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对外开放 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对外开放 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9 13:3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对外开放
1.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在1984年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所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BC和对外开放无关,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A. 上海
B. 广州
C. 福州
D. 深圳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最早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深圳。这五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最早的窗口,故选D。
3.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A. 上海浦东开发区
B. 深圳经济特区
C. 厦门经济特区
D. 海南经济特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窗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海南岛属于(  )
A. 自贸区 B.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 D. 经济特区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又开辟四个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形成了由沿海向内地发展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988年4月,我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创办的经济特区中,面积最大。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5.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跨越。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我国采取在沿海开放多个城市的举措来扩大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是
A. 增设沿海经济特区
B. 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C.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D.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所以答案选C。
6.根据下面“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A. 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 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C. 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 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答案】B
【解析】
依据“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中显示的信息说明山东省对外开放第一步先开放沿海城市、再开放沿海开发区、最后开放内地城市,由此可知,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故选C。
7.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 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90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的时间是1980年;B项的时间是1984年;C项的时间是1988年;D项的时间是1990年,故选D。
8.下表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利益于
年份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对外贸易(进出口)
381.4
1154.4
47229
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
/
1028.9
5935.6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表格反映了1980年到1990年再到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不断的增长,说明了中国正在积极主动的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这显然得益于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并无直接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积极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故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C不符合题意。新中国建国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从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后来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故选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10.体现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的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C. 开放沿海城市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体现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D项符合题意;设立经济特区、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沿海城市属于对内改革的范畴。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新时期,党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邓小平观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济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材料三: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材料二中邓小平说:“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请以深圳取得的成绩为例加以说明。
(3)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作用。
【答案】①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②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③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④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召开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顺应世界潮流,吸取中国历史上闭关自守的教训,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
(2)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充分说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