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9 21: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短文两篇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下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地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随笔往往旁征博引,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了解随笔
新知导入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新知导入

狡黠( ) 咀嚼( ) 诘难( ) 
滞碍( )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吹毛求疵( )
xiá
jǔ jué
Jié nàn
zhì

chóu
zǎo
jué
liú
jiè

字词正音

(1)使心情愉快。( )
(2)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
(3)诘问,为难。( )
(4)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 )
(5)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 )
(6)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
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根据意思填词
谈读书
费兰西斯·培根
培根,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作家, 著有《随笔》《新工具》等。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他的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启人深思。
作者简介
阅读《谈读书》,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探讨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探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探讨读书的价值。
整体感知
培根围绕“读书”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第一层:谈读书的目的。
1、第1、2句:
(1)修辞方法: 。
(2)从 (论证角度)论证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排比
正面
怡情、傅彩和长才
课文精读
2、第3句:对比两种人(“练达之士”与“好学深思者”)的能力,论证方法: 。
3、第4句:从 (论证角度)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4、第5句: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论证方法: ,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读书比作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第6句:写三种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 ,论证方法: 。
对比论证
反面
比喻论证
鄙、羡、用
对比论证
课文精读
第二层:谈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1、第7句:指出读书的方法要推敲细思,反对三种读书方法:

2、第8、9、10句: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论证方法: 。
诘难作者、尽信书、寻章摘句
选读、浏览、通读、精读、读摘要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课文精读
第三层:谈读书的作用(益处)。
第11、12句:论述读书、讨论、作文的不同作用,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结合起来;修辞方法: 。
第13句:
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 。
③该句的论证角度: 。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归纳论证
正面论证
课文精读
排比
2、第13、14、15、16句:
①作者要表明的观点:
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②阐述这一观点的方法: 。
③这几句的论证角度: 。
比喻论证
反面论证
课文精读
④这几句所用修辞方法有: 。
⑤17句“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举例说明头脑的“缺陷”有哪些?“特药”是什么药?
答:“缺陷”指:智力不集中、不能辨异、不善求同等。“特药”指: 。
比喻、排比
读书
不求甚解
马南邨
“不求甚解”的意思
1.“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2.“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新知导入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1-4)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5-6)
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来佐证;(7-8)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9)
纵观论证思路,即树靶子——作批驳——得结论。
论述思路
课文学习
1.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2.例证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论证方法
课文学习
1.都是谈论与读书相关的问题;
2.都运用了举例论证;
3.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说理为主;
4.两篇短文都表明了作者诚恳的期望:好好读书,读好书。
相同点
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文的异同
1.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不求甚解》是驳论;
2.《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
3.《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不求甚解》则没有;
4.《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谈读书》中没有;
5. 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妙语连珠;《不求甚解》的语言明白如话,严谨质朴。
不同点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一、名言警句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拓展迁移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拓展迁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