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9 22: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程目标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教学目标 目 标 细 化 目标层级
结果性目标 感悟性目标
了解 理解 评价 迁移运用 家国情怀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
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史实 √ √
五代十国形成的实质和特点 √ √
唐朝灭亡的原因 √ √
重 点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难 点 唐朝灭亡的原因
核 心问 题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 法 讲解、问题导向图片展示 学 法 自主学习、表格列举、归纳概括、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旧知导入 出示复习问题:1.概述遣唐使的含义,分析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叙述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探究鉴真东渡的影响。 3.概述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分析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课前复习知识点课中回答问题 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强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联系。
二、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1.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背景;2.了解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3.把握五代十国形成的实质和特点。 朗读学习目标 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新课讲授(一)安史之乱 展示材料:材料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材料二:(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思考: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展示安史之乱的简介:“安”:安禄山“史”:史思明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的叛乱。展示安史之乱的经过:展示安史之乱影响的材料:材料一: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材料二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被任命)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新唐书》材料三: 根据教师讲解和图片史料加深知识的记忆 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史料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黄巢起义 展示材料: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展示唐朝灭亡的史实: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引导学生探究唐朝灭亡的原因: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严峻;藩镇割据,节度使权力过大。 1.根据教师讲解和图片史料加深知识的记忆2.小组探究分析问题 通过教师所创设的史料情境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展示五代更替的记忆词:五代有更替梁、唐、晋、汉、周,前边都有后。十国分南北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为伴。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天下乱。展示材料:“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齐己“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齐己田家三首 ——李建勋不识城中路,熙熙乐有年。木盘擎社酒,瓦鼓送神钱。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社日 ——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3.带领学生探究: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1.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记录反馈给老师。2.根据教师讲解和图片史料加深知识的记忆3.小组探究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唐朝建立后,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发酵。
五、课堂巩固 6分钟内完成配套练习册 举手完成习题作答 当堂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接受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