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顺课文,通过理解段意体会文意。?
2.?体会《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介绍《清明上河图》。?
教学重点:?
体会《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介绍《清明上河图》。?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一读课文,初识画作?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为我们介绍这幅画的??
2、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学生所介绍的内容。包括:画的名称和作者,画中描绘的内容,以及历史。??
三、二读课文,寻找名扬中外的原因?
(一)默读课文,寻找《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过渡:从刚才同学的介绍中,我们知道《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那它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让它可以“名扬中外”?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原因,并勾画下来。?
学生自主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说到哪块就从哪块入手解决)
?1、画上人物众多。?
1)各行各业的人多:排比句“有……有……”??
2)形态各异的人多;排比句“有的……有的……”
?3)相机做排比句的练习。?
4)省略号的运用。省略了画上很多的人物介绍;
2、街市热闹?
1)店铺林立;?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各种职业的人多,形态各异的人多,店铺也多,从这“三多”中可见《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相机板书“丰富”。)?
3、学生介绍画作内容丰富。?
1)孩子,你会怎样和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进行介绍)?
2)渗透本单元语文要素: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出示本单元另一篇课文《赵州桥》复习渗透本单元语文要素。?
4、人物刻画精细。?
1)学生关注人物的大小,体会画作的精细。?
2)这么多的人都要呈现在这一张长不过5米多点儿的画上,所以有的人物只有一寸高,甚至黄豆大小,但是我们仍然能看见他们在干什么。由此可见,张择端对这些人物画的非常——仔细(引导学生说出仔细,认真。师小结:所以他不仅画得仔细,而且画得精致,这就叫做“细腻”。相机板书:细腻)?
5、人物传神?
1)学生交流后,指名阅读第四自然段,感受画面描写的传神。(他仿佛把画中的人读活了,画中人的一举一动是那么生动逼真,难怪本文作者会用上哪个词来形容?——传神。相机板书:传神)?
2)小结:这正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三)回顾《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1、孩子们,《清明上河图》就欣赏到这里。现在你能体会到它名扬中外的原因了吗?(结合板书体会)?
2、请你来为我们介绍它名扬中外的原因,可以任选精细或传神介绍。?
3、学生自主交流。??
四、回归文本,整体介绍《清明上河图》?
1、配乐过渡:《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当之无愧的国宝。你愿意成为一名“国宝守护人”守护《清明上河图》吗??有请我们的国宝守护人。?
2、指名介绍《清明上河图》。结合课文内容和课件上的《清明上河图》进行介绍。?
3、总结:《清明上河图》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一份属于我们的华夏文明,守护国之瑰宝。????
板书设计:?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丰富?????精细?????传神?
根据单元重点:找中心句?
概括《清明上河图》的基本内容——画上人物众多——街市热闹——有意思的桥北头情景——对《清明上河图》画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