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文言文阅读专项真题探究2019年德州语文中考说明
--古诗文阅读
一、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二、了解和掌握古诗文有关的文体和文学知识。
三、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四、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五、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语法知识。
六、能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
七、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式及作者观点等作出概括和初步鉴赏。近五年考查文章一览表课内文言文,反押题的倾向很明显,因此复习备考应更为全面,不可心存侥幸。课外文言文以人物传记、借物喻理、写景状物为主,分值大。真题探究 (2017·德州中考)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
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
课内文言文
【解析】 B项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真题探究2019德州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 解下面加点的词。(2分)
(1)四时俱备( )(2)沉鳞竞跃( )
11. 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3分)
11.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昧;情景交融,忘情山水。(3分)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
考查内容:课内文言文一般两个题,①词语解释、实词文言现象、虚词用法②文章内容或写法。10. (每小题1分,共2分)(1)季节(时节 时令) (2)鱼课内文言文复习策略1.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字词,重视课文下面的注释。
2.整理归纳文言词语。将零碎的知识点整合为集成块,形成新的“知识链”,拓展而成“知识网”。对字词进行整理归纳,能拓宽思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使掌握扎实,记忆深刻。
3.文言文的字词整合复习主要有四个方面:整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知识。
4.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课外文言文真题探究
1、看题目,明内容
2、看出处,知其源
3、看注释,知背景
4、看人物,辨身份
5、看问题,促感知
6、看语段,圈关键
必审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课外文言文【2018·山东德州卷】真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怅恨久之
C.亲戚畔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B. 甚矣,汝之不惠!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战于长勺。
(3)翻译下面句子。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4)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 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 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可结合文本中的“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等语句和与孝文帝之间的对话分析作答。
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参考译文:
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 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
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 父老乡亲们说: “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陈平说:“唉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
孝文帝即位后,过了不久,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谢罪说:“不知道。” 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 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 皇上说:“主管的人是谁?” 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 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 陈平谢罪说:“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 孝文帝这才称赞他答得好。 右丞相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说:“你平常怎么不告诉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话呢)!” 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来对答吗?” 这时绛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 过了一会时间,绛侯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丞相。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2019·山东德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4)考查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把荒凉的慧庆寺玉兰和热闹的虎丘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慧庆寺玉兰却在荒凉的寺院中越来越茁壮,这使作者感慨很多。揭示出认识事物要靠自己的观察,不可被表面的虚名所迷惑的道理,同时也告诚人们要完成人生的大使命成就一番大事业,须隐才藏智,才能任重致远。这篇散文借物喻理,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课外文言文,考查面广,包括实词、虚词用法、特殊句式、句子翻译、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等等。 选文虽来自于课外,但知识点和能力点都源于课内,所以熟练掌握课内文言文,是备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基础。能够读懂文章是做好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的关键。要能学以致用(迁移运用)。课外文言文要学会知识迁移知识迁移训练 课件19张PPT。
文言文阅读专项解题方法点拨词义理解1、“曾巩……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甫冠,名闻四方”中“冠”的意思( )2、“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与成语"日薄西山",“薄”意思( )
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奇”的意思( )练一练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
信——译文要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不随意增减内容);
达——译文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
翻译句子翻译口诀
保持对应,力求直译。直译不便,酌情意译。多种用法,古今联系。保留古名,删除无意。替换改变,补齐略句。遇有倒装,调整词序。得分要点,关键词句。试题例解: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概括形式:
对象(人、景等)+事情(特点)或谁+(为什么)+做了什么事+结果
内容理解与概括试题例解: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解题思路:
①审题:明确考察对象为“曾巩”,概括表现他仁德的事例。
②圈读,锁定区域:除第一段外,其他四段,一段一件事。
③组织答案:将文中筛选出的信息整合串联,再根据分值,检验答案是否全面。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展现人物形象的事件,从人物行为举止、思想主张、性格情趣、志向抱负、评价议论等方面,筛选提取关键信息,进行评价。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可以根据赋分值作答。不拔高、不贬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直接描写,如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题。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等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根据评价性语句,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形象。
(4)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试题例解: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课外文言文【2018·山东德州卷】
语言技巧一般包括句式、语言风格、修辞等。
语言句式:整句和散句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朴实无华、辞藻华丽、雄辩有力、笔调婉约、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等等。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语言特色整句和散句
“整”和“散”都是指句子的结构形式。
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多构成排比和对偶的),叫整句;结构错落,句式长短不齐的,叫散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试题例解:《孟子》说服力极强,结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3分)
答案示例,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
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沉淀,所有的美好终将如期而至,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寄语2019.04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甫冠,名闻四方 ②讽富人自实栗
(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 C、闻寡人之耳者D、父利其然也
(3)解释下面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作业检测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