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时代特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政 治:皇权强化
经 济:发展空前
民族关系:巩固发展
对外关系:交往与冲突并存到闭关锁国
科技文化:科技总结、文艺繁盛明清时期总体发展趋势: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时期分项特点:思维导图 今日台湾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领土对西藏的管理:西藏布达拉宫驻藏大臣的设立(雍正)金瓶掣签(乾隆) (1)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2)元朝时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清朝时,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驻藏大臣,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地区同中央的关系巩固西北边疆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准噶尔叛乱噶尔丹(蒙古族) 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在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维吾尔族)叛乱之后,乾隆皇帝在新疆地区设置了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民族关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2.1684年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设台湾省。清对西藏的管理
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2.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3.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4.乾隆时,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巩固西北边疆1.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清朝
疆域西--葱;西北--巴;北--西伯;西南--喜马
东北--外、库;东--太;东南--台及钓、赤;南--南海诸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
南海诸岛清朝随堂训练1.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作用不包括( )
A.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B.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C.巩固了祖国海防
D.促进了台湾的开发A 2.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D 明清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1.反抗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2.平定叛乱: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大、
小和卓叛乱
3.设置机构:康熙设置台湾府、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设置伊犁将军
4.册封少数民族首领: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
5.颁布法律: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农业(1)耕地面积扩大
(2)水利兴修治理黄淮
(3)粮食种植推广玉米、甘薯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发展手工业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 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商业①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乾隆时期苏州‘十万烟火’‘富甲天下’。
②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人口
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人口增长有利有弊,人口增长—利于生产;
人地矛盾,破坏环境,社会压力,影响持续发展。明朝经济的发展农 业: 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制瓷中心。
商 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
的商帮,如晋商、徽商。明清经济的发展1.如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D2.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朱元璋
强化皇权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王。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军事: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权力统归兵部,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康熙、雍正、乾隆制造大批冤狱;规模大,次数多;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
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
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
收缴并进行销毁、篡改。选官: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禁锢思想,阻碍创新,
使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明清政治-强化皇权总结我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发展历程:萌芽--建立--巩固--完善--加强--发展--强化皇权--进一步强化
战国--秦 ----西汉--隋唐--北宋--元朝---明朝 ---清朝导入新课清朝军机处: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事件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朝代历史上控制思想的重要事件 “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 烂。” ——马克思 清朝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来商品(根本原因)。(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3)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只开放广州 “广州十三行”,
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评价)。随堂训练1.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D2.清朝初年,掌握实权的是 ( )
A.内阁 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宦官 3.清朝文字狱以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最残酷( )
①顺治 ②康熙 ③雍正 ④乾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B比较汉、唐、宋、元、明与清朝对外政策和启示西汉:丝绸之路
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外贸所得占重要地位
元代:陆上交通网,海上丝绸之路鼎盛
明朝:郑和下西洋对外开放政策清朝:“禁海令”---广州一口通商闭关锁国政策启示: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我们要开放包容,坚持改革开放。贾宝玉林黛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红楼梦》的主题意义该怎样认识?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京剧小百科明清科技文化科技名著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筑北京城:明成祖时修建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小说戏剧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汤显祖的《牡丹亭》《红楼梦》昆曲前80回作者曹雪芹,后40回高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影响)。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京剧1790年乾隆时期,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明朝清朝1.下图《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剧种.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汤显祖是该剧种最著名的剧作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④后来该剧种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