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10 23: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羽之死》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垓下(ɡāi)  乌骓马(zhuī) 数阕(kuí) 美人和之(hè)
B.麾下(huī) 五千骑(qí) 田父(fù) 斩将刈旗(yì)
C.自度(duó) 能属者(zhǔ) 溃围(kuì) 瞋目叱之(chēn)
D.披靡(mǐ) 怜而王我(wànɡ) 潦缩(lǎo) 十余创(chuànɡ)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故汉追及之。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及抛江过其下。
C. 望尘莫及。 D. 始见庐山及大孤。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消逝
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平明,汉军乃觉之 平明:天亮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服:臣服
4.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宠幸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C.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D.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
5.对加点实词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撼动 B.直夜溃围南出 直:当
C.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唯独 D.若非吾故人乎 若:你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修筑营垒,退守
B.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吾为若德 德:感激
7. 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幸:宠幸 B.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然今卒困于此 卒:最终
C.期山东为三处 期:期待 D.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直夜溃围南出 直:当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唯独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直夜:当夜。
B. 左,乃陷大泽中 大泽:大河。
C.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溃围:突围。
D. 乌江亭长 船待 船:拢船靠岸。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B.吾知公长者:年龄大的人。
C.持短兵接战:短小轻便的武器。 D.若非吾故人乎:老朋友。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 虽然 B.我何渡为 语气词,呢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买
11.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2.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 )
A.项王军壁垓下 岸土赤而壁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C.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夜起
D.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同的一组是( )
A.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身七十余战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歌数阕,美人和之
C.令诸君知天亡我 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马童面之
14.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项是( )
A. 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吾骑此马五岁
C.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吾知公长者
D. 骓不逝兮可奈何 汉军皆披靡
15.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来何操
B. 吾为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C.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若非吾故人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吾知公长者。 B.此项王也。 C.吾为若德。 D.刘备天下枭雄。
17.下列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项王也/非战之罪也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然今卒困于此/洎牧以谗诛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不忍杀之,以赐公
C.左,乃陷大泽中/项王军壁垓下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汉骑追者数千人
D.汉购我头千金/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籍独不愧于心乎/汉军至,无以渡
18.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句式的一句是(  )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项王自度不得脱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9.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参加)七十余战。
B. (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汉军)四向(围堵)。
C. 汉军至,无(船)以渡(乌江)。
D. (我)不忍杀之,以(马)赐公。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大洪水发生后,战士们驾着冲锋舟,冒着危险把被洪水围困、身隐绝地,四面楚歌中的200多名群众,连夜抢救出来。
B.阔别家乡四十载,事业虽有小成,但仍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因为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而至今并没有给家乡做过点什么。
C.说起举重冠军,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汉,而眼前这位貌似娇弱的女子却恰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亚运会举重冠军。
D.不顾美国的重重制裁打压,近日,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开始启动运行,这充分说明,伊朗当局破釜沉舟,研究、开发、利用核能的决心。
21. 以下句子,全都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 ]
A. 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C.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D.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2. 下面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无畏”的一组是 (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项王嗔目而叱之 ③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④复斩汉一都尉 ⑤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2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的最后一个场面是乌江自刎。这个场面写了三个细节,拒渡、赠马、赐头。
B.“乌江亭长 船待”这个细节,让项羽在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作出了选择,使他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江边的慷慨陈辞不仅无损于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感人。
D.最后一个细节项羽把头赐给故人:“吾为若德。”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不如此,他也会被汉军杀掉。
24.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他认为自己有超世的气概,只是时运不济,对宠幸的虞姬不知如何是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声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B.项王率领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因受到农夫的欺骗,陷入大泽中。项王自己计不能逃脱,认为这是上天要自己灭亡,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深刻揭示了项羽性格中的弱点。
C.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杀掉了一名汉将和督尉,共杀死有百八十人,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D.项羽是有机会逃生的,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乌江。但他想到自己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愧见江东父老。于是赠马亭长,宁死不辱。一个知耻重义的末路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2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伤亡又惨重。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26. 翻译:
(1)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思探究: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表在空缺处的相应内容。

三、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两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对这篇文章评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D.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2.原文中最能表现司马迁的观点的句子是那一句?(用原句回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求太公、吕后不相遇。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楚军遂与归,报项王,项王常置军中。
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①悉诣荥阳,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荣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②车,傅左纛③,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注]①未傅:未曾载入名册不符合兵役年龄的人。②黄屋:皇帝车上用黄缯做里子的车盖。③左纛(dào):皇帝车上用牦牛尾做的装饰物,设在车衡的左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汉王部五诸侯兵   部:率领。
B.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北:向北。
C.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与:交往归附。
D.见使者,详惊愕曰 详:通“佯”,假装。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邦用计策对付项羽的一组是(  )
①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
②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
③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
④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⑤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⑥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城一战,汉军被打得大败,在逃亡中又遭到楚军的追杀。汉王刘邦在路上只遇到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获。
B.败逃到荥阳的刘邦,与追赶而来的项羽在京、索之间又决一死战,取胜后的刘邦趁机驻军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以取得敖仓的粮食。
C.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致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慢慢地把范增的权力剥夺了。
D.汉将纪信在危亡时刻设计帮助刘邦从成皋城中逃脱,而自己却被项羽俘虏后用火烧死。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审食其从太公、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时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记》)
[注] 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址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其将,罪六  王:封王 B.主约不信  信:相信
C.存问父老  存:问候 D.项羽数击彭越等 数:屡次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羽已救赵,当还报 杀已降,为政不平
B.夫为人臣而弑其主 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C.何苦乃与公挑战 乃与汉王约
D.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 以安士卒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使人阴弑义帝(于)江南 B.(汉王)复如军,军广武
C.(汉王)关中兵益出 D.(项羽)军中皆呼万岁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汉王善用谋略的一组是(  )
①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②何苦乃与公挑战 ③乃扌门足曰:“虏中吾指!” ④汉王出行军 ⑤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 ⑥割鸿沟而西者为汉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三、语言表达
1. 请根据《项羽之死》一文的情节,在空格内填写适当的内容,使上下两句语意连贯、表达得体。(6分)
军壁垓下,□□□□□,奈何帐中美人,□□□□□□□;
驻足乌江,忆八千子弟,□□□□□□,横剑自刎死亦雄。
2.请根据上句仿写下句,要求字数相同,语意连贯、有气势。
上句:我喜欢项羽的行为举止,率八千子弟,制章邯,灭暴秦,称王天下,金瓯独霸归西楚;
下句:我喜欢项羽的□□□□,□□□□□,□□□,□□□,□□□□,□□□□□□□。
上句:叹鸿门纵虎,英雄重义何惧乌江自刎;
下句:□□□□□,英雄□□□□□□□□。
3.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基层小官”,尤其是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广大群众,其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小官”看似职位小、实权却挺大,一旦贪腐,这些“小蝇、蝼蚁”的危害不亚于、甚至远超“大老虎”。从近几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这些贪腐的小官或身居关键岗位,以权谋私;或利用工程建设,“靠山吃山”;或盯着补贴款项,“雁过拔毛”……贪腐数额多则数亿元,少则几千万、几百万,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着国家执政之基石。
盯住“微权力”、遏制“小官贪腐”,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
答:□□□□□□□□□□□□□□□□□□□□□□□□□□□□□□□□□□□□□□□□□□□□□□□□□□□□□□□□□□□□。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A.“阕”读què;B.“骑”读jì,“父”读fǔ;D.“创”读chuānɡ
2.【答案】C 【解析】都当“赶上”讲。
3.【答案】A【解析】逝:奔驰
4.【答案】A 受宠幸
5.【答案】C 难道
6.【答案】D 恩惠,人情
7.【答案】B ( A.幸:受宠幸 C.期:约定 D. 独:难道)
8.【答案】B 【解析】大泽:低洼多水的地方,水草从杂的湖泽。
9.【答案】B【解析】长者:年长有德行的人。
10.【答案】D【解析】购:悬赏征求。
11.【答案】D【解析】D.名词用作动词。A、B、C为名词作状语。
12.【答案】C (C.名作状,在夜里 A.名作动/名作状 B.名作动/名作状 D.名作动/使动)
13.【答案】 C 【解析】A 名词作动词;B 名词作动词;C 使动用法/无活用;D 名词作动词
14.【答案】D (A.山的东面/情绪激昂 B.土地方圆/五年 C.身边侍从/忠厚长者)
15.【答案】C (A为什么/什么;B 替,给,介词/句末语气词;C 所+动词结构;D 你,代词/像)
16.【答案】BD【解析】相同的两项是BD,皆为判断句。
17.【答案】A
18.【答案】C 【解析】C为一般的常式句。
19.【答案】B【解析】(项王)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队)四向(突围)。
20.【答案】A【解析】A.“四面楚歌”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走投无路。侧重在“四面受敌”,用于“洪水”不妥。
21.【答案】C 【解析】
22.【答案】B
23.【答案】D 【解析】“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不如此,他也会被汉军杀掉”与原文意思不符。
24.【答案】A 【解析】“沉溺声色”不妥。
25.【答案】B 【解析】项王部队陷入沼泽后才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不是因为陷入沼泽死了很多人。
26. 翻译:(1)项王就说:“我听说汉王用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
(2)但是现在却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二、文思探究【答案】①四面楚歌 ②东城快战 ③赠马
三、文言文阅读。(一)1.【答案】D
2.答案: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儿听到过,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人”。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人。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
(二)1.【答案】B【解析】“北”的意思应是“失败的军队”。
2.【答案】D【解析】①句属于自然现象;②句是刘邦在失败逃亡的过程中为减轻车子的承载量而采取的做法,不是对付项羽的策略;⑤句是亚父范增的话。
3.【答案】D【解析】“从成皋城中逃脱”一句有误,原文“走成皋”是“逃到成皋”的意思。
4.【答案】(1)审食其跟随太公、吕后偷偷地逃跑,寻找汉王,反而遇到楚军。
(2)这时吕后的哥哥周吕侯,给汉王带兵驻扎在下邑,汉王秘密地前去投靠他,逐渐地收拢他的士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译文】这一年春天,汉王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精兵三万人,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全部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人,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引兵西行奔向萧县,从早晨开始,一边攻打汉军,一边向东推进,打到彭城,已是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散,前后相随掉进谷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卒十多万人。汉兵向南逃入山地,楚军又追击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后退,由于楚军的逼挤,很多人被杀,汉军士卒十余万人都掉进睢水,睢水因被堵塞都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里外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舍,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大乱,队阵崩溃,这样,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从沛县经过,接取家眷向西逃,楚军也派人追到沛县,去抓汉王的家眷;但汉王家眷已经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汉王等人到处寻找太公、吕后,没有找见。审食其(yìjī,异基),跟随着太公、吕后抄小路走,也在寻找汉王,却偏偏碰上了楚军。楚军就带着他们回来,向项王报告。项王一直把他们留置在军中当作人质。
这时候,吕后的哥哥周吕侯为汉王带兵驻守下邑,汉王顺小路去投奔他,渐渐地收集汉军士卒。到荥阳时,各路败军都已会集在这里,萧何也把关中没有载入兵役名册的老弱人丁全部都带到荥阳,汉军重又大振。楚军从彭城出发,一路上经常借着胜利的威势追击败逃的汉兵。可是在荥阳南面的京邑、索邑之间与汉军打了一仗,汉军打败了楚军,楚军因此不能越过荥阳向西推进。项王去援救彭城,追赶汉王到荥阳,这时田横也得以恢复了齐地,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在彭城失败的时候,诸侯又都归附楚而背叛了汉。汉王驻扎在荥阳,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用以取得敖仓的粮食。
汉三年(前204),项王多次侵夺汉王的甬道,汉王粮食匮乏,心里恐慌,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汉王。项王打算接受这个条件。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了,如果现在把它放走而不征服它,以后一定会后悔的!”项王和范增立即包围了荥阳。汉王很担心,就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项王的使者来了,汉王让人准备了特别丰盛的酒筵,端过来刚要进献,一见使者又装作惊愕的样子说道:“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把酒筵重又撤回,拿来粗劣的饭食给项王使者吃。使者回去向项王报告,项王竟真的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渐渐地把他的权力剥夺了。范增非常气愤,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范增启程走了,还没走到彭城,由于背上毒疮发作而身亡。
汉将纪信给汉王出主意说:“形势危急,请让我假扮成大王去替您诓骗楚兵,您可以趁机逃走。”于是汉王趁夜从荥阳东门放出二千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楚兵立即从四面围打上去。纪信乘坐着天子所乘的黄屋车,车辕横木左方插着有毛羽装饰的旗帜,说:城中粮食已经吃光了,汉王投降。”楚军一起欢呼万岁。汉王这时也带着几十名骑兵从城的西门逃出,逃到成皋。项王见到纪信,问道:“汉王在哪儿?”纪信说:“汉王已经出城。”项王把纪信烧死了。
(三)1.【答案】B【解析】 B项,信:信守。
2.【答案】A【解析】B.前:连词表转折,后:相当于“以”;C.前:“却,竟”,后:“于是”;D.前;介词,“用”,后:连词表目的。
3.【答案】D【解析】D项省略的应是“汉王”。
4.【答案】C【解析】①说汉王与项羽相约谈判;②汉王估计有埋伏,不想与项羽正面交锋,体现汉王的谋略;③汉王为稳定军心,明明是胸部中箭却故意说是脚趾受伤,也体现汉王的谋略;④汉王带伤巡视军队,也是为了稳定军心;⑤说的是彭越的行为;⑥这是项羽求和的表现。
【译文】楚汉两军相持很久没决出胜负,青壮年困于军旅(征战),老弱疲于转运粮饷。汉王与项羽同时来到广武涧隔着水谈话。项羽打算与汉王单独挑战(以决胜负)。汉王数落项羽说:“当初与项羽一起受命于怀王,说好先进入、平定关中的人就可以在关中称王,而项羽你背负盟约,最终在蜀汉立我为王,这是你的第一宗罪。项羽你假冒上级命令杀了卿子冠军,推重自己,这是你的第二宗罪。项羽你救赵之后,应当还军(向上级)报告,而你擅自胁迫诸侯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宗罪。怀王约定(我们)进入秦地后不要肆意践踏抢掠,而项羽你烧掉秦的宫室,挖了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缴秦人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宗罪。至于强横地杀掉秦的降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宗罪。在新安用诡计坑杀秦军子弟二十万,把他们的将领封了王,这是你的第六宗罪。……项羽你暗中派人在江南弑杀义帝怀王,这是你的第九宗罪。你作为臣子而杀害主人,残杀已投降的俘虏,处理政事不公平,主持盟约却不守信用,为天下所不容,简直是大逆无道,这又算是你的第十宗罪。我凭借正义之师跟从诸侯诛杀你这个凶恶的危害人民的家伙,让受过刑的罪人就能杀掉你项羽,何苦竟与你单独挑战呢?”项羽大怒,俯身用弩射中汉王。汉王胸部受伤,却摸着脚叫道:“敌人射中我的脚趾了!”汉王因创伤卧病在床,张良执意请汉王起身行走慰劳军队,以安定士卒,不要让楚军乘机取胜。汉王出来在军中走了走,病得更重了,于是赶快撤军到成皋。
病好之后,往西进入函谷关,来到栎阳,摆开酒席慰问乡中父老,住了四天,又回到军中,驻扎在武关。关中的兵马渐渐地出动。
在这个时候,彭越率兵驻扎在梁,交通往来苦于楚兵干扰,断绝了他们的粮道。田横前往跟随他。项羽多次攻打彭越等。齐王信又攻打楚军。项羽恐惧,于是和汉王约定,平分天下,割让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项王也归还了汉王的父母妻子儿女,汉王军中高呼万岁,于是与项王分别离去。
三、语言表达
1.示例:
军壁垓下,闻四面楚歌,奈何帐中美人,洒泪相别情难舍;(或“拔山之力难回天” “慷慨悲歌情意重”等)
驻足乌江,忆八千子弟,愧对江东父老,横剑自刎死亦雄。(或“怎对江东父兄”,等)
2.示例:
上句:我喜欢项羽的行为举止,率八千子弟,制章邯,灭暴秦,称王天下,金瓯独霸归西楚;
下句:我喜欢项羽的嬉笑怒骂,凭一瓣真淳,释刘季,败垓下,谢首江东,豪气长留在世间。
上句:叹鸿门纵虎,英雄重义何惧乌江自刎;
下句:惊破釜沉舟,英雄有情无奈霸王别姬。
3.关键信息:“小官巨贪”危害大;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每点1分,语句通畅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