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地球的形状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视频+素材(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地球的形状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视频+素材(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9 12:34:46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地球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六课地球的形状
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个球体的呢?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提供现象1 ------海边看船
“地是方的”没办法解释的现象2
现象:在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如果地是方的,那不可能出现上面这样的现象啊!
模拟实验
船模在球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在平面上帆顶和船身一起出现。
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是球形的?
四个阶段: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不规则球体
中国古代对地球的认识:天圆地方说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最早球体说的提出: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说”猜测。
他们常常结伴登上高山观察日出日没,在曙光和暮色之中发现出港的远方航船的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而且古希腊人崇尚美学,许多学者认为既然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那它的形状一定是宇宙中最完美的立体图形----圆球体。
麦哲伦:公元1522年麦哲伦及其伙伴完成绕地球一之后,人们才确立了地球为球体的概念。
虽然有的现象能表明地球是球形的,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直到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这样,人们才开始接收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活动手册
把你模拟实验的观察结果画下来,并推测一下地球可能的形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地球的形状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填空题
1.20世纪,人类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2. 地球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 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 千米。
二、选择题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
A.4万米
B.8万千米
C.4万千米
D.8万米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0千米
D.6378千米
3.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4.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5.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6.(2011·山东泰安)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图中所示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由西向东自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海平面上升
7.月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人们看到的月食图片,不可能是( )

8. 有一天咸蛋超人“遁地”前去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的家。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
A.2万千米
B.4万千米
C.6 371千米
D.12 742千米
9.(2011·山东泰安)读下图,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是6 357千米
B.极半径是6 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赤道直径约4万千米
10.(2010·福建漳州)假如要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应不少
于( )
A.5.1亿km2
B.5.1亿km
C.5.1亿km3
D.5.11km2

三、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材料二 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示意图。

(1)材料一中,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
(2)人类历史上最早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________________。该船队从西班牙出发,首先进入______________洋,绕过A洲南端进入_________
_______洋,1521年到达______________群岛,艰难地横渡______________洋,再经过B洲南端的______________,最终回到了西班牙,此次航行方向一直是向______________ (西、东),途中经过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的次数是_________次。
(3)该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能说明以下哪一地理事实(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气候
C.大陆漂移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4)针对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成功的壮举,谈谈你的感悟。
诱思探究
地理之家QQ群
为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七年级一班建立了地理之家QQ群,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帮忙补齐他们在网上聊天的一段记录:
高山流水:为什么古时候的人们会有“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错误认识呢?
碧海蓝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海角:其实,每当我仰望苍穹的时候,我都会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感觉,看来看到的不一定全是正确的。
霞客归来:你们知道哪一事件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吗?
天涯海角:(2) ____________。听说他的船队回到西班牙后收到的礼物之一就是地球的模型(3) ____________,上面还写着一句话,你们知道上面写着什么吗?
碧海蓝天:(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山流水:地球和地球模型形状一模一样吗?
霞客归来:有差别。(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碧海蓝天:为什么人们把地球仪制成正球体呢?
霞客归来:(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一开始由于受活动区域所限,以为“天圆地方”,后来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再后来经过科学测量发现地球并非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解析】选B。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由此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解析】选C。月食的发生是因为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月面上的阴影就是地球的影子。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影子应该是圆形或圆弧形。
4. 【解析】选D。咸蛋超人穿行了一个地球直径,因为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 371千米,所以直径约为6 371千米×2=12 742千米。
5.【解析】选C。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6.【解析】选C。通过试验可以看出,绕某一旋转轴自转的结果是两极变扁,赤道略鼓,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7.【解析】选A。此题考查地球大小中的地球表面积,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8.【解析】选D。从谜语描述中可知该谜底为球形,排除B、C两项,从“用手一推它就转”可排除A项。
9.【解析】选A。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且地轴是倾斜的。
10.【解析】选C。在地球仪上,人们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用蓝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表示陆地。
11.【解析】选A。地轴与赤道成90°夹角。
12.【解析】第(1)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古印度人和古埃及人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活动范围狭小,科技不发达,只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世界。第(2)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是1519~1922年,麦哲伦所带领的船队的航行信息可从图中获取。第(3)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终又回到大西洋,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4)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不“人云亦云”。
答案:(1)不正确。 凭主观想象判断地球形状。
(2)麦哲伦 大西 太平 菲律宾 印度 好望角 西 4 (3)A (4)略(符合题意即可)
诱思探究
【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片面到全面,由错误到正确的过程。古时候,科技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片面;1519年~1522年,坚信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麦哲伦率船队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回到西班牙的船队勇士们收到的礼物之一就是把地球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模型——地球仪。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而缩小到地球仪大小时,这个差距凭肉眼难以察觉,因此人们把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
答案:(1)古时候,科技落后,生活范围狭小,人们往往凭直觉认识世界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地球仪 (4)你首先拥抱了我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6)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但按比例缩小到地球仪大小时,这个差距难以用肉眼察觉,所以地球仪制成了正球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生对于自己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1)能够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并提出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于自己赖以生存家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 1、教学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2、教学难点:知道合理质疑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地球仪、火柴棍、纸船。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共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今天的科学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地球的形状》。
二、简单交流,了解进程
(一)了解学生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请大家说说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知识)
(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如今人类通过科技能从各种途径认识地球的形状,但古代人们是如何认为地球的形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中相关资料并汇报。
2、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展示。
3、填空练习,教师小结。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结论: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三、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1、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2、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4、结论:地球是球形。
四、观察图片,科学了解
1、伟大的实践,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出示地球形状的图片。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4、展示地球仪。
地球仪(globe):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
5、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模拟走一走。
五、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通过互问互答方式巩固本科知识。
2、思考:(1)地球是个球形,古代人为什么没有认识到呢?
????????(2)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你有何收获?
【作业设计】:
小实验:自主选择伙伴,合作探究完成地球形状的实验。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认识历程???科学验证??思考结论
【教学评价设计】:
按时间历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船进出满港时人们看到的现象不一样,佐证了地形的形状,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想了解麦哲伦真正实践的愿望,在课上通过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沿着麦哲伦的航行走一走,极大地引发了的兴趣,边找边讲,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与理解。
【设计特色简述】: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模拟船的航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分析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师生互动,再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来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学生记录单设计】:
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记录卡
小组名称 ? 组长 ? 记录员 ?
小组成员 序号
姓名 ?
实验记录 1、准备材料有: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2、实验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3、观察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
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4、结论:地球是球形。
中心发言人 ? 小组讨论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