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认读与身体有关的生字、词语。
2.了解词语中的轻声规则。
3.学会书写“主、书、门、我”。
4.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5.积累更多生字、词语,熟练朗读绕口令。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读并书写生字、词语。
突破方法 学生多读生字、词语,多练习书写。
难点 熟练朗读古诗和绕口令,理解其内容。
突破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及时纠正其错音,讲解内容。
教法与学法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练习法、小组交流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第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与身体有关的生字、词语。
2.了解词语中的轻声规则。
3.学会书写“主、书、门、我”。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识字加油站”
1.学生认读生字“眉、鼻、嘴、脖、臂、肚、腿、脚”以及其他表示身体的词语。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的带拼音的卡片,逐一示范朗读。
(2)学生齐读生字、词语,并开“小火车”进行认读。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3)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效果。
2. 教师请学生讨论并说一说还知道哪些和身体有关的字词。
生:眼睛、腰、臀、肢、肌、肤……
师:大家说得很好,那大家发现这些字词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生:我发现目字旁的字与眼睛有关,月字旁的字和身体有关。
3.教师教学生学习月字旁:“月”在古代是“肉”的意思,所以很多关于人的器官的字都以“月”为偏旁,比如腰、肺、肝等。
4.学生在练习本上抄写一遍词语。
二、学习“字词句运用”
1.学生齐读课本上的9个词语。
2.教师请几个学生读。其他学生仔细听,帮助纠错。
3.教师让学生讨论从这些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4.教师讲解词语中的轻声规则。
三、学习“书写提示”
1.教师示范书写“主、书、门、我”4个字,指导学生笔顺规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2.学生自由练习书写。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比比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指名认读词语。
2.学生练习书写字词,互相比一比谁写得更好。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四
主 书 门 我
课 时 作 业
一、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嘴巴 肚子 大腿 胆子 粽子 爸爸 妈妈
二、我能查字典,找找与身体有关的字,并抄写下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熟练地朗读古诗和绕口令,理解其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古诗《寻隐者不遇》,学生齐读诗句。
2.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教师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
诗意:我寻找隐者,在松树下遇到了一个孩子,那是隐者的徒弟。我问他师傅的去向,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师傅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他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4.学生体会感情。
这首诗写的是一次寻访,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被寻访的是隐者,“隐者”即隐居山林的人;一个是寻访的结果是不遇,即没有遇到。
5.教师分析古诗。
师:这首诗采用问答体,是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进行回答的形式写的。
6.学生齐读古诗,练习背诵。
二、学习“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妞妞赶牛》的音频,学生欣赏。
2.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3.教师介绍绕口令。
师:人们把一些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编成几个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又准确念出,这就是绕口令。《妞妞赶牛》这则绕口令非常有趣,多练习的话可以使小朋友的反应更加灵活,口齿更加清楚伶俐。
4.学生自由练习,要求读准字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生学习了贾岛的诗《寻隐者不遇》,又掌握了绕口令的朗读方法。
板 书 设 计
语文园地四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课 时 作 业
一、我能课后查查资料,看看贾岛还写过哪些诗,找到后读一读。
二、我能把绕口令《妞妞赶牛》读给家人听。
资料链接
贾岛“推敲”的故事
贾岛是唐代诗人,早年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有一天,他访问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归,他便在门墙上题诗一首(即《题李凝幽居》),描绘李凝隐居地的幽静景色,叙述自己来访不遇,以后再来一同隐居。
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这样:“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
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着手势不断苦吟。这时,正在长安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贾岛由于太专心了,一头撞进了韩愈的仪仗队。仪仗队的士兵见贾岛这么放肆,便把他揪下驴来,推到韩愈跟前。韩愈问贾岛,为什么无缘无故冲撞他的车骑?贾岛这时才回过神来,连忙说明是由于在驴背上作诗,神情恍惚的缘故,并非有意冲撞。韩愈是有名的文学家,对贾岛的问题也产生了兴趣,不但没责备他,反而想了很久,然后说用“敲”字好!于是,这两句才最终定了下来,成为:“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字改为“敲”字,是用来反衬李凝隐居地在万籁俱寂中更见幽静,也就是响中寓静,这比在万籁俱寂中无声无息地推门要好。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称为“推敲”。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识字,正确书写生字,正确朗读并理解古诗,学会朗读绕口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授“识字加油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自己领会与身体相关的字的规律,我通过大量例子的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规律。学习“日积月累”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古诗,理解诗意。教师要详细地讲解了古诗《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和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