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安人。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词》等。
韩愈、柳宗元(唐)
(宋)欧阳修
王安石、曾巩
苏洵、苏轼、苏辙
欧阳修在63岁那年写的《六一居士传》中讲得很明白:“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 乎?”
居 士
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亦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
李白自称青莲居士。
初中所有居士
李 白
欧阳修
苏 轼
白居易
李清照
蒲松龄
王安石
青莲居士
柳泉居士
半山居士
东坡居士
易安居士
六一居士
香山居士
※
★ 中国古代“六艺”
1、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 乐——音乐
射——射箭 御——驾车
书——识字 数——算术
2、《诗》《书》《礼》《易》《乐》
《春秋》(儒学六经)。
给下列生字注音
自矜
家圃
睨之
颔之
陈尧咨
忿然
杓
酌油
沥之
jīn
pǔ
nì
hàn
fèn
sháo
zhuó
lì
yáozī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划出节奏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陈康肃 公尧咨 善 射,当世无双,公亦
以 此 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
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久而不去。见其
发 矢十中八九,但 微颔 之。
擅长
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指善射
箭
射中
因为
曾经
在
离开
代词,指陈尧咨
射出
代陈射箭十中八九的情况
而:连词,表修饰。
而:连词,
表顺承。
也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
乎?”翁曰:“ 无他,但 手熟 尔。”康
肃忿然曰:“尔 安敢 轻 吾射!”翁曰:
“以我 酌油知 之 。”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 以 杓
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
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懂
只
你
凭、靠
注、注入
只,不过
打发
射术
你
用
于是
用
于是、接着
射箭的本领
连词,表转折,
可是,却。
代词,它,指葫芦。
而:连词,表修饰。
之:代词,他,指卖油翁。
在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艺
(难道)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的口,(然后)慢慢地用勺子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却没有沾湿铜钱。于是老翁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让他走了。
1.本文的体裁
笔记小说
短小精悍
时间
起因
经过
地点
结果
人物
小说的六要素:
家圃
陈尧咨
卖油翁
复述故事
康肃公
卖油翁
第一段
起因:
“睨之”
“但微颔之”
第二段
经过: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结果:
分析康肃公与卖油翁的形象
康肃公:
卖油翁:
身怀绝技
谦虚沉着
(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不以为然)
(略表赞许,平静地肯定)
(骄傲自满,盛气凌人)
(平淡、泰然)
(气愤质问,傲慢暴躁)
(平静,胸有成竹)
“惟手熟尔”
(谦虚)
(自知理亏,心悦诚服、惭愧尴尬)
尊重事实
故事要素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家圃
卖油翁 陈尧咨
尧咨善射,卖油翁“但微颔之”
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视他的射技,卖油翁以自己娴熟的倒油本领告诉陈尧咨“手熟”之理。
陈尧咨明白了道理,笑着打发卖油翁走了。
朗读时,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陈尧咨:傲慢,自信,自矜。
卖油翁:语气的平淡,不卑不亢,不急不躁。
为什么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会有这么大的不同?
陈尧咨因为善射而自信,自矜;卖油翁因为技善而自信、谦和。
请给第二段人物对话分别加上表现人物神态的词语。然后,再一次分角色表情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
康肃(傲然)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不以为然)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不温不火)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平淡)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的神态变化,其实是其对待卖油翁态度的变化,思考陈尧咨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变化过程:
反感
恼怒
佩服
认输(笑)
变化的原因是:卖油翁技术纯熟但并不自夸、自傲,没有“以此自矜”。
通过陈尧咨前后态度的变化,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尧咨是一个射技高超,自傲,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陈尧咨:
卖油翁:
善射
善酌油
自矜
不夸耀
睨之
微颔
佩服认输
(轻蔑、傲慢)
(骄傲自负、盛气凌人)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作者用卖油翁酌油技巧的解释来揭示)
做事要:精益求精
(作者用康肃公的言行与卖油翁的言行作对比来揭示)
思考:
2、文章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酌油,略写射箭?
卖油翁。
因为故事的题目是《卖油翁》 ,更因为文章所讲的道理是通过卖油翁表现出来的。
文章主要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 。
3、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请写一两句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
开始反感、恼怒,后来无言以对,笑之。
原因:看到卖油翁酌油技术的纯熟却不自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谦受益,满招损。
5、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呢?
(1)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苦练从而手熟最后达到技高。
(2)一个人即使有了高超的本领也不能骄傲自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应谦虚谨慎。
(3)智者超然物外。
写作特色:
三言两语、 生动传神、细致入微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活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绝活,类比法,深入浅出阐明大道理。(化解矛盾的智慧)
文言知识归纳
而
顺接
转接
表示意思的转折,译作可是、但是、却。
1、表顺承
2、表并列
3、表修饰
1 释担而立
2 久而不去
3 而钱不湿
4 康肃笑而遣之
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连词,表顺承。
表修饰 ,可译“地”。
表转接 ,可译 “可是”。
连词,表修饰。
1、睨之
2、但微颔之
3、以我酌油知之
4、以杓酌油沥之
5、康肃笑而遣之
解释下列之字,并说出用法。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
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代词,它,指葫芦。
代词,他,指卖油翁。
1、公亦以此自矜
2、以我酌油知之
3、以钱覆其口
4、徐以杓酌油沥之
因为。
介词,凭、靠。
介词,用、拿。
介词,用、拿。
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
射
尝射于家圃
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
射术
射箭的本领
因
因曰:“我亦无他
于是
因循守旧
尔安敢轻吾射
尔
尔安敢轻吾射
尔通耳,罢了
但手熟尔
你
其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其口
代词,他
代词,葫芦
★ 课堂练习
1、课文主要写了 和 两个场面。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
,表现了他对陈尧咨的射技的 的
态度;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的射技的句子是 ,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 。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句子是 、
、 这些句子表现了陈尧
咨 的态度。
射箭
酌油
公亦以此自矜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自矜(或骄傲)
睨之
但微颔之
轻视(或轻蔑)
无他
但手熟尔
熟能生巧
★ 名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自满人十事九空,虚心人万事可成。
谦受益,满招损。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 阅读启发
1、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2、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人应有一技之长;
5、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6、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7、艺无止境;
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10、智者超然物外。
课外拓展
谏议偿马
陈尧咨为翰林学士日,有恶马,不可驭
(yù),蹄啮(niè)伤人多矣。一日,父谏
议入厩(jiù),不见是马。因诘(jié )圉
(y ǔ )人,乃曰:“内翰卖之商人矣。”
谏议遽(jù)谓翰林曰:“汝(r ǔ )为贵臣,
左右尚不能制,旅人安能畜( xù )此?是移
祸于人也。”亟(j í )命取马而偿其直,戒终
老养焉。
【翻译】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的人都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