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程目标
了解农村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
学
目
标
目 标 细 化
目标层级
结果性目标
感悟性目标
了解
理解
评价
迁移
运用
家国情怀
农村改革的原因、措施
√
√
农村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主要作用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
√
√
重 点
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 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核 心问 题
经济体制改革
教 法
讲解、问题导向
图片展示
学 法
自主学习、表格列举、
归纳概括、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旧知导入
出示复习问题:
1.识记农村改革的原因,叙述农村改革的措施以及改革的内容、特点、最早实行的地区、意义;
2.识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叙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及作用等内容;
3.勾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课前复习知识点
课中回答问题
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强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联系。
二、
展示学习目标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1.识记农村改革的原因,叙述农村改革的措施以及改革的内容、特点、最早实行的地区、意义;
2.识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叙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中心环节及作用等内容;
3.勾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
4.分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朗读学习目标
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新课讲授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展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含义: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以一个家庭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土地或者其他生产项目,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其劳动成果在完成国家的税收以及集体的统筹、提留后,余下的全部归农户家庭所有的制度。
展示材料:
材料一:农民说: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
材料二:农民说: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说一说:这两段材料告诉我们,是什么原因造成当
时农村经济的落后?
展示材料: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嫁出,不见新娘进凤阳。
展示材料: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归纳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
展示材料: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9年,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归纳总结农村改革的内容: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子目知识,完成自学反馈,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并在反馈后备注相关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史料探究能力,实现以历史核心素养为课程教育的奠基石。
(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展示城市经济体制材料:
事例一: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得到过很多荣誉称号,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商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那个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事例二: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企业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即在企业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资都是平均分配。
2.展示自主学习内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变化
所有制上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教师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3.展示材料:
材料: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4.展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小结内容:
1.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
2.阅读材料,跟随教师引导方向,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展示材料:
材料一:1992年1月,小平南巡并发表谈话:“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而且还要胆大一点。
材料二: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3.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历史意义
1.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
2.阅读材料,跟随教师引导方向,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的形成。
四、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增强企业活力,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发酵。
五、
课堂巩固
6分钟内当堂完成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
举手完成习题作答
当堂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接受度。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