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 课件(幻灯片15+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9.鱼我所欲也 课件(幻灯片15+1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9 21:37:56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鱼我所欲也 《孟 子》 第1课时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所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情境导入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与《论语》不同,是孟子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添上题目,就可单独成篇。《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字词注音不为苟得也( )??
为宫室之美为之( )??
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 )? jíwèi wéiwù一词多义代词,他助词,的之呼尔而与之( )
为宫室之美( )呼尔而与之( )
为宫室之美( )于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对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
乡为身死而不受( )动词,接受动词,做介词,为了为一词多义呼尔而与之(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却故不为苟得也(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取得得而同“德”,感恩、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呼尔而与之( )语气词,同“欤”动词,给与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辟”同“避”,躲避“辩”同“辨”,辨别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同“向”,先前、从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古今异义·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一豆羹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古义:代词,这。
今义:动词,表示答应的词。古义: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类植物。古义:益处,好处。
今义:增加。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词类活用所识穷乏者 我与 同“德”,名词,恩惠。在这里用作动词,感恩、感激。得特殊句式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课堂小结 在人生面临抉择时,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板书设计鱼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不苟得、不辟患不食嗟来之食舍生而取义义是本心不失本心接受万钟厚禄失其本心再 见课件17张PPT。鱼我所欲也 《孟 子》 第2课时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导入课文 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主张。导入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整体感知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整体感知3.文中两次提到“心”,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此之谓失其本心”。“是心”“本心”分别指什么?“是心”:孟子认为人有四种本心,
本文侧重讲“羞恶之心”。
“本心”:舍生取义。
合作探究1.本文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明确】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合作探究2.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明确】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我们应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写作特色议论严密,层层深入。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的论点结构严谨
层层深入写作特色善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论辩力强。一箪食,一豆羹比 喻舍鱼而取熊掌若不能兼得,
必须择优而取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义”重于“生”写作特色善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论辩力强。一箪食,一豆羹比 喻舍鱼而取熊掌若不能兼得,
必须择优而取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义”重于“生”写作特色善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论辩力强。“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对 比生和义义比生更可贵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义”重于“生”死与不义不义比死更可恶突出中心写作特色善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论辩力强。排 比通篇皆是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布置作业 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板书设计鱼我所欲也提出论点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甚于死者,患不辟也莫甚于生,何不用也莫甚于死,何不为也正面论证,嗟来之食反面论证,万钟俸禄比喻论证由因推果假设推理正反对比舍生取义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