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3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3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10 18: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第21章 第3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师姓名:黄亦文
教学目标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说出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4.举例说出地球上存在不同人种形成主要的原因,明确不同人种来自共同祖先,逐步形成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思想;
5.明确人类起源于动物,而不是神创造的,认同人类是在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难点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重点:
比较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明确人类起源于动物,而不是神创造的,认同人类是在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引入
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始生命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演化为现在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人类又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 21章 第3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思考并进入课堂情境
人是如何起源的问题是最令人着迷的,你都听说过哪些说法?
一些说法听起来很神秘,甚至令人着迷。有人说人类来自于外星球,是外星人来到地球上逐渐演化成我们现在的人类,甚至在一些科幻小说以及电影里经常会有这方面的描述。在国外又流传着上帝造人的故事,我们国家古代也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这些传说、故事由于缺乏事实证据,不能被人们所信服。
你们知道是谁最早对“人类起源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呢?
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
是达尔文,展示图书
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这部著作被看做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在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生物进化的观点将会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后来,在达尔文其他的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
感受科学家是如何推测人类起源的问题
人类是哺乳动物,人类与哺乳动物中的哪一类最相近?达尔文推测: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亲缘关系。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观点提出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很多人强烈反对,因为长久以来,更多的人们相信神创论的观点,一些人由于支持生物进化的观点遭到教会的迫害,甚至失去生命),科学工作者只有找到更加有力的证据,才能让人们接受人也是进化的观点。现代类人猿是指哪些动物呢?
感受科学家是如何推测人类起源的问题,想象154年前人类进化的观点在当时所引起的争论
科学工作者把灵长类中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长臂猿称为现代类人猿,这四种现代类人猿现在都分布在哪里?它们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认识生活在亚洲的类人猿
同学们看:
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云南省的热带雨林中,它们在树上活动,以植物为食。猩猩(红毛猩猩)是生活在亚洲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热带森林中,以树叶和果实为食,偶尔吃小动物和鸟蛋。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它们主要在地面活动,四肢着地,主要以植物嫩芽和果实为食。(大猩猩是灵长目中体形最大的动物,食素。)
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也主要在地面活动,是非常社会化的动物,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能发出多种声音,食性相对复杂,可以吃树叶、果实、鸟蛋、昆虫以及羚羊和猴子等
对照教材简单解释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
长臂猿、猩猩生活在亚洲;大猩猩和黑猩猩分布在非洲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显然有许多区别,请同学们想一想: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区别主要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组织学生讨论并比较
讨论并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运动方式、生活方式、脑的发育程度、制造工具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在生活方式上是不同的,现代类人猿是在森林中过着一种树栖生活,而人类是在陆地上过着自由的生活
讨论并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
运动方式上是不同的:现代类人猿是半直立或过着攀援生活,有时四肢着地,依靠臂行走等,而人类是直立行走的
讨论并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
在脑的发育程度上,现代类人猿脑容量较小,没有语言能力,而人类的脑容量大,有复杂思维和语言文字能力
讨论并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
在制造工具方面:现代类人猿不能制造工具,但能使用简单的工具,而人类是不但能使用工具,又能制造复杂工具
讨论并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点
请同学们思考:
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许多明显不同的特征,怎么能说类人猿与人类有亲缘关系呢?他们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呢?
分析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黑猩猩还能通过拇指与其它四指对握的方式,抓握树干。
尝试解答问题
除了外部一些特征和行为表现之外,解剖学家又对比了黑猩猩与人类的骨骼, 发现黑猩猩与人的骨骼在骨的组成与骨的形态方面都很相似
看图:比较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相似之处
分子生物学家又从更加微观的角度比较了它们DNA的组成的差异性,请看:
人与人之间 0.01%
人与黑猩猩 约 1.2%
人与大猩猩 约 1.6%
人与狒狒 约 6.6%
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狒狒不属于类人猿,它和人的DNA组成差异较大,而类人猿中,黑猩猩与人类的DNA组成差异最小,可以看出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分子生物学手段帮助人类认识黑猩猩与人的差异性
通过比较,我们总结如下: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在外部形态、身体结构、面部表情、行为方式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比如在外部形态上,它们都没有尾巴,两眼向前在一个平面上,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等;在身体结构方面,它们的骨骼在组成与形态方面都很相似;面部表情方面,现代类人猿大多具有喜、怒、哀、乐等等多样表情,与人相似。行为表现方面,现代类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枝条做工具等。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特征相似但又有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呢?
尝试列表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之处
人们通过对古猿化石的研究,发现在与古猿生活相同的地层中有橡树等植物化石,于是人们认为古猿是生活在森林环境中,因此命名为森林古猿。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感受化石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是最直接的证据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森林古猿是人类祖先的话,森林古猿又是如何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呢?你能想到这会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是与环境因素有关。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尝试解答自然环境对森林古猿的影响
同学们想一想:森林古猿被迫来到地面生活以后,会面临着哪些困难呢?要寻找食物,要防御敌害,要寻找栖息地等。还要依靠四肢着地行走吗?四肢着地改为两足直立行走,促使骨盆、大腿骨、足骨、肌肉等结构发生变化。直立行走的方式使前肢获得解放,用于取食和御敌,在生活过程中尽量发挥手的作用,而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分析古猿在被迫从树上生活下到地面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在漫长的过程中,古猿的手越来越灵活,腿越来越粗壮,上下肢的分工合作越来越协调
观察图片,想象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
两足直立行走也促使感觉器官集中于前部,声带发展并产生语言, 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制造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交流过程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由古猿进化到人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两足直立行走到人的大脑越来越发达,手的灵活性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模拟活动: 感受手在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观察图片,想象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手的重要性
模拟活动: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同学们根据活动中的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用具:如记录单、胶带、剪刀、笔、卡片纸、带盖子的瓶子等。
准备参与模拟活动
方法步骤:用正常状态的手完成一些活动,记录完成活动所需的时间;模拟非灵长类动物的手:将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并排并用胶带捆绑在一起,这样就不能使拇指与其他的四指对握,记录完成每个活动所用的时间
听明白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活动,也可以做一些其他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1、扎住拇指和食指写字
2、扎住拇指和食指装豆粒入瓶及旋紧瓶盖
设计一些活动
两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人操作、一人记录。用正常状态的手完成动作后,将拇指与食指用胶带捆绑在一起,模拟非灵长类动物的手,如图中所示这样:继续完成刚才同样的活动,记录完成活动的时间
合作模拟完成活动
对比完成活动的时间你就会发现:拇指不灵活时,完成这两个动作的时间都延长了。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活动。
活动分析:
1.拇指不能活动时,对完成某项动作的障碍是什么?
2.当拇指不能自由活动时,你怎样改变手的动作才能完成这些动作?
3.某种动物的拇指不像人类这样灵活,你认为它们能否完成上述各项动作?
4.试说明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手进化的重要意义。
讨 论
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这个模拟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拇指与其他四指对握的方式使得人类的手越来越灵巧,准确完成动作,同时促进脑的发育。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又有哪些证据?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大自然中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进化而来的,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比作一年的12个月,1月1日看作是原始地球形成的时间,你猜猜看,人类是在什么时间出现的?12月31日深夜
人类诞生以后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现在,如果你们是古人类学家,你将会从哪些方面探讨人类是如何发展的,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化石的发掘过程以及对地质年代的测定,将它们进行排序,进而推测人类的进化阶段。古人类学家在发现化石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坚韧的毅力,还要有足够的解剖学知识,能判断出挖掘的化石是属于人类的,同时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能利用挖掘出的化石碎片拼接在一起,推测其形态结构的一些特征。根据化石,古人类学家还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测?(生存年代、脑容量的变化、工具的使用情况等)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又有哪些证据?
展示:出土的一些化石标本
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寻找古人类的化石;根据化石推测人类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
感受古人类学家工作的艰辛
这是玛丽-利基和路易斯-利基夫妇正在分析化石,他们一家三代都从事对古人类的研究,被称为是古人类第一家族
这是玛丽-利基发现的东非人头骨化石,通过种种理化测年法测得他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70万年。 化石为人类进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人类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
人类的进化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距今420万年~100万年前
能人:距今200万年~175万年前
直立人: 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
智人: 距今20万年~1万年前
在人类不同的进化阶段中,人类都出现了哪些特征呢?
倾听
南方古猿:400万年~100万年前,直立行走,脑容量约450~530毫升
这是古人学家美国的唐纳德-约翰逊博士于1974年在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发现的 “露西”骨骼化石。露西的骨骼化石显示:髋骨较宽、股骨较粗,因此人们推测她已经能够直立行走,经过测定他生活在320万年前,是闻名世界的古人类化石
分析:化石与人类直立行走的关系
能人(早期猿人),根据发掘的化石人们推测它们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手巧的人,称之为能人,生活在200万年~175万年前,脑容量约700毫升
直立人(晚期猿人)能用火和工具,180万年~20万年前,脑容量800~1100毫升,如在我国周口店猿人遗址发掘的北京猿人,就属于直立人
北京猿人的发现者之一: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做出了很大贡献
说到北京猿人:学术界公认的北京猿人生活在40万年~50万年前,但我国的科学家采取了新的方法测定出他生活在77万年前,科学技术手段的改进,使得古人类学者需要重新认识古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分析:重新测定北京猿人生活的年代有什么意义?
77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生活在严寒的环境下
北京猿人生活时间的重新测定,将使更多学者重新考虑人为用火的可能。这个意义是重大的。(毕竟77万年前的气候条件,对北京猿人的耐寒能力,提出了更巨大的挑战。这一测定成果发表在2009年3月的《自然》杂志上。)
这是在德国发掘的尼安德特人化石及复原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使用骨制成的工具,属于早期智人(古人)20万年~5万年前
分析他们的一些特征
晚期智人(新人)我国周口店猿人遗址发掘的山顶洞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5万年~1万年前 脑容量约为1500毫升,能制造功能各异的石器和骨器,用于狩猎、捕鱼、修筑房屋和缝制衣服,还创造出雕刻、绘画、装饰品等原始艺术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归纳一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态、结构方面的演化趋势是怎样的?
从图中人类进化的这四个阶段我们看出明显的变化:身材逐渐增高。还有哪些变化有利于人类的直立行走?
观察图片,尝试分析骨骼的变化特点
表现在其他骨骼方面的变化: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的下肢骨逐渐粗壮,脚趾变短、脚板逐渐变得宽阔、胸廓左右径变大、前后径逐渐减小
大拇指延长,使手的灵活性加强,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得到增强,也促进了脑的发育
这是人类不同进化阶段头骨的变化,同学们观察一下人类头骨的演化趋势是怎样的?
面部结构变化:前额逐渐隆起、眉脊逐渐变小等
脑量的变化:变化的趋势是容量约来越大
脑量的变化: 南方古猿的400毫升,能人700毫升,直立人800毫升,早期智人1000毫升,趋势是逐渐增大。因此,智力越来越高,语言越来越丰富,使用的石器工具也越来越复杂
人类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为什么皮肤的肤色、眼球虹膜的颜色、毛色发型、鼻型等会存在差异呢?
分析:人类会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像这样,人们在体质特征方面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我们称为人种或种族。根据肤色等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黄种人(如中国人和日本人)、白种人、棕种人、黑种人等。人种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种的形成和地理隔离有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人群长时期的生活在相当隔离的地理环境中,在体质上形成了互不相同的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世代相传,致使人类繁衍成为若干具有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同一物种——智人
现代人划分为四个人种: 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 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
同学们,2006年,我国的科学考察队也来到这里寻找人类起源的证据,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脸上最美丽的伤痕”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阅读这本书 继续关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3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人类与现代类人猿起源于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二、猿向人的过渡:双足直立行走是猿与人的分界标志
三、人 种: 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 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