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0单元第二十五章《第一节 传染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0单元第二十五章《第一节 传染病》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9 14: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章 第一节 传染病(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10单元《健康的生活》第25章《疾病与免疫》第一节传染病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内容较多包括传染病的概念及类型,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病毒、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置疑、讨论分析,从而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目标。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常见传染病学生在第一节课时中已经学过,有一定的了解;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新的知识依然保持着很高的好奇心。在教学设计时尽量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懂得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己的生命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甲肝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讨论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小组讨论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热爱生命,预防传染病和关心他人是积极的生命观和健康观,在思想上重视传染病的危害,从而积极地预防;体会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控制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2.正确对待传染病病人尤其是艾滋病病人,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时分配】本节共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难点:引起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后,感悟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针对三个环节有效的预防。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教师课前准备: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游戏 用沾满粉笔灰的手和同学握手,再和第二个同学握手,这个同学又和第三个同学握手,以此类推。注意:观察自己的双手、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这不是粉笔灰,是病菌会怎样?演示一只手照片,说明平均有40多万个细菌,可能会怎样?
知识回顾:时间3分钟,比一比谁最快。
1.传染病是指由_______ _ 引起,能够在______之间、 之间,以及 _ _ 之间 的疾病。病原体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等_。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如_______和_________。
2.传染病的主要类型若按传播途径分为__ _ _、___ __、__ ____、_ _。
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一下:板书:第一节 传染病(第二课时 )
定标:
本节目标:1.说明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三、 学法指导 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
前提:仔细阅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技巧:解决问题的信息一定藏在资料中,火眼金睛抠出关键词
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四、自主活动一 资料分析
天花 16-18世纪,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欧洲约为50万人,亚洲约为80万人。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约为1.5亿人以上。
结核病 1882发现以来死亡的人数已达2亿。
1995年全世界被传染病夺去生命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肺炎和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造成440万人死亡;霍乱、伤寒和痢疾等腹泻病造成310万人死亡;肺结核造成310万人死亡;疟疾造成210万人死亡;乙型肝炎造成110多万人死亡;麻疹造成100多万儿童死亡;新生儿破伤风造成46万婴儿死亡;百日咳造成35.5万儿童死亡。……
看数据后你的感想是什么?时间3分钟,比一比谁最快。
(传染病吞噬许多生命,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演示:图25-2甲型肝炎传播的一种途径,思考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五、自主活动二 学习传播的三个环节
知识链接 资料1:甲肝病毒携带者用过的碗筷要同家人的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肝炎。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感染上肝炎、流感、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分析甲肝在人群中传播需要哪些环节?
资料2:流行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孩子更容易患流感。
分析流感在人群中传播需要哪些环节? 时间3分钟,比一比谁最快。
知识分析1甲肝病毒携带者用过的碗筷要同家人的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感染上肝炎、流感、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分析:肝炎在人群中传播需要哪些环节?
学生答:甲肝病毒携带者 带病毒的餐具 易患肝炎的人
知识分析2流行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孩子更容易患流感。
分析:流感传播需要的环节有哪几个?
学生答:流感患者 带病毒的空气 易患流感的人
知识比较 两种传染病传播的共同点是什么?如下图: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
观察如图非典型肺炎患者和携带者,患了禽流感的鸡: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生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观察如图: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观察婴儿、老年人的照片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自然人群。
知识小结
板书:二、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1、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
病原体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知识应用 观察系列图片说出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有哪些?
1控制传染源: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社区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上报疾控中心。
2 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个人卫生、杀菌、消毒、切断血液传播
3 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
板书:二、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
(3)保护易感人群:远离传染源;锻炼身体;预防接种等
及时反馈
1、小红得了非典,医生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请你分别指出这些措施属于传染病中的哪一种:
(1)给病人隔离、吃药、打针:答案 控制传染源
(2)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 :答案 切断传播途径
(3)给家属及附近居民进行预防打针:答案 保护易感人群
(4)不让病人回家,也不让外人探望病人:答案 控制传染源
知识延伸 关注艾滋病
1981年,美国的哥特里教授根据35例病例,开始了人类对艾滋病的认识和研究。1982年正式定名为艾滋病(AIDS),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毒(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知识背景 艾滋病
病毒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艾滋病感染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2)无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
3)症状期: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艾滋病遗传抵抗力:
科学家发现,在人体内的CCR5受体发生基因突变后,能产生遗传抵抗力,让艾滋病病毒无法破坏人体细胞。中国人艾滋病易感性的研究已采集取自全国各地、符合统计学原则的1300名中国人的基因样本,却只发现了3个人有此基因突变。这表明,在分子水平上我国人群属于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六、自主活动三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时间为5分钟)
讨论 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
目的:关注艾滋病的传播与预防。
指导:1.学生四人一组,阅读有关我国艾滋病状况的资料。
我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对2011年我国艾滋病疫情进行联合估算,结果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国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8万人,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当年因艾滋病死亡2.8万人。
截至2015年底,中国发现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共计57.7万人,经测算估计全国人群总感染率0.06%,即每1万人中有6人“染艾”,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
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累计死亡20.1万例。与此同时,约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和病人尚未被发现。
思考讨论:1、阅读下表(表25-3)的资料,说说看艾滋病主要有哪些传播途径?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传播途径
比例
性传播
63.9%
静脉注射吸毒传播
28.4%
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
6.6%
母婴传播
1.1%
总计
100%
2、根据资料,请你提出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建议。
3、如何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势头呢?
讨论1:根据所学知识再来分析一下艾滋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学生答:1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HIV病毒携带者。
2 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所占比例最高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
3易感人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讨论2:针对三个环节怎么预防艾滋病?判断以下行为属于哪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艾滋病人和感染者不应参与任何形式的血液和器官捐献。
2、不共用针头及注射器;不输未经检测过的血液制品;不共用牙刷和其他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向男性宣传不用别人用过的剃须刀。
3、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不发生婚外关系。
以下行为是否可以传染艾滋病,并分析为什么?
1 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2 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注射
3 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4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5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穿耳的器械
6 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7 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8 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9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
10 与艾滋病病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以上有可能传染艾滋病的是( )
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 )
讨论3:如何遏制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势头呢?
洁身自爱,远离毒品,控制和管理好血液及其制品的使用等。
假设在你的身边有人感染了艾滋病,你应该如何与他相处呢?
不应歧视他们,与他们和谐相处。应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图片资料 世界艾滋病日、姚明宣传大使等。
七、课堂总结 聪明的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详见板书
八、反馈练习
小试牛刀
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答案D
①近视 ②贫血 ③流行性乙型脑炎 ④麻疹 ⑤沙眼 ⑥心脏病
A.①②③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③④⑤
2.下列叙述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1)传染病只能在同种生物间传播。 答案B
(2)传染病的病原体只包括细菌和寄生虫。 答案 B
(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都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答案A
3.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 答案 B
A.甲肝病 B.已被感染甲肝病毒的患者 C.甲肝患者用过的餐具D.甲肝患者的排泄物
4.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采用预防接种可以( ) 答案D
A.控制传染源   B.杜绝传染病的流行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拓展 2003年春季,我国部分省市发生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流行。你认为该病流行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于SARS的预防,主要是要做到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经常保持房间、教室通风,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坐公共汽车要戴口罩,平时还要注意锻炼身体、均衡饮食,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等。在心理上,对SARS既不惧怕,也不要无所谓,
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既要在思想上重视预防SARS,做好长时间与它作斗争的心理准备,又要相信SARS是可防可治的,而且终将被人类战胜。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传染病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概念、病因、特点
2、类型
二.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1、三个基本环节
病原体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
(3)保护易感人群:远离传染源;锻炼身体;预防接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