如图为脚踩式垃圾桶的示意图,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是杠杆ABC和杠杆A′B′C′在起作用,其中B、A′分别为两个杠杆的支点,则杠杆ABC是________杠杆,杠杆A′B′C′是________杠杆.( 填“省力” “费力”或“等臂”)

15.一根硬棒________的作用下如果能够绕________转动,我们把这根硬棒称为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工具属于杠杆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作图题
16.如图所示,是使用铁锹时作用在铁锹上的力F1、F2 . 请作出图中力F1、F2的力臂L1、L2 .

五、实验探究题
1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________,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________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 , 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 , 则Fa________Fb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六、综合题
18.小刚和小明等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小刚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的左端上翘,此时,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若每个钩码重0.5N,且杠杆上每格相等,小明在杠杆左端图示位置处挂上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在图中A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1 , 此力大小至少为 ________?N.

(3)若推去力F1 , 改在杠杆右端B处施加一个方向向下的力F2(如图乙所示),仍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乙中画出力F2的力臂.



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4. C 5. D 6. A 7. B 8. A 9. D 10. B
11. B,D 12. 费力 80 13. 杠杆 90 14.省力 费力
15.在力 固定点 杠杆 剪刀 镊子 钳子
16. 如图所示

17. (1)2 F1×L1=F2×L2 (2)4 (3)小于
18. (1)左  (2)2
(3)先延长力的作用线,再从O点作它的垂线,即F2的力臂,如图所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