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明朝的统治第14课教学目标1、掌握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政务;设置锦衣卫和东厂;实行八股取士;经济的发展。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猜一猜,唱的是谁?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思考讨论: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他是怎样建立的明朝?
明朝皇权又是怎样的加强? 下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1368年应天(南京)朱元璋(明太祖)建立者:都 城:时 间:灭元朝时间:1368年灭元朝标志:攻占大都一、明朝的建立
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讨论: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创景设情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你认为为什么会留下两幅相貌截然不同的朱元璋画像?明星档案
。 姓名:朱元璋
。 外号:朱重八
家庭出生: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1328-1344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1344 放牛
1344-1347 当和尚,主要负责出去讨饭
1347-1352 当和尚,主要负责撞钟
1352-1368 造反(这个猛)
......【摘自《明朝那些事儿》】明朝疆域图如此辽阔的土地,朱元璋是如何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呢? 我该怎样做才能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政治上:
(1)改革机构
①中央:
②地方:
(2)设立特务机构:
2、思想上:
废丞相,撤销中书省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厂卫制度八股取士明殿阁大学士皇帝丞相(百官首领)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皇帝助手)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坐站跪历史小故事: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六部)中央地方(三司)皇帝 东厂公公明代锦衣卫(1)目的:监视官民(2)机构:锦衣卫东 厂明朝乡试试卷
秀才
↓
举人 (省级乡试)
↓
进士 (中央会试
和殿试)三、科举考试的变化隋朝:创立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首创武举与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科举制发展过程: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八股文(必须分为八个部分)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限于四书五经不能发表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比一比: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思考分享 《范进中举》 (节选)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举子看榜图明朝科考图1、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2、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尤其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来加强思想专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思考分享
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1、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廷;
2、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
4、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
二、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一、政治方面:四、经济的发展农业: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等。明朝引进的农作物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的青花瓷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十几座商业名城。
富人携带重金从事重要的商业活动;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比如山西的晋商,
安徽的商帮。晋商经营的票号徽商故里日本海、乌第河新疆哈密南海及海外诸岛1.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AD2、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CB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