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9 14: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教材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第4 课时的内容。(教材P49-P50页)
《食物》单元从日常饮食出发,借助食物这一载体,力求使学生们对食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并学会有序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进而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当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探究可以细化成三大版块:
①小结学生已有的生食与熟食的经验;
②观察比较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马铃薯);
③亲历鸡肉的生熟变化。
教材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在总结“有些食物须生吃,有些食物须烧熟了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静态的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感受生熟食物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通过鸡肉这一载体,观察食物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食物的生和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什么“有些食物须生吃,有些食物须烧熟了吃”但对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即使见过类似的现象,也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些现象。所以,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辅助于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而学生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指导学生通过眼、脑、手、口多种器官对实验现象进行有意识的认识、分析、探究,找到科学的解释。
教学策略分析
?教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猪肉这一食物替换教材中鸡肉这一载体,更为直观的观察食物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验证得出结论。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仔细观察和交流实验现象。教师只做引导和点播作用,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与方法
1.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时外部特征与内部特征的变化。
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内外特征变化,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以及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内外特征变化。
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
酒精灯、水杯(已加水)、火柴、牙签、镊子、铁勺、食物盘、小刀、一个生的马铃薯、一个熟的马铃薯、两片薄猪肉、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1)出示各种类型的食物图片,请学生分类。引导学生发现有的食物可以直接吃,有的不行,需要通过烹饪熟吃。以此唤醒学生的生活知识和经验。
2)引发学生提出猜想:
哪些食物可以生吃,哪些食物可以熟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
3)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对食物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前提;科学概念的获得,应该是学生在体验中悟出的,而不是教师塞给的。本环节通过“分辨不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食用方法,其营养的吸收也不一样”,进而意识到“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区别”)
二、新课授课
(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判断马铃薯的生与熟
1)师分发生熟马铃薯,生猜测马铃薯是生的还是熟的,学生学会利用已知的生活经验或观察方法判断马铃薯的生熟。
2)学生运用观察方法仔细观察生熟马铃薯的内外部特征。描述观察到的马铃薯内外部特征。
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得出结论,师总结观察方法。(看、闻、尝、捏等等观察方法)
4)师从食物营养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判断正确的食用方式。
(设计意图: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拓展学生的思维,先让学生对常见的植物类食物代表马铃薯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不同方法,形成经验分析总结。)
2.对比生熟马铃薯的区别
1)学生结合观察方法进行细致的描述,描述生熟两个马铃薯都有哪些不同。
2)通过观察意识到生熟马铃薯在颜色、气味、软硬等特征都发生了变化。
3)师生共同总结梳理生、熟马铃薯的变化特点,从而知道烧熟后的马铃薯对于我们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更有好处。
4)学生根据课堂总结的生熟马铃薯的特征进行二次观察实验,验证生熟马铃薯的特征,并通过观察对比观察生熟马铃薯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汇报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特征,使学生进一步得出生熟马铃薯在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进行二次观察,通过知识的迁移再让学生明确生熟马铃薯的区别,明确生熟食物的不同。让学生意识到对于植物性食物,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不同的,进而拓展动物类食物的生熟特征变化。)
(二)观察比较生的猪肉和熟的猪肉
观察生猪肉的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观察马铃薯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来判断生熟猪肉。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环节植物类食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掌握动物类食物的生熟判断方法,通过知识再利用,明确动物类食物的观察特点,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的食物有其不同的特点。)
生猪肉加热成熟猪肉的实验过程
通过视频温故加热实验器材的使用,以及渗透卫生安全教育,
通过观察填写生熟猪肉特征对比的记录单。
3)通过观察对比,学生发现猪肉从生变熟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细微的变化。并学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体验加热生猪肉的过程,仔细观察生猪肉在加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细微的变化。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猪肉变化过程中的状态,能对猪肉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认识到猪肉由生变熟过程中存在渐变的过程。)
3.猪肉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并对比生熟猪肉的区别
1)师生共同探讨猪肉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过程性变化。
2)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生熟猪肉的特征。
3)学生从实验中知道猪肉熟吃的优点,从饮食健康的角度出发,使生明确食用方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同一种食物在改变其食用方式后,食物的改变与自身营养成分之间发生的重要变化,都时刻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食物的不同食用方式,影响着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三)、小结生的食物和熟吃食物的区别
1)再次出示课首的食物图片,对分类后的食物进行二次探究,做到学以致用。
2)让学生明确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注意食物的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食物正确的饮食方式,从而为自己搭建更加合理的饮食方案。科学源于生活,回馈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学习和观察了解生活中食物的食用方法。通过对食物的分类内化新知识,提升学生对生熟食物食用方式的判断能力。)
三、课后延伸
1)人类进化与食物之间的关系。
2)动手制作一道食物,请家人品尝。剩余一小部分食物放在餐桌上进行后期实验观察。
(设计意图:利用课堂知识对人类的进化进行了解,通过动手感受食物变化,巩固知识未下节课进行铺垫。)
四、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获得哪些学习经验?
(设计意图:利用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解释科学道理,举一反三,增强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