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阅读教材P70-72页,勾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3分钟)
1.在明朝西洋指什么地方?是谁派郑和出使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 出发点、次数、到达范围、特点)
4.郑和下西洋的成功的条件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自学指导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东南亚印度洋一、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 出发点、次数、到达范围、特点)1405~1433年先后7次时间长、规模大、所到范围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刘家港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 出发点、次数、特点、到达范围)中外对比时间早规模大1405-1433年 七次亚非30多个国家、地区,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次数多 范围广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世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思考与分析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泰国 三宝塔寺 云南 郑和公园 印尼 三宝庙纪念郑和的邮票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地方? 郑和到达占城(越南)郑和到达阿拉伯郑和到达非洲拓展视野◇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人,郑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2016年11月15日下午,“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论坛”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幕◇2001年,美国《时代》杂志派记者对郑和下西 洋的壮举进行专访,并且在杂志上用了2/3的篇幅来予以报道。◇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郑和列为千年全球 百位名人之一。传承丝绸之路传播友谊,促进文明交流的精神;
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材料一:中国使臣上岸后,送上精美的金银、丝绸、瓷器、茶叶等礼物。代表明朝皇帝表达友好态度。各国国王亲自率王子、大臣以最盛大隆重的仪式欢迎来自东方的客人,回赠本国的珍贵特产。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许多国家派人甚至亲自跟随船队回访明朝。如: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郑和下西洋,促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友好关系。 史海钩沉二、戚继光抗倭:要求:阅读教材P73-74页,勾画出下列问题的答案。(2分钟)戚继光1.什么是倭寇?
2. 明朝中期,倭患猖獗的原因、戚继光取得哪些战果?
3. 为什么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自主学习(二)日本倭寇1、倭寇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
倭患发生的原因
1、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2、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2.读史料:材料一:鸳鸯阵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根据材料和教材,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1、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3、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小提示:反抗外族入侵的可判断为民族英雄。葡萄牙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段获得澳门的居住权?澳门何时回归祖国怀抱?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准,在澳门上岸,擅自搭蓬贸易。后来,公然用木石砖瓦建造房屋,居住下来。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
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国家
日本、葡萄牙、荷兰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中后期—暴力
冲突和平
交往★戚继光抗倭
(倭寇入侵,倭患严重)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国势衰落随堂训练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CABC5、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