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课件(共10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 课件(共10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0 18:4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1张PPT)
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的政策及影响。
2020/2/20
●商业的概念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
2020/2/20
商业活动
2020/2/20
商业活动
媒介
场所
制约因素
主体
2020/2/20
商业活动
货币
媒介
场所
制约因素
主体
2020/2/20
商业活动
货币
城市、商路(对外贸易)
媒介
场所
制约因素
主体
2020/2/20
商业活动
货币
政策
城市、商路(对外贸易)
媒介
场所
制约因素
主体
2020/2/20
商业活动
货币
政策
城市、商路(对外贸易)
商人
媒介
场所
制约因素
主体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 ,都会兴起

B、商贸繁荣,世界级大都会,海外贸易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官商)

E、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F、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 ,都会兴起

B、商贸繁荣,世界级大都会,海外贸易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官商)

E、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F、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 ,都会兴起

B、商贸繁荣,世界级大都会,海外贸易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官商)

E、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F、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 ,都会兴起

B、商贸繁荣,世界级大都会,海外贸易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官商)

E、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F、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 ,都会兴起

B、商贸繁荣,世界级大都会,海外贸易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官商)

E、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F、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 ,都会兴起

B、商贸繁荣,世界级大都会,海外贸易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官商)

E、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F、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 ,都会兴起

B、商贸繁荣,世界级大都会,海外贸易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官商)

E、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F、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概貌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

明清
A、私商为主 ,都会兴起

B、商贸繁荣,世界级大都会,海外贸易繁荣

C、广泛流通纸币 ;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D、 “工商食官”,政府统一管理(官商)

E、纸币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F、商业市镇的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大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G、职业商人、货币产生
2020/2/20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逸周书》
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 务本饬末则富。
——《管子》
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逸周书》
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 务本饬末则富。
——《管子》
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先秦:“重农兴商”政策。
原因:商业在社会经济和财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0/2/20
统治者眼中的商业:重农抑商
材料一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材料二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天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毒也”。
材料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从此之后,“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代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结合材料,分析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020/2/20
统治者眼中的商业:重农抑商
材料一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材料二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天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毒也”。
材料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从此之后,“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代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封建经济以农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结合材料,分析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020/2/20
统治者眼中的商业:重农抑商
材料一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材料二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天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毒也”。
材料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从此之后,“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代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封建经济以农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结合材料,分析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020/2/20
统治者眼中的商业:重农抑商
材料一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材料二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天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毒也”。
材料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从此之后,“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代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封建经济以农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儒家“重义轻利”观点的影响
结合材料,分析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020/2/20
1.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
2.上农除末。 ——秦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 、“告缗”。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2020/2/20
1.农业为“本业” ,商业为“末业”。 ——战国
2.上农除末。 ——秦
3.“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 、“告缗”。 ——汉
4.“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
5.初期海禁很严,前期仅四口通商后只有广州一处。——清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1.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
2.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
3.对商业征收重税
2020/2/20
学者眼中的古代商业
1、汴京的人口中,绝大部分都不从事物质生产,但消费数量巨大,而且质量高,为了维持这种消费,必须不断地从全国各地甚至于海外输入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消费品和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汴京城内商品经济异常发达,市场交易特别频繁的面。 ——姜庆湘、萧国亮
2、“(由于他们的报道)我们对于(北京)宫里的大场面比市井细民的生活了解的更多。这里,不常见的东西掩盖了日常事务。”“中国潜在的贫困无处不在,皇帝、官吏高高凌驾在这贫困之上,一味享乐靡费,他们的奢侈好像属于另一个世界。”
——布罗代尔
3、在古代中国,无论是主张“重农抑商”的,还是重视工商业发展的,其目的基本上是一致的……保护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保护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周巩固
在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重农抑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商品经济和城市繁荣的景象,两者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2020/2/20
参考观点
不矛盾。古代中国的所有的经济政策、一切的经济措施,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目标——维护专制君主及其附庸官僚对广大人民的统治,一方面统治者离不开商业所带来的丰厚的税收,另一方面由于古代生产力的低下,统治者不可能放弃“以农立国”的原则,而且市场上流转的商品,尽管日用消费品的比例在增加,但商业经营仍以给统治阶级的奢侈性消费服务为主,建立这样基础上的商业繁荣是虚假的繁荣
2020/2/20
秦后:“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商人流动性大;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与儒家思想相背离;危及政权的统治等。
(2)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3)表现:
(4)影响:
2020/2/20
秦后:“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商人流动性大;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与儒家思想相背离;危及政权的统治等。
(2)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3)表现:
(4)影响:
(积极)1、封建初期促进农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2020/2/20
秦后:“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商人流动性大;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与儒家思想相背离;危及政权的统治等。
(2)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3)表现:
(4)影响:
(积极)1、封建初期促进农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
(消极)2、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
2020/2/20
“有没有私人资本发育的社会环境,有没有法制对私人资本的维护,是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分水岭;两山相隔的一个时代,而不是一山的上坡和下坡……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与西方)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020/2/20
历史特点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时代特征、不同特征等。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
答题思路: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时间(早晚)、目的过程(顺利、曲折)、内容、程度(彻底、局限)、范围(古今 中外)性质、影响(积极、消极、当世、后世)
2020/2/20
商业活动
货币
政策
城市、商路(对外贸易)
商人
媒介
场所
制约因素
主体
2020/2/20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商周(最早)
贝币
铭文有“王赐臣邑贝十朋”等
2020/2/20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商周(最早)
贝币
铭文有“王赐臣邑贝十朋”等
结论:商朝出现了最早的货币
2020/2/20
春秋战国
布币
蚁鼻钱
刀币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2020/2/20
秦朝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秦半两钱
“以秦币同天下之币”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2020/2/20
秦朝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秦半两钱
“以秦币同天下之币”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结论:秦汉时期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020/2/20
秦朝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秦半两钱
“以秦币同天下之币”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圆形方孔钱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
结论:秦汉时期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020/2/20
唐代:开元通宝
——成为后代铜钱币的统称
开元通宝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其本身不是货币,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2020/2/20
北宋:纸币出现
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会子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南宋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
但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小
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
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
即难以携持。”
为什么会产生交子?它的产生说明了什么?
2020/2/20
明清时期
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获取了大约6万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
——(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山西第一家票号(专门经营汇总业务的金融机构)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商人),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晋商)。(商帮)
货币——商业发展的媒介
2020/2/20
朝代 货币发展情况
商周时期 贝币
春秋战国 (黄金、白银)刀币、布币等
秦朝 秦半两(圆形方孔铜钱)
汉代 五铢钱(铸币权收归中央)
北宋 纸币——交子
元 宝钞流行
明清 广泛使用白银
2020/2/20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1、起源早

2、货币种类不断丰富

3、商业空前繁荣,使得货币的流通量增大,由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化
2020/2/20
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圆形方孔钱的痕迹
2020/2/20
商业活动
货币
政策
城市、商路(对外贸易)
商人
媒介
场所
制约因素
主体
2020/2/20
城市——商业活动的场所(微观探讨)
城、市的由来
夏鲧(禹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太平御览》
市者,买卖之所也。
——《说文解字》
2020/2/20
城市——商业活动的场所(微观探讨)
城、市的由来
夏鲧(禹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太平御览》
市者,买卖之所也。
——《说文解字》
“城”——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区 ;政治、军事中心
2020/2/20
城市——商业活动的场所(微观探讨)
城、市的由来
夏鲧(禹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太平御览》
市者,买卖之所也。
——《说文解字》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经济功能
“城”——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区 ;政治、军事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都会
秦都咸阳
楚都郢
齐都临淄
赵都邯郸
燕都蓟
魏都大梁
韩都郑
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策》
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策》
结论:春秋战国出现了商业都会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城市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城市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由于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造成了购买的不方便。
2020/2/20
东汉
市井画像砖
2020/2/20
东汉
市井画像砖
2020/2/20
东汉
市井画像砖




2020/2/20
东汉
市井画像砖




结论:汉代商业活动受官府管理、市与居住区分离,有固定的的场所
2020/2/20
唐朝长安城:坊(居住区)市(商业区)制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会要》
归纳:唐代“市”的特点
2020/2/20
唐朝长安城:坊(居住区)市(商业区)制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会要》
归纳:唐代“市”的特点
1、实行严格的坊市制(空间限制),县以下不设市
2、市的交易有时间限制
3、官府严格管理
2020/2/20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020/2/20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020/2/20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打破空间限制
2020/2/20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打破空间限制
打破时间限制
2020/2/20
《清明上河图》
2020/2/20
新酒
《清明上河图》
2020/2/20
新酒
脚店
《清明上河图》
2020/2/20
新酒
送外卖
脚店
《清明上河图》
2020/2/20
新酒
送外卖
脚店
《清明上河图》
结论:商业活动多样化,繁荣中不断发展,打破时空限制
小结:唐、宋“市”发展的特点:
严格的时间限制
时间限制被突破,出现晓市、夜市
县城以上允许设市,商业必须在市内进行
空间限制被突破,出现街市、草市
设官员对商业进行严格管理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控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经济职能大大增强

唐代之前的城市 宋代以后的城市



局 时间
空间
管理
城市职能
2020/2/20
城市 工商业类别
苏州、杭州 丝织业发达
成都 茶叶市场
松江 棉纺织业中心
景德镇 制瓷中心
武昌 木材市场
扬州 食盐集散地
广州、宁波、泉州、福州 对外贸易港口
2020/2/20
结论:明清专门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城市 工商业类别
苏州、杭州 丝织业发达
成都 茶叶市场
松江 棉纺织业中心
景德镇 制瓷中心
武昌 木材市场
扬州 食盐集散地
广州、宁波、泉州、福州 对外贸易港口
2020/2/20
综上所述,我们所得到的结论:
随着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的载体:城市功能和布局不断地变化完善,经济职能越来越突出城市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色。
2020/2/20
西汉的丝绸之路(陆路)
2020/2/20
隋唐大运河
唐宋陶瓷之路
2020/2/20
隋唐大运河
唐宋陶瓷之路
商业特点:商路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2/20
商业活动
货币
政策
城市、商路(对外贸易)
商人
媒介
场所
制约因素
主体
2020/2/20
原始社会:以物换物
2020/2/20
原始社会:以物换物
结论:原始社会,各取所物,物物交换
2020/2/20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了商朝,它的商业贸易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的“人”
《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2020/2/20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了商朝,它的商业贸易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的“人”
《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结论:周朝出现了职业商人
2020/2/20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了商朝,它的商业贸易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的“人”
《周礼》:“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结论:周朝出现了职业商人
工商食官:工指手工业者,商指商人,食官指官府监督和控制手工业者和商人劳动。同时,给予它们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衣食等生活资料,限制他们的自由,促使他们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2020/2/20
“陶朱公”范蠡
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三致千金;三散家财。
儒商始祖
子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结驷连骑,抗礼诸侯。
2020/2/20
“陶朱公”范蠡
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三致千金;三散家财。
儒商始祖
子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结驷连骑,抗礼诸侯。
结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商人
2020/2/20
影响商人群体的发展政策:重农抑商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商鞅变法
2020/2/20
影响商人群体的发展政策:重农抑商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结论:商人在古代社会地位低下
商鞅变法
2020/2/20
唐置市舶司于广州,以收商舶之利。
——资治通鉴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在各海港所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以及管理外籍商人的官府,其始于唐,盛于宋。
2020/2/20
唐置市舶司于广州,以收商舶之利。
——资治通鉴
市舶司:是中国古代在各海港所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以及管理外籍商人的官府,其始于唐,盛于宋。
结论:唐宋时期出现了外籍商人
2020/2/20
山右(山西)大约商贾居首。 ——《雍正 朱批》
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的商人队伍壮大,竞争激烈,于是便形成了以乡土亲缘为纽带的商业集团——商帮。
山西晋商大院
2020/2/20
山右(山西)大约商贾居首。 ——《雍正 朱批》
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的商人队伍壮大,竞争激烈,于是便形成了以乡土亲缘为纽带的商业集团——商帮。
结论:明清时期出现了实力雄厚的商帮
山西晋商大院
2020/2/20
从商人的角度分析商业发展的特点
1、职业商人起源早
2、商人发展曲折
3、商人群体活越
4、兼顾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起源早,历史悠久,发展水平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商业都会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更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货币种类丰富,北宋以前以铁钱为主,北宋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白银为主;
4、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
5、交通和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6、商品的种类日益丰富,明清以后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7、受重农抑商的影响,发展曲折
8、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促成文明转型
1、汉朝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许“名田(占有土地)”,“犯者以律论”;不许被“推择为吏(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这些规定
A.表明商人富而贱的窘境 B.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这一变化有助于
A.江南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 D.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
1、汉朝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许“名田(占有土地)”,“犯者以律论”;不许被“推择为吏(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这些规定
A.表明商人富而贱的窘境 B.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这一变化有助于
A.江南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 D.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
A
1、汉朝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许“名田(占有土地)”,“犯者以律论”;不许被“推择为吏(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这些规定
A.表明商人富而贱的窘境 B.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日本学者加藤繁说:“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到了北宋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这一变化有助于
A.江南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的分离 D.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
A
D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③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D.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③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D.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A
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③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宋代“交子”推广后,时人感叹:夫合数千缗之楮(指纸币),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这说明“交子”的推广
A.强化了政府的商业管理 B.便利了国家赋税的征收
C.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 D.保证了货币经济的稳定
A
C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耕经济的领先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重农抑商的风气
6、晚明时期有人主张“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表明当时
A.奢华之风成为社会主流风尚 B.程朱理学改变了消费者观念
C.工商业发展影响了价值取向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耕经济的领先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重农抑商的风气
6、晚明时期有人主张“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表明当时
A.奢华之风成为社会主流风尚 B.程朱理学改变了消费者观念
C.工商业发展影响了价值取向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
D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耕经济的领先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重农抑商的风气
6、晚明时期有人主张“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表明当时
A.奢华之风成为社会主流风尚 B.程朱理学改变了消费者观念
C.工商业发展影响了价值取向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